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黨參10克
陳阿膠10克(另烊兌服)
紫厚樸5克
川續斷
杜仲各10克
血餘炭
赤石脂各10克(同布包)
幹薑炭3克
鹿角膠10克(另烊兌服)
炙甘草3克
黑芥穗
升麻各5克
五倍
味子各5克(同搗)
山萸炭18克
祁艾炭10克二診:服藥10劑,此間曾血止兩日,為3年來未有之現象,而後血又再來,量甚少,色亦轉淡紅,頭暈漸好,仍覺倦怠。
前方照服,另用仙鶴草60克,荷葉30克,紅雞冠花炭60克,伏龍肝90克,煮湯澄清代水煎藥。
三診:又服10劑,出血大為減少,有時如紅帶,氣短心跳,頭暈均效,精神亦轉佳,腰腿酸楚減輕,擬用丸方鞏固。
【處方】
早服定坤丹1丸;晚服玉液金丹1丸。
【解讀】
月經淋漓不斷之症,以八綱辨之,治法各異。然醫者多以出血為熱,尤以血色黑紫辨為熱結,投以涼血止血之藥,溫陽之藥,似為忌用,張石頑曾為文辯駁。本案之有顯效,在於辨證準確,用幹薑、艾葉以暖子宮,反見血量減少,血色轉鮮。施師用炭藥以止血,效果殊佳,用升清藥者,下病上取之也。
黑升麻——黑芥穗(見第102頁)。
蒼術炭——白術炭(見第28頁)。
川杜仲——川續斷(見第48頁)。
生地炭——熟地炭(見第48頁)。
血餘炭——赤石脂(見第133頁)。
五味子——五倍子(見第219頁)。
本案施師運用炭藥甚夥,其用意有異,黑升麻、黑芥穗升清止血;蒼、白炭固中止血;艾葉炭、幹薑炭暖宮止血;生、熟地黃炭滋陰補血、涼血止血;血餘炭補陰止血,諸藥參合,有補有散,相互為用,止血之功益彰。
施師臨證每遇出血性病證,往往加米醋數兩與藥共煎,其效如神。筆者驗證臨床,屢用屢驗。
注1:紅雞冠花甘、涼,入肝經。涼血止血,治婦人崩中漏下、赤白帶下。
注2:伏龍肝又名灶中黃土、灶心土。味辛、微溫。入脾、胃經。諸凡血證,證屬脾胃陽虛而不能統攝者,皆宜選用。
(二)脾虛肝鬱
藏某女20歲病曆號51、8、635
16歲初潮,經期尚準,半年以來經行雖按期,但時間逐漸延長,每來1周多始完,最近2個月竟淋漓不止,頭暈目眩,心悸氣短,胸悶脹,食不香,腰酸神疲,二便睡眠正常。
舌苔薄白,脈象沉細有力。
【辨證立法】
素日體弱,又複早婚,氣血未充,是以經行時間延長,脾胃不健,食欲減退,後天補給不足,肝氣鬱結,頭暈目眩,胸悶脹滿。氣不攝血,衝任失固,漸趨淋漓。擬助氣攝血,扶脾健中疏肝解鬱之法。
【處方】黑升麻3克
芥穗6克
生
熟地黃各3克
砂仁6克(同搗)
厚樸花6克
茅根炭15克
玫瑰花6克
五味
倍子各3克(同搗)
沙苑子
白蒺藜各10克
炒建曲10克
阿膠珠10克
米黨參6克
柏葉炭10克
生牡蠣
龍齒各10克(同打先煎)
杭白芍10克
柴胡5克(同炒)
山萸炭15克
鹿角膠6克(另烊兌服)
蓮房炭10克二診:服藥2劑,月經顯著減少,但仍未斷,心跳氣短,頭暈依舊,食不香,胸脹悶,脈象如前,仍按上方加減。
【處方】
黑升麻3克
芥穗6克
阿膠珠10克
仙鶴草12克(炒)
川杜仲
續斷各10克(同炒炭)
厚樸
玫瑰花各6克
穀、麥芽各10克
炒遠誌6克
杭白芍10克
醋柴胡5克(同炒)
萊菔纓
子各6克
酒黃芩3克
連6克
砂仁5克
生
熟地黃6克(同搗)
山萸炭15克
茅根炭15克
生牡蠣
龍齒各10克(同打先煎)
沙苑子
白蒺藜各10克三診:服藥3劑月經已止,食欲轉佳,胸腹悶脹已愈,惟仍頭暈目眩,心悸氣短,下午感覺煩熱,脈象不似從前之沉細。氣血已虧,來複需時,改服丸劑以善其後。
【處方】
早、午各服人參歸脾丸1丸;晚服玉液金丹1丸。連服1個月,白開水送服。
【解讀】
經期延長,淋漓不斷,證屬虛也,治之多以補氣健脾益腎調固衝任為法。本案除益氣健脾固衝任外,因有脈沉細有力,頭暈目眩,胸悶脹等症,知其因肝血不足,引起肝氣鬱結,故施師用柴胡、厚樸花、玫瑰花、萊菔子、萊菔纓等藥,疏理鬱結之氣,使整個方劑,固中有散,靜中有動,補而不滯。更在二診方中加用黃芩、黃連,防其肝鬱化火,轉為肝熱月經不調,芩、連用酒炒,以減苦寒之性過亢。用柴胡者,既可疏肝,又有升舉之功。下者上升之,升麻、芥穗炒黑,更增止血之效。
黑升麻——黑芥穗(見第102頁)。
生龍齒——生牡蠣(見第187頁)。
五味子——五倍子(見第219頁)。
生、熟地黃——砂仁(見第48頁)。
杭白芍——柴胡(見第11頁)。
仙鶴草——阿膠珠(見第133頁)。
厚樸花——玫瑰花(見第30頁)。
萊菔子——萊菔纓(見第17頁)。
酒黃芩——酒黃連(見第12頁)。
白蒺藜(刺蒺藜)——沙苑子(沙蒺藜)(見第47頁)。
(三)心肝脾虛
高某女47歲病曆號51、1、926
近1年來,經期不準,忽前忽後,忽多忽少。本月來潮20餘日未淨,量多且有血塊,背痛腰酸,頭暈耳鳴,心跳氣短,食欲不振,四肢無力。
舌苔薄白,脈象虛弱。
【辨證立法】
時屆更年之期,忽呈崩下之症,血氣大傷,統攝無力。血不達於四肢則酸軟倦怠,上不榮於頭腦則頭暈耳鳴,心血不足則氣短心跳。肝不藏血,脾不統血,經期延綿20餘日。心肝脾皆為掌管陰血之髒,治此三髒,當可恢複。
【處方】
野黨參10克
炒遠誌10克
山萸炭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