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表裏辨證
四、表裏證的關係
人體的肌表與髒腑是通過經絡聯係而表裏相通。疾病發生的過程中,在一定的條件下,可出現表裏錯雜和表裏病位的變化。
(一)表裏同病
表證和裏證在同一時期出現,稱為表裏同病。大體見於初病,既有表證又有裏證;表證未解,又及於裏;舊病未愈,又加新病。如本有內傷,又加外感,或先有外感,又加內傷飲食勞倦等。例如:
王某,女,33歲。感冒未愈,寒邪入裏化熱。發熱,惡寒,無汗口渴,鼻塞聲重,咽痛,咳嗽氣急,痰黃黏稠,尿赤便秘,舌苔黃白相兼,脈浮數。
此患者表證未解又患裏證,是典型的表裏同病。因其既有表寒又有裏熱,所以治宜表裏兼治,方劑宜用雙解湯。發熱惡寒是典型的表寒證症狀,咽痛,咳嗽,痰黃黏稠,尿赤便秘等是裏熱之證,所以此患者當辨證為表寒裏熱證。
表裏同病往往與寒熱、虛實並見,常見的有表熱裏寒、表寒裏熱、表虛裏實、表實裏虛,以及表裏俱寒、表裏俱熱、表裏俱虛、表裏俱實等。具體內容詳見寒熱虛實辨證。
(二)表裏出入
表裏出入有表邪入裏和裏邪出表兩種情況。
1.?表邪入裏?凡病表證,表邪不解,內傳入裏,稱為表邪入裏。多因機體抗邪能力下降,或邪氣過盛,或護理不當,或誤治、失治等因素所致。臨床應該怎樣辨證?先來看一個病例。
李某,男,24歲。就診時表現:不惡寒但惡熱,口渴便秘、尿少色黃、舌紅苔黃,脈數。自述前幾日曾遇冷感冒,當時感覺惡寒發熱,頭身疼痛,但未加注意。今日感覺症狀加重即來就診。
此患者初時感覺惡寒發熱,頭身疼痛是風寒表證的表現,但因其未加治療,表邪入裏化熱,出現就診時的症狀:不惡寒但惡熱,口渴便秘、尿少色黃、舌紅苔黃,脈數。故此患者即為表邪入裏證。方劑宜選白虎湯。
2.?裏邪出表?裏邪出表是指某些裏證,其病邪從裏透達於外。裏邪出表多是由於治療與護理得當,機體正氣漸複,抗邪有力的結果,或因某些邪氣的性質所致。例如:
張某,女,22歲。本正在出麻疹,因其年齡較大,十分擔心自己病情。今日出現麻疹透發,熱勢有所減退,汗出。隨來詢問,是否病情有所加重。
此患者實為裏邪出表的情況。麻疹、白透發,都是病邪由裏出表的證候。此外,還有如內熱煩躁,咳逆胸悶,繼而熱退、汗出、身涼。表邪入裏說明病勢加重,裏邪出表多反映邪氣漸退,病勢減輕。掌握表裏出入的變化,對於推斷疾病的發展及轉歸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表裏辨證是指辨別疾病病位內外和病勢輕重深淺的一種辨證方法。表裏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來說,身體的皮毛、肌腠、經絡居外為表,受病統屬表證;髒腑、骨髓居內為裏,受病統屬裏證。但其中就髒腑而言,髒屬裏,腑屬表;就經絡而言,三陽經屬表,三陰經屬裏。外感病的病邪是從體表或口鼻呼吸道入侵,由表到裏,由淺入深的發展。
因此,病在表的病邪淺,病勢輕,病在裏的病邪已深入,病邪深,病勢重,病程也長。表邪入裏為病進,裏邪出表為病退。病邪入裏一層,病深一層,病重一層;出表一層,病淺一層,病輕一層。掌握疾病的表裏,就能掌握其輕重深淺及病理變化趨勢,取得治療上的主動權,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表證與裏證的辨證要點主要是審察病症的寒熱是否並重,舌苔變化的多少及脈象的沉浮。
小 結
表裏辨證法適應於外感病的辨證,對傷寒六經辨證和溫病衛氣營血辨證尤為重要。學習本節時,重點掌握表裏辨證的含義,掌握表證、裏證、半表半裏證的含義,以及其辨證要點,了解辨別表證、裏證的關係及其意義。表證是指外感邪氣侵入人體初期所產生的證候。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勢輕、病位淺的特點,臨床上是以“惡寒發熱,脈浮”為依據進行辨證的,是外感疾病的全身性反應,決不能僅僅以病位表淺一個層麵去理解,例如有皮膚損害的疾病中,諸如麻疹、風疹、蕁麻疹、猩紅熱、水痘等有表證時,按辨表證的方法進行辨證,但像牛皮癬、神經性皮炎、白癜風等疾病,其病位雖然在皮膚肌表,但缺乏“惡寒發熱,脈浮”之表證特點時,就不能僅僅依據其病位表淺而辨證為表證。
(張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