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老架太極拳、械式名練法要義說1
蔣家駿
陳式太極拳、械,在我國的武術中是一種綜合性的技擊方法,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不少陳式拳家留下了一些寶貴資料和良好的訓練方法,大大豐富了陳式拳、械的理論和套路。
根據《陳氏拳械譜》《陳氏拳械補遺》《陳氏拳入門總解》和《太極拳圖說》等著作記載介紹,陳式老架太極拳就有七種套路之多:有陳式一路至五路(原名五套捶)、炮捶一路、長拳108式一路。還有供散手練習的:紅拳破壁;跌法應用的:沾衣十八跌;也有擒拿法破解的套路:金剛十八手。更值得說明的是,《陳氏拳械補遺》著作中有108穴的點穴歌訣和圖解。
器械方麵:有長兵的大槍、杆子、棍、大刀;有短兵的劍、雙劍、單刀、雙刀、月牙刀、鞭、雙鞭、雙鐧、弓箭、暗器等——還有競技實習的推手(原名擖手或打手)和雙人實戰的“粘劍”“粘槍”等。可見當初陳式拳、械的技法和套路是非常全麵的。
由於時代的需要,陳式拳、械當初是偏重於技擊的,其目的是“臨陣實用,保家衛國”,所以,老架拳套中,為實戰所需,綜合各家技法,強調腰腿的高難度訓練。內中有竄、蹦、跳躍,和雙手扶地、雙腳先後向上踢蹬的“蹬一根”,騰空落地的“一字岔”(又名跌岔,一堂蛇),還有極其鬆柔的撲腿下腰以麵部掠地而銜起地上銅線的“七寸靠”。盡管套路運動量大,爆發力強,但陳式拳、械結合了調氣吐聲,和自然呼吸相結合的方法,所以對訓練的人來講,隻要按照正確的方法練習,拳、械純熟之後也能達到“麵不改色,氣不喘”,以收到祛病延年的效果。陳式拳、械的練法充分說明了它在我國古代的武術中的繼承,發展,創造,不拘各門派的技法,吸取各家之長,去蕪存精,拳理以陰陽平衡學說為依據;拳法以矛盾統一為法則。它又以螺旋為“形”;以纏絲勁為“質”。創前人之未有,自成一體,形成了陳式太極拳、械流派。
一切文化來源於社會生活。陳式太極拳的式名,正是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本能動作名稱,便於記憶;而且所取名字,亦各有意義,有象形的,有說明動作的,有說明作用的,古樸生動,含意深遠,使拳勢、用法和名稱三者吻合。陳鑫先生在每一式中,對式名加以詳釋,以易理取象動作名稱,並注之以訣,來闡明拳式的立意。
陳式太極拳式名意深文簡,音韻鏗鏘,可以說放在園中會散出花的香氣,擲在地上能發出金石的響聲。許多樸實的詞,象形的句,著實可愛,使人不忍也不敢輕易使它失掉原有的神氣和風韻。
為了更好地普及提高陳式拳、械,以便進一步挖掘這一古老的寶貴文化遺產,筆者根據自己手中的部分資料和實地調查的結果,又經陳式拳家陳照丕、陳金鼇、洪均生、陳豫俠諸位前輩不同時期的教誨,彙成“陳式老架太極拳、械式名練法要義說”一文,供愛好陳式拳械者參考。限於筆者的文化水平,苦於不能達之於文字,故“要義說”雖幾經修改,粗誤之處,仍難避免,謹請大家指正。
下麵分別介紹陳式老架拳、械的原名和練法(新名暫不采用,以老架原名為準,目的是讓愛好陳式拳、械者知其原來的麵貌)。陳式老架太極拳的七種套路:陳式一路—五路(原名五套捶)、炮捶一路(現稱二路)共38式、長拳108式一路。一—五路分別是:陳式頭套(又名十三勢)共66式、二套共27式、三套(又名大四套紅拳或大四套捶)共24式、四套(又名小四套拳)共23式、五套共29式。器械方麵以刀、槍、劍為主來加以解說。
一、 陳式老架一路(又名頭套或十三勢)
第一式 金剛搗碓①
第二式 攬擦衣②
第三式 單鞭
第四式 金剛搗碓
第五式 白鵝亮翅
第六式 摟膝拗步③
第七式 初收④
第八式 斜行拗步
第九式 再收
第十式 前堂拗步
第十一式 演手紅捶
第十二式 金剛搗碓
第十三式 披身捶(又名庇身捶)
第十四式 背折靠(又名下演手紅捶)
第十五式 肘底看捶
第十六式 倒撚紅
第十七式 白鵝亮翅
第十八式 摟膝拗步
第十九式 閃通背
第二十式 演手紅捶
第二十一式 攬擦衣
第二十二式 單鞭
第二十三式 上雲手
第二十四式 高探馬
第二十五式 右插腳
第二十六式 左插腳
第二十七式 中單鞭(又名蹬一根)
第二十八式 下演手紅捶(又名擊地捶)
第二十九式 二起腳
第三十式 獸頭勢(又名護心拳)
第三十一式 踢一腳
第三十二式 蹬一根
第三十三式 演手紅捶
第三十四式 小擒打(又名小擒拿)
第三十五式 抱頭推山
第三十六式 單鞭
第三十七式 前招
第三十八式 後招
第三十九式 野馬分鬃
第四十式 單鞭
第四十一式 玉女穿梭
第四十二式 攬擦衣
第四十三式 單鞭
第四十四式 中雲手
第四十五式 擺腳
第四十六式 一堂蛇(又名跌叉)
第四十七式 金雞獨立
第四十八式 朝天蹬
第四十九式 珍珠倒捲簾
第五十式 白鵝亮翅
第五十一式 摟膝拗步
第五十二式 閃通背
第五十三式 演手紅捶
第五十四式 攬擦衣
第五十五式 單鞭
第五十六式 下雲手
第五十七式 高探馬
第五十八式 十字腳(又名十字靠)
第五十九式 指襠捶
第六十式 青龍出水
第六十一式 單鞭
第六十二式 鋪地錦(又名撲地雞)
第六十三式 上步上星
第六十四式 下步跨虎
第六十五式 擺腳
第六十六式 當頭炮
注解:
①金剛搗碓:老譜卻以攬擦衣為起手第一式,到後來的《陳氏拳械補遺》《入門總解》《圖說》等著作,都以金剛搗碓為第一式,看起來老架的式名傳授有先後,名稱練法也有所變動
②攬擦衣:《陳氏拳械譜》原名,係一至五路拳、長拳108式、炮碓一路的第一式名
③摟膝拗步:係原名。雖有人稱“斜形”,我以《陳氏拳械譜》的原名為準。譜中有歌為:摟膝拗步應八方,六封四閉強敵傷”之句。後來楊式太極拳也沒動此名,因“斜形”一名老譜未載,為此說明
④初收、再收:兩名老譜未載,隻有“收回”一名。我依“太極抄本圖說”寫為初收、再收二名,與目前二名相同
二、 陳式老架二路(二套)
第一式 攬擦衣
第二式 單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