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要成為世界性宗教,就必須與耶路撒冷決裂,與那個古老的信仰中狹隘的部落偏見決裂。一位名叫保羅的出色演說者和組織者拯救了基督教,沒有讓基督教淪為一個新的猶太教小宗派。保羅離開了猶太,進入了歐洲,把這個新的教會變成了一個不承認猶太人、羅馬人、希臘人之差別的國際性教會。
關於保羅,我們了解得很多。
就史料而言,我們對保羅的了解遠遠超過對耶穌的了解。《新約全書》中緊接著《福音》的《使徒行傳》,有十六章是記載保羅的生平和著作的。他曾雲遊於西方異教徒之中,他在這段時間所寫的信函詳細地敘述了他的學說。
他的父母都是猶太人,居住在小亞細亞西北角西利西亞地區的塔爾蘇斯城。他們給兒子起名掃羅。
掃羅的社會關係廣泛,帝國好幾個地方都有他的親戚。他很小就送到耶路撒冷上學。他既是猶太人,又是羅馬公民,地位頗為特殊。羅馬公民的榮譽是他父親因有功於羅馬而得到的賞賜。那個年月,有了這個榮譽便可享有許許多多的特權。
在完成了所有猶太人子弟都必須完成的學業之後,掃羅當上了學徒,開始學做帳篷。他後來就以做帳篷為業。
由於在法利賽教派的學校受到過嚴格的教育,當猶太教公會下令處死耶穌時,掃羅是衷心擁護的。他後來還與年輕的同胞們一起,積極致力於鏟除耶穌的影響。他們認為,那個該恨的拿撒勒人在加利利和猶太廣泛傳播的都是煽動鬧事的學說。
斯蒂芬被人用石塊砸死時,掃羅就在現場,但是他卻無動於衷,眼睜睜看著斯蒂芬成了第一個為新的信仰而獻身的殉教者。
掃羅常常率領著一夥無賴打著維護古老法律的旗號犯下新的罪行,他幾乎天天都與耶穌的追隨者照麵。
這些早期的基督徒卓爾不群,他們的個人品行堪稱典範。
他們粗茶淡飯,生活簡樸;他們誠實忠厚,不欺不瞞;他們仗義疏財,扶困濟貧;他們就是被推上絞刑架,口中仍然念念有詞地為迫害他們的人祈禱。
起初,掃羅對此疑惑不解。
後來他漸漸明白了,耶穌絕不僅僅是一個革命的鼓動者,否則他就不會令那些從未謀麵的人對他如此崇拜。
掃羅是個聰明的學生,而耶穌從來就是一個聰明的老師。掃羅驀然醒悟,理解了耶穌,拜倒在他這位不知名的老師腳下。
掃羅是在一條偏僻的道路上幡然悔悟的。
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得知大馬士革有不少猶太人開始接受基督的學說,於是便給大馬士革的大祭司寫了封信,要求他把那些信奉旁門左道的人抓起來,送到耶路撒冷接受審判和處罰。他把信交給了掃羅,讓掃羅帶到大馬士革去。掃羅接到這樁可憎的差事高興得像孩子一樣。可是在他到達敘利亞的首都之前,他失明了。
他那失明的雙眼居然重見天日。
耶穌是對的,而大祭司是錯的。
這是自那以來數百萬人民得出的合乎邏輯的結論。
掃羅沒有遞交信件,也沒有要求把異端分子交給他看管。他徑直去找大馬士革的教會領袖亞拿尼亞,請求受他的洗禮。
從那以後,他就被稱作保羅。他作為向異教徒傳教的使徒,用的就是這個名字。使徒保羅天下聞名。
他放棄了自己的職業,並應一個來自塞浦路斯島的早期悔悟者巴拿巴拉之邀前往安提戈納斯。接受了耶穌的學說,不再到舊的猶太教堂做禮拜的人,最早就是在這座城市被公開稱作基督徒的。
保羅隻在安提戈納斯逗留了不長的時間,接著便開始了他作為傳教士雲遊四海的生活。他踏遍了帝國的山山水水,最後得到的獎賞,是在一座不知名的羅馬公墓裏為他立了一個殉難者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