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宋太宗趙光義對劉繼元還是很仁慈的,封他為“右衛上將軍”,“彭城郡公”。趙光義曾聽太祖提起過北漢名將楊業之名,對楊業也是青睞有加,官授楊業鄭州防禦使。
有一段小插曲說:太宗聽人說“太原自古乃龍興之地”,太宗好書,對曆史當然熟悉。他也知道唐高祖李淵自太原起兵,最終主定天下,建立起大唐,直自五代,太原又數度出現割據政權,對此,太宗心中頗有介懷。為了消除太原的“王氣”,也就是“斷龍脈”,下令將州治遷到“榆次”,同時頒令在汾河東麵修築新城,起名“晉城”。
新城尚未完全建好,太宗便頒布詔令,命太原城中的百姓全部遷入新城。城中百姓剛剛遷出,太宗便命火燒太原城。霎時間,火光衝天,濃煙滾滾,太原百姓回望故居,默然落淚。
還是那句話,如果曆史可也假設,那麼假設太宗沒有火燒太原城,而是好生治理,憑太原之堅,再以能將鎮守,會不會有後來的“靖康之恥”呢?可惜,曆史不容假設,那麼太宗在平毀太原城的時候,是不是也在“自毀長城”呢?
北漢一平定,宋朝統一了中原,隻是過去時常令太祖憂心的“幽雲十六州”尚在契丹手裏,太宗建功之心還是很迫切,就在班師回朝,抵達鎮州的時候,太宗突然決定轉兵北上,要以剛剛取得勝利的軍隊收複幽薊之地。
太宗做出這一決定,趙德昭、潘美等都極力反對。他們認為平定太原,三軍未賞,軍心不安,不該貿然北伐。再則,諸般戰略物資,糧草等全沒準備,對軍隊作戰極為不利,都勸太宗取消計劃。
殿前都虞侯崔翰讚一來看懂了太宗的心思,二來也想借機立功,便說:“聖上,如今我大宋兵力強壯,士氣恢弘,應該乘此時勢揮兵北上,必能勢如破竹,奪回失地,易如反掌。”
“還是殿前都虞侯,懂朕的心思啊!”趙光義高興地說道。
“皇上。老臣認為萬萬不可啊!”潘美極力勸阻道
殿前都虞侯崔翰讚不以為然地說:“皇上,潘大人,畢竟是年近甲子的人,早已沒了豪情壯誌!臣願替聖上衝鋒陷陣!”
“皇上啊!老臣年齡歲老,可是壯誌未泯。老臣認為當前不宜出兵啊!”
“好了。好了。潘愛卿,朕意義決,你退下吧!”趙光義喝斷潘美的說話,說道。
潘美無奈的走出了趙光義的行營。
……
趙光義聽了殿前都虞侯崔翰讚的激昂豪情,心中頗為高興,當即頒令,命京東、河北各州轉運使限期將軍儲轉運到鎮州北麵行營,以備北伐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