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才取勝未來(1)(1 / 2)

第四章 人才取勝未來(1)

未來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專才、通才,還需要跨行業的人才。因此,要主動適應社會的需要,讓自己多行業地適應;要認準學習的目標,努力讓自己進步。

作為一名管理者,與其努力尋找優秀的人才,不如培養適合的人才,在培養中發掘潛能;在人才的使用中一定要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的條件。

要正視人才,取長補短,讓每一個人才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能。

第一節 跨行業融合人才

三星跨行業融合人才的舉措,是曆史的必然選擇,也是自身改革的產物。李健熙在公司實施精簡機構,權力下放的改革舉措。三星集團曾經囊括了從半導體、輪船到蛋糕生產等種類繁多的行業,李健熙逐步將其壓縮、結合成為電子、機械、化工和金融四個核心部門,每一部門由一位副總裁領導,以達到分權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上世紀末,三星削減食品處理、造紙、紡織和零售業務,將子公司減少了20多家。這是李健熙“新經營”理念的重要部分。隨著機構精簡,多出來的人才並不全部“炒魷魚”,而是合理地安排到新增加的崗位上。

盡管一家通訊產品公司和紡織生產企業的管理策略各不相同,但紡織行業的集約化經營和大兵團作戰的經營模式,對電子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卻有借鑒意義。三星不但將這些人才交流使用,還擴大了各個部門副總裁的自主權,讓他們可以自由任命高級主管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安排為三星集團開發新的業務領域。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即便是優秀的人才,長期呆在一個部門,雖然能夠積累豐富的經驗,有利於成長,卻容易因循守舊,消失創造力和活力。比如長期從事金融服務的人才,滿腦子都是數字和金錢,一心想的是盤活資金,擴大投資,提供金融服務產品,當潛力耗盡,就成為一個庸才,無法創造更多的效益。如果將其崗位變換一下,讓他從事電子行業的管理,說不定在減員增效,合理利用資金方麵會提出獨到的見解,采取全新的管理方式。

基於此,通過機構精簡和融合,通過人才的交流與互補,三星集團煥發了新的生機。企業必須建立一套優秀的內部人才選拔機製,確保人才能夠被其所用。而作為一個家族企業來說,三星的很多高級管理人員都是Lee姓成員,李健熙打破常規,發現並重用了一批與三星家族沒有任何關係的普通身份的人才。特別是在電子行業,李健熙更是從基層發現和培養人才,讓他們進入三星管理行業。

作為一個國際性大企業,跨行業招聘人才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對於很多家族企業,特別是韓國這種非常傳統的國家非具備很大的膽略方能做到。像寶馬汽車的擁有者柯萬特家族、世界頂極化妝品雅詩·藍黛的擁有者藍黛家族,曾經都很難接受外來人才進入企業高層管理。當然,通過家庭熏陶和後天培養,大部風的這些家族的後代子孫也能夠接過祖輩的接力棒,將企業做得興旺發達。但隨著社會分工和合作的日益加深,這種局麵被打破,靠一族、一國(地區)做大企業的現象越來越少,人才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要想更強,必須在應用人才方麵更有包容性。美國之所以強盛,成為世界規則的指定者,就在於這個國家的包容性,他將美國變成一個世界人才的工作總部,任何人隻要有能力,都能在美國企業包括政府部門任職;美國吸收各國優秀人才,博采眾家之長,繁榮發達了幾個世紀並將繼續在全世界領先。

三星目前已擁有不少具有世界一流技術水平的“準天才”級人才和一大批企業首腦、技術專家和專業經營者,正是這些人才支撐起了三星的大廈。三星公司的軟件人才並不都來自名牌大學,來自矽穀,事實上他們很多人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他們有的在龍山電子一條街做組裝計算機生意,或幫助其它公司製作計算機程序,其中不乏“黑客”和編程高手。三星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大膽地將他們引進到公司裏來,正是他們讓三星的軟件事情有了較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