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跟上時代,踏上信息產業之路
卡洛斯開啟了信息產業之門,並一腳踏入了信息產業之路。此後,他在這個新的領域,照樣可以大展拳腳。
作為信息技術門外漢的卡洛斯,當叩響信息產業之門時,這門竟然為他打開了。
在二十世紀末期的墨西哥,電話問題才剛剛解決,網絡這一概念離墨西哥人的生活還很遙遠。但是,一向具有前瞻意識的卡洛斯已經意識到,網絡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一旦興盛起來,傳統的各種媒體和信息溝通手段將受到巨大的衝擊。
中國武術中常說“眼到手到”,強調速度快、反應快。這話用以形容卡洛斯或許是最恰當的。
當意識到網絡的未來潛力之後,卡洛斯便行動了。
一九九七年,卡洛斯在閱讀研究比爾·蓋茲的《未來之路》的同時,還抽時間閱讀了大量介紹信息技術的雜誌。不久後,這位隻懂得對計算機開關機的卡洛斯卻已經深信信息技術在將來的主導之勢。
在閱讀了解的同時,卡洛斯還親自考察了信息市場。他不止一次地到過美國的矽穀,在這裏,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高新科技的魅力,也越來越想進入這個行業。因此,他的考察實質上也是在尋找步入這個行業的機會。
就在一九九七年,卡洛斯再次來到矽穀,他看到一家名叫Prodigy的公司正在矽穀附近鋪設網絡線路。這使他突然意識到,未來的信息市場必須依托線路,這線路是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是網絡社會的根本,就像人體的血管供給身體各處所需營養一樣,線路能傳輸各種人們所需的信號。
於是,他決定借Prodigy進入信息市場。
Prodigy成立於一九八四年,總部位於紐約,是一家專門的網絡服務提供商。其股東是希爾斯百貨和IBM。希爾斯百貨和IBM最初成立公司時,目的是讓顧客可以通過電視和電話在家中購物。公司很快發展了很多客戶,但兩大母公司最終卻發現,他們所擁有的兩百萬用戶更熱衷於其中的收發電子郵件的功能而對購物似乎無太大興趣。為了進一步擴大收益,公司開始對電子郵件收費。
人們似乎都習慣於用免費的東西,而對要付費的東西總要考慮再三。當Prodigy開始對電子郵件收費時,許多客戶便放棄了繼續成為Prodigy的客戶。而就在這時,AOL出現,為客戶提供大量的免費網絡服務,Prodigy原來的許多客戶便迅速轉向了AOL。Prodigy很快失去了自己的領先地位。
市場上優先地位的失落,伴隨而來的就是股票市值的不斷下跌。
這對卡洛斯而言,倒是個絕佳的機會。一向善於“低買進,高賣出”的卡洛斯為此十分欣喜。
二十世紀末期,美國國際無線集團同意與卡爾索集團合資二億五千萬美元,收購了Prodigy公司。後來卡洛斯又收購了一些零散股票,最終使自己成了Prodigy的最大股東。
就這樣,卡洛斯開啟了信息市場之門,並一腳踏入了信息市場之路。
此後,他便開始了在這條新的大道上的征戰。
二零零零年二月一日,卡爾索集團旗下的Group Sanborns宣布進入美國計算機零售市場,投入八億多美元將北美最大的電子產品和計算機樣關產品經銷商Comp USA變成了自己的子公司。
這家公司是美國的大公司,卡洛斯的收購觸犯的美國人強烈的“愛國情緒”,讓這些美國人覺得麵子受損。卡洛斯也因此而有過一段時間的麻煩。但最終美國加州法院判決其收購合法,才使他正式放手改造Comp USA。
卡洛斯在二零零二年時接受了《商業周刊》的采訪。他坦言了自己收購Comp USA的原因。他說:“我們收購Comp USA,是因為我們想進入信息市場。Comp USA在經營著網絡及各種電子產品,我們收購它,無疑是進入信息市場的最快捷的方式。”
很顯然,這一次收購是卡洛斯步入信息產業之路後的第一戰,而這又是他大獲全勝的第一戰。
考慮到卡洛斯的前瞻意識和對市場的敏感和精明,我們有理由相信,不遠的將來,卡洛斯還將在信息產業之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