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出處】李天宇.複方疤痕膏治療燒傷後瘢痕485例報告.中成藥,2005,27(7):附3
4.祛瘢效靈湯
【藥物組成】生地黃、白花蛇舌草、馬齒莧、玄參各20g,天花粉15g,丹參30g,赤芍、白芍、萆薢、橘葉、荔枝核、益母草、皂角刺、紫草、穿山甲(代)各10g。
【治療方法】上藥加水500ml,煎20min,取汁200ml;二煎加水300ml,取汁100ml,兩煎混合,早晚飯後分服,每日1劑。服中藥15劑為1個療程。
【功 效】消瘢化瘀。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26例,顯效19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1%。
【經驗心得】方中生地黃、玄參、皂角刺、紫草、白花蛇舌草、穿山甲(代)對細胞增生、局部腫脹、肉芽增生有抑製作用;橘葉、天花粉、荔枝核軟堅散結;赤芍、丹參、益母草活血化瘀,抑製肉芽組織增生;馬齒莧、白芍、萆薢有清熱解毒之功效。這些中藥組成,現代醫學研究可抑製纖維細胞的增殖分化,進而抑製瘢痕過度增生;另外,可破壞瘢痕內血管,使血管內皮細胞萎縮,阻斷瘢痕內血液供應,從而達到消瘢效果。
【方劑出處】馬春太,等.祛瘢效靈湯治療瘢痕疙瘩26例觀察.新疆中醫藥,2001,19(4):22
5.消瘢芙蓉膏
【藥物組成】白芷、白及、炮穿山甲(代)、五倍子各10g。
【治療方法】上藥製成幹粉,過200目篩。食醋80ml與蜂蜜80g加熱至80~100℃,藥粉與基質按2∶8比例調配,加入適量冰片5g(1%)攪勻收膏,自然冷卻後裝瓶消毒,置常溫下備用。用藥方法:用溫開水將瘢痕表麵清洗幹淨,藥膏均勻塗布,厚約0.01cm,用消毒敷料外敷包紮,以敷料不濕為度,隔日換藥1次,20日為1個療程。
【功 效】活血散瘀、破結生新。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56例,治愈31例,顯效22例,有效3例,無1例無效,總有效率100%。
【經驗心得】方中白芷破宿血,補新血,長肌肉,止痛生肌去麵疵瘢;白及性黏膩、收澀,能封填破損,使腫痛可消,潰敗可耗,死肌可去,膿血可潔,有托舊生新之妙用;穿山甲(代)味淡性平,氣腥而竄,能宣通髒腑,貫穿經絡,透達關竅;五倍子酸斂收澀,消腫解毒,收縮血管,凝固蛋白,可對抗氧自由基,能使成纖維細胞、膠原蛋白、新生血管受壓緊縮,斷絕血供,使瘢痕吸收平複;食醋、蜂蜜、冰片散結消瘢,潤燥止痛。諸藥合用,活血散瘀,散結生新。
【方劑出處】劉桂榮.消瘢芙蓉膏治療瘢痕56例.中國民間療法,2005,13(9):18
6.化堅散合小金丹
【藥物組成】丹參、海藻、瓦楞子各20g,昆布、枳實、五倍子、莪術、防己各15g,硇砂、木香各10g,朱砂、蜈蚣各5g。
【治療方法】將上藥共研細末。治療時取小金丹1管研末加入化堅散藥末30g中。用適量麻油、蜂蜜調和後,攤在同皮損一樣大小的桑白皮紙上,敷貼於患處,蓋上紗布,用膠布固定。每3日更換敷藥1次,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3~6個療程後觀察療效。
【功 效】活血消瘢、消腫止痛。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28例中,13例治愈;12例好轉;3例無效。
【經驗心得】化堅散中丹參、莪術活血祛瘀;木香、枳實行氣散痞;海藻、昆布、硇砂、瓦楞子破瘀散結,軟堅消腫;防己利水消腫;五倍子、朱砂、蜈蚣解毒破堅。藥理研究證實海藻、莪術、丹參、蜈蚣、硇砂有抗腫瘤作用;昆布所含碘化物能使病態的組織崩潰;而防己堿對轉化生長因子β促瘢痕膠原基質收縮具有阻斷作用。
【方劑出處】李毅,等.化堅散合小金丹治療瘢痕疙瘩28例.浙江中醫雜誌,2001(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