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前沿(2)(2 / 3)

王紅旗:主要是這些女性心理上的依賴性,或者是男權文化對女性、夫妻日常生活觀念的“異化”。被家暴的女性,並非像前麵說的都是為了保住這個家,有兩個極端的情況非常值得關注。其一,被家暴的女性對施暴者的恐懼到從“不敢說不”到“不會說不”,她作為弱者離開這個家就無法生存。因此施暴者就越肆無忌憚;其二,被家暴的女性的反抗,並不是訴諸法律,而是與施暴者直接對抗,施暴者會更喪心病狂,以更暴力的手段使受暴女性致傷、致殘,甚至致命。曾有調查者說,因為對懲治家暴的施暴者沒有明確法律規定的實施細則,受害女性投訴無門,施暴者還聲稱打的就是反抗者。而反抗者有時也會因“以暴治暴”、“以惡製惡”,而為維護自己的權益而觸犯法律,甚至走極端殺夫,卻被判重刑。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張抗抗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提交了《扭轉對家庭暴力受虐婦女以暴製暴殺夫案的重刑現象的提案》,從提案列舉的案例,看來受暴女性以暴製暴的殺夫案有增無減。毫無疑問的說,家暴是滋生人性扭曲、人性惡的溫床。如何讓女性心理強大、如何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顯得尤為重要。

王行娟:很多受虐婦女把家作為人生的歸宿,為了維持這個家,挨了打,也要忍辱負重,委屈求全。所以要讓受虐婦女離開家庭暴力的環境,不受暴力的侵害,最重要一點就是剛才代剛說的,一定要讓她內心強大起來,讓她認識到我是一個獨立的人,我能夠養活自己,沒有男人,沒有家,我也能活得很好。單親家庭也是家的一種形式。我們的工作要消除家庭暴力,又不停留在沒有暴力上,而是要促進人的成長,實現性別的平等,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

梁景和:王行娟老師這段解釋非常好,主持人的這個問題也好,就是說要心理強大,心理強大是一個什麼概念,我想還是觀念的問題,觀念改變了,心理就強大起來了。剛才王行娟老師做了一個很好的解釋,我認為還是要從傳統文化觀念怎麼樣向現代文化觀念過渡。我們的婦女由於傳統文化的束縛,有很多固有傳統的觀念,所謂的心理強大其實就是要改變和超越傳統觀念。

主持人:其實心理強大首先要突破心理認同,無論男女從一出生就“男女有別”了,生了一個男孩就說他們家生了大胖小子,生了個女孩就說生了個小丫頭。這已經是兩個不同的感覺了,從文化層麵對女性進行暗示,從而形成了女性自我的一種心理暗示。

梁景和:其實中國傳統文化有它的精華也有它的糟粕。中國的文化精英們,對中國文化有他們自己的認識,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的陽剛陰柔的男權文化就有新的認識。明末清初已經有人批判過中國的男權文化了。那麼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到了近代以後,對男權文化的批判相當多,比如康有為,他說中國文化使婦女被抑之、製之、愚之、閉之、囚之、係之,中國文化對婦女是一個什麼結果呢,就是使婦女受壓抑,受製裁,受愚昧,受封閉,受囚禁,這樣一種文化讓女性變成了什麼呢?康有為說“為囚”、“為刑”、“為奴”、“為玩具”,所以康有為最後得出結論,說這實在是天下最不公不平之事。為什麼呢,把女人都變成奴隸,變成了工具,變成了玩物,變成了花瓶,變成了擺設,當然不公平了。那麼近代談論這個問題是不是為了解放婦女呢,這是值得思考的,當然你不能排斥,但是我個人認為,他更多的是從國家民族這個角度來談婦女問題。

每天一小步最後一大步,製度是保障

主持人:如今的很多女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創造財富,也贏得社會的肯定,應有的權益也逐漸得到保障。2000年湖南在全國率先製定反對家庭暴力的地方法規,到今天全國31個省市區的28個都已出台相應的地方法律文件,全國性的反對家庭暴力立法已納入今年全國人大立法預備計劃。

請問王行娟老師,從製度層麵和政府層麵看,立法反對家庭暴力肯定是社會的進步,但是,在現在還是很多人認為家暴是自己的家事,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王行娟:家庭暴力是一個外來語,它是從國外引進的。過去我們叫夫妻打架,夫妻床頭打架床尾和,沒有是非、對錯之分。剛才梁老師說的中國有很長的家庭暴力的曆史,但是沒有引起社會的重視。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中國召開,引進了家庭暴力的概念。中國政府發布了1995到2000年的婦女發展綱要,第一次把禁止家庭暴力寫進了綱要。2001年《婚姻法》修訂,把禁止家庭暴力寫進了法律,成為法律的概念。2005年《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再次重申要禁止家庭暴力。從2000年地方開始立法到推動中央立法,走了近20年的曆程,應該說發展還是快的。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推動家庭暴力專項立法。這部法律必需是可操作性的。比如說舉證,要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就是說,妻子提出來丈夫打我,丈夫說沒有,那丈夫要拿出證據來證明你沒有動過手,舉證的責任不完全由原告一方提出,等等這些問題都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