圖2圖3圖4(5)搖頭擺尾去心火。
兩腿開立,比肩略寬,屈膝成馬步,雙手扶膝上,虎口對著身體,上體正直;頭及上體前俯、深屈,隨即向左側做弧形擺動,同時臂向右擺,再複原成預備姿勢(圖5);頭及上體前俯,深屈,隨即向右側做弧形擺動,同時臂向左擺,複原成預備姿勢。
(6)兩手攀足固腎腰。
兩足平行與肩同寬,雙臂平屈於上腹部,掌心向上。然後向前彎腰,翻掌下按,掌心向下,手指翹起,逐漸以掌觸及腰背,前俯呼氣,還原吸氣(圖6,圖7)。
(7)攢拳怒目增氣力。
兩腿開立,屈膝成騎馬勢,兩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圖5圖6圖7方緩緩用力擊出,臂隨而伸直,同時左拳用力緊握,左肘向後挺,兩眼睜大,向前虎視(圖8)。
(8)背後七顛百病消。
兩腿並攏,立正站好。兩足跟提起,前腳掌支撐身體,依然保持直立姿勢,頭用力上頂。足跟著地,複原為立正姿勢(圖9)。
圖8圖9八段錦除有強身益壽作用外,對於頭痛、眩暈、肩周炎、腰腿痛、消化不良、神經衰弱諸症也有防治功效。練八段錦可根據自己的體力條件,選用坐位或站位。八節動作近似現代徒手體操,易學易練。做動作時也要結合意念活動,想著動作的要求而自然引出動作來,並注意配合呼吸。
惡性腫瘤康複期練習易筋經的方法
易,改變的意思;筋,泛指肌肉,筋骨;經,為方法。所以,易筋經是一種改變肌肉、筋骨質量的特殊鍛煉方法。它除練肌肉、筋骨外,同時也練氣和意,是一種意念、呼吸、動作緊密結合的功法。在練功時要注意鬆靜結合,柔剛相濟,身體自然放鬆,動隨意行,意隨氣行,不要緊張、僵硬。易筋經按其動作性質與八段錦頗為相似。但用力的程度和動作的難度超過八段錦,且運動時強調心靜、神斂、調息,要求內外結合,動靜結合。下麵介紹一套易筋經的鍛煉方法,具體操練方法如下。
(1)兩手當胸。
本節為起勢,兩腿開立,兩腳距離同肩寬,兩手自然下垂,腰背正直,兩眼凝視前方,全神貫注。基本做到調身、調心、調息後,兩臂緩緩抬起至前平舉,掌心向下,手臂保持伸直;再翻掌,掌心向內,兩肘內屈,使手緩緩向胸前收攏,停於胸前約一拳處,兩手指尖相對,掌心向胸,作拱手狀(圖10)。
(2)兩臂橫擔。
接上節姿勢,以足趾抓地,同時兩手翻掌,掌心向下,足跟微微提,腳尖點地,同時兩手左右分開,兩臂成側平舉,掌心向下(圖11)。
圖10圖11(3)兩手托天。
接上一姿勢,兩手從左右兩方緩緩上舉,臂伸直,掌心向上,手指朝裏,作托天狀,同時兩腳跟再稍抬起,足尖著地,牙關咬緊,舌抵上齶,呼吸細長,意識集中在兩手,然後兩手握拳,兩臂順原來路線緩緩用力降下至側平舉位,同時腳跟放下(圖12)。
(4)摘星換鬥。
兩腳開立,兩臂側平舉,右手緩緩上舉伸直,覆掌,五指並緊,指尖向內;抬頭向右上方望右手掌心,左手同時放下,並反手以手背貼於腰部,在此姿勢下堅持片刻,作3~5次呼吸;再左手上舉伸直,覆掌,五指並緊,指尖向內,抬頭向左上方望左手掌心,右手同時用力放下,並反手以手背貼於腰部,在此姿勢下作3~5次呼吸(圖13)。
圖12圖13(5)倒拉九牛尾。
接上一姿勢,右手從腰部撤回,並順勢向前方翻腕展臂,至手與肩平、肘微彎曲,五指收攏如梅花狀,握空拳,指尖向裏,同時右腿跨前彎曲,左腿伸直,成弓箭步,左手也同時放下,順勢向左後方伸出,五指收攏,握空拳,拳心向上;然後吸氣,意念集中在右手,右手作向後倒拉牛尾狀;再呼氣,意念集中在左手,左手作向前順勢牽牛狀,換左弓右箭步,左手反抄向左前方,右手收回伸向右後方;吸氣,意念集中在左手;呼氣,意念集中在右手(圖14)。
(6)出掌展臂。
接上節姿勢,右腳踏前與左腳並攏,兩手收回放在胸前成以下預備姿勢:立正,兩臂胸旁屈肘、手指張開,掌心向外。首先兩手成“排山掌”(掌指直立與腕成90°角,掌心向前),緩緩向前推出,勁力逐漸加大,至肘臂充分伸直為止,同時全身挺直,兩眼睜大向前凝視;然後兩掌緩緩收回,貼攏於左右兩側胸肋部(圖15)。
(7)拔馬刀。
立正,兩臂前平舉,手成排山掌。首先右手上提至後腦,用掌心貼枕部抱頭,手指輕輕壓拉左耳,右腋張開,同時頭向左轉,左手則收回反手以手背貼於兩肩胛間;吸氣,同時用右手手指壓拉左耳,頭及右肘稍緊張,意念集中在右肘;呼氣,放鬆;再右手放下,反手提起以手背貼在兩肩胛間,同時左手收回提至後腦,用掌心貼枕部抱頭,手指輕輕壓拉右耳,左腋張開,頭向右轉;吸氣,同時用左手手指壓拉右耳、頭及左肘稍緊張,意念集中在左肘;呼氣,放鬆(圖16)。
圖14圖15圖16(8)三盤落地。
左腳向左跨出一步,兩手收回,左右分開,即成以下預備姿勢:兩腳開立,兩腳距離比肩寬,兩臂側平舉,掌心向下。首先兩腿呈半蹲式,腰背與頭部保持正直,兩手屈肘翻掌向上,圖17下臂平舉,如托重物狀;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鬆,如放下重物狀;兩腿再慢慢伸直,左腳收回,兩足並攏,成直立狀(圖17)。
(9)左右伸拳。
左手握拳,置於腰間,右手向左前方伸出,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腰部自左至右轉動,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畫圓,手劃至前方時,上體前傾,同時呼氣;劃至身體左側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圖18)。
(10)猛虎撲食。
右腳向前跨一大步,屈膝成右弓步,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眼看前下方;吸氣,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然後呼氣,同時屈肘,胸部下落。隨呼吸,兩臂屈伸,上體起伏,作撲食狀(圖19)。
圖18圖19(11)躬身。
圖20兩腿開立,與肩同寬,兩手用力合抱頭後部,手指敲小腦後部片刻,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起;呼氣時俯身彎腰,頭探於膝間作打躬狀(圖20)。
(12)掉尾。
兩手提起,兩掌向正前方推出,至兩臂伸直為止,掌心向外;兩手十字交叉,掌心向下,收回至胸前,兩手分開;兩掌向下推壓,腰隨掌向前彎曲,兩腿保持挺直。兩掌盡量下推,圖21頭稍抬起,兩眼睜大,向前凝視;伸腰起立,兩手同時上提,分別向左右屈伸手臂7次,兩足頓地7次,結束全套練習(圖21)。
本功法適用於年老體弱者鍛煉,對於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血管病、關節炎等病亦有一定治療作用。適宜於骨科及軟組織損傷患者恢複期練習,適宜於中醫骨科、傷科、按摩科醫生基本功訓練。需要注意的是在練習易筋經時,要輕鬆樂觀,心情舒暢。在練功前10分鍾,要停止較劇烈活動,誘導思想入靜;練功地宜安靜,空氣新鮮,衣著要鬆適,不能緊腰、束胸,不能穿高跟鞋;在過飽、過饑時,均不可練功,練功前須排解大小便。凡高血壓及動脈硬化較嚴重者禁做躬身及掉尾式動作。各種姿勢一定要細致認真,心、身、息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