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狸與他的最終分手,還是因為距離。在武漢時還可以去看看,到廣州後就根本沒有辦法。
她在廣州五光十色的世界裏,他在秭歸一個偏僻的小鎮上,當個小貨車司機。
又或許,她走了很遠的路,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知道最初喜歡的,不過是愛情本身,而自己與他根本沒有未來。
縱然曾為他而瘋狂,又能如何?
二十年後,關於同樣的情形,關於這個同樣美麗的女孩子與同樣配不上她的男友,在旁人都勸分手的時候,我啥也不說。
因為深陷情關的眾生,自己也不能抉擇,究竟是理智地選擇一份溫吞平安的生活好,還是心甘情願地滾過刀尖鮮血淋漓好?
前者不會再有撕心裂肺的痛,但也不會有沁透心底的甜。
後者雖有最甘美的甜蜜,卻要支付出更多慘痛的代價。
世人都說追逐短暫的愛很傻,長遠安穩的生活會比較好。
可是所謂長遠安穩的生活,在時間的長河中,何嚐又不是短暫的一瞬間?
最近迷上了古天樂版《神雕俠侶》,據說古天樂演最後一場重逢戲時,忽然情緒爆發,痛哭流涕,連導演都嚇壞了。
李若彤演完後半年內,一直將自己自閉家中,流淚不止。
大概隻有這樣至情至性,才能演出如此有血有肉的人間情愛,再現根本不可能存於在現實中的愛情神話。
聽周華健和齊豫唱那支《天下有情人》的片頭曲,有這樣的歌詞:“完全遺忘自己,才可共度生與死。”
楊過和小龍女做到了,所以他們才是生死愛侶。
可是啊,凡俗中的我們,怎肯完全遺忘自己?
我們都是多麼自私的人哪,喜歡著金錢的便利,物質的豐富,虛榮的滿足,眾人的羨慕。計較著對方的付出,核算過自己的損失,恨不得對方是十全十美,為自己量身定造的。稍有失望,不肯委屈自己來成全,趕緊溜之大吉。
時時記住自己,豈肯共度生與死。何曾真正愛上過人呢?
愛情是什麼?
像那個寓言講的,一個跌入深井,下有鱷魚,上有毒蛇,命在頃刻的人,卻在最後一刻伸出舌頭,去舔食井壁上花朵中的一滴蜜。
那一滴蜜,便是愛情。
它甜蜜而危險,短暫又易逝,得到它,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正因為此,才更令人前仆後繼,曆經百劫也不肯放下。
仿佛清醒地站在一處高高的河岸邊,看河中濁流滾滾,多少人載浮載沉。
勘破情關,便能爬上岸來,更進一步。據說情關往上走,便是比情愛更令人充盈的幸福。但那條路,太漫長,太難走,不知要多久,眾生才能走到。
有的人,甚至沒能進來,便死在了河裏。
在那河底,想必白骨累累,情孽堆積,可是居然還不能讓後來人醒悟。
所以,我從來不勸。各人有各自的緣法,業力不散盡,心竅不能開,最多不過是死了再來。
人生自古誰無死?何況一意尋死——就各求各福吧。很難說清,我要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感受。
我隻是忽然想起了那些往事,那些美麗的女孩子,那些最純最真的愛情。以及那一切過去了,就永遠不會再回來的美好。
這篇文章的名字,源於高中時一位學弟寫的《神雕俠侶》同人詩詞。原文記不全了,隻餘這幾句:
“君子淑女,不顧兵戈與顧盼。情散盡,毒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