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肛裂
肛裂是由於大便燥結,排便時用力過度,致使肛門周圍皮膚破裂所致。肛裂主要是由於大便幹燥,糞便幹結,肛門損傷,排便時用力過度,使肛緣皮膚破裂引起。另外,內痔、肛門濕疹、肛門瘙癢、慢性皮炎等也是導致本病的重要原因。因外傷或手術等造成肛門瘢痕狹窄,幹燥糞便通過肛門時易致皮膚撕裂而成本病。本病常好發於肛門正中前、後方,而男性多見於後部,女性多見於前部。絕大多數為單發,偶爾為多發者。自覺症狀是疼痛,尤其是排便時,由於裂口受到糞便的壓迫和刺激,立即引起燒灼感或刀割樣疼痛,糞便排出後,疼痛暫時緩解或停止。隨後因括約肌痙攣收縮,又感覺到劇烈疼痛,可持續數小時之久。
1.槐 冰 散
【藥物組成】炒槐花100g,側柏葉炭80g,紅花40g,三七40g,海螵蛸50g,枯礬15g。
【治療方法】上藥共研末備用。用溫水洗淨肛門,以手指蘸少許藥末直接塗於患處,輕輕揉壓1~2min即可,每日2次。
【功 效】清腸止血、疏風行氣。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180例,治愈86例,好轉90例,無效4例。
【經驗心得】方中槐花清腸止血、疏風行氣涼血,為主藥;側柏葉、紅花、三七活血止痛;海螵蛸、枯礬、冰片祛腐生肌,活血化瘀鎮痛。現代研究證明,活血化瘀中藥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減輕炎症滲出;具有鎮痛作用的中藥則能改善患者因疼痛而不敢大便導致便秘,從而引起新的疼痛的惡性循環。
【方劑出處】汪躍進.槐冰散外用治療肛裂180例.湖北中醫雜誌,2007,29(11):49
2.祛腐生肌膏
【藥物組成】豬身前蹄扇骨60g(煆炭研細粉),白芷15g,象皮(代)60g(研細粉),白蠟60g,當歸60g,輕粉5g(可酌情加減),延胡索30g,紫草6g,血竭20g,赤芍50g,香油適量。
【治療方法】首先將豬身前蹄扇骨、延胡索、白芷、當歸、赤芍、象皮(代)入香油內浸泡3日,再倒入鍋內熬至焦黃,爾後加入紫草煎熬煮沸,待冷卻至糊狀,最後加入細輕粉,攪勻封藏,置陰涼處備用。使用時首先用0.1%苯紮溴銨(新潔爾滅)消毒肛裂周圍皮膚,再用生理鹽水清洗裂口,並敷其藥膏,外蓋無菌敷料,膠布固定,一般每日換藥1次。治療期間,囑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醇酒,並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肛門衛生。
【功 效】活血化瘀、祛腐生肌。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87例,治愈49例,顯效28例,有效10例,總有效率為100%。
【經驗心得】肛裂是一種常見肛管疾患,大多因患者大便秘結,用力努掙時造成肛門皮膚裂傷而感染所形成的一種慢性潰瘍,其病邪大都凝滯於肌肉腠理之間。正因如此,在臨床上采用消瘀散腫、祛腐生肌、生肌斂口的祛腐生肌膏治之,療效滿意。方中當歸、血竭、白芷、赤芍活血祛瘀;延胡索止痛;紫草、白蠟、輕粉、香油解毒祛腐生肌;加象皮(代)、豬身前蹄扇骨更助其祛腐生肌之力。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止痛之功。
【方劑出處】張尚華,等.祛腐生肌膏治療單純性肛裂87例.湖南中醫藥導報,2002,8(4):178
3.潤腸通便湯
【藥物組成】火麻仁10g,肉蓯蓉10g,炒白芍15g,白術20g,槐花10g,地榆10g,仙鶴草10g,黃芩10g,延胡索10g,木香9g,生地黃9g,甘草5g。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早晚服。
【功 效】養陰潤燥、瀉熱通便、涼血止痛。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130例,Ⅰ期肛裂患者81例全部治愈。Ⅱ期患者37例中,治愈30例,好轉7例。Ⅲ期患者12例中,好轉2例,10例無效。
【經驗心得】本病多因陰虛津乏或熱結腸燥,致大便秘結,久則使肛門皮膚裂傷,繼而發生感染而形成慢性潰瘍。治療上以養陰潤燥、瀉熱通便、涼血止痛為主。方中以火麻仁、肉蓯蓉潤腸通便;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槐花、地榆、仙鶴草清熱涼血止血;木香、延胡索理氣止痛;黃芩清熱瀉火解毒;白術燥濕和中。諸藥合用,相得益彰,可達標本兼治之功。
【方劑出處】莊永強.潤腸通便湯治療肛裂便秘130例.福建中醫藥,2004,35(3):49
4.愈 裂 湯
【藥物組成】白芍30g,延胡索、生何首烏、桃仁、杏仁、地榆、槐米、炙甘草、防風各15g,川楝子、大黃、鎖陽、枳殼、仙鶴草、白芷、秦艽各10g。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5日為1個療程。
【功 效】潤腸通便、活血化瘀。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60例,治愈26例,好轉24例,無效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