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飲食遺產保護12(1 / 3)

第三篇 飲食遺產保護11

麵塑及其俗信與文化內涵

梁起峰

引言

麵塑,又稱花饃、禮饃,是許多北方農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或祭祀、或祈福、或饋贈佳友、或表達感謝,鄉民因不同的時令節日與禮儀活動而蒸製富有特色內涵的麵塑。其形式也多種多樣:麵羊、麵魚看來生動活潑,壽桃形態逼真,棗山富於想象與創意,姑兒食則飽含祝福與期待,真可謂鄉民們生活智慧的結晶,寄予了其對生活的美好向往與期盼。對於麵塑中栩栩如生的多種形象的內涵與寓意,鄉民們也是所知微乎其微,他們製作麵塑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對於麵塑所承載的贈送別家老人、孩子來維護鄉民間人際關係的功能,也漸漸地被眾多禮品糕點所替代。

筆者謹以山西定襄麵塑為研究對象,探尋麵塑所蕰涵的文化寓意、民眾信仰需求等。

一、吉祥的象征

吉祥是指美好、幸運的吉兆、行為、祈願意識和形體表達。許慎的《說文解字》曰:“吉,善也,祥,福也。”《易·係辭下》曰:“吉物有祥。”又《莊子·人間世》曰:“虛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可見吉祥是對善與福的期盼。同時,吉祥文化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它具有鮮活的生命力,這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文化淵源、情感表達方式有著緊密的聯係,其中飽含人們對於未來的美好願望,從心理上給予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動力。

定襄麵塑是定襄縣南王鄉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不論婚喪嫁娶還是時令節日抑或是人際交往,都會用麵塑來表達他們內心的一份情感,而這份情感就是人們對於生活的吉祥祝願,一種吉祥的心理。

要說南王鄉人民心中的吉祥物,最重要的就是“鳳凰”。民間有“百鳥朝鳳呈吉祥”的說法,鳳凰和吉祥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其實鳳凰是人們想象出的吉祥物,傳說秦穆公的女兒愛上了吹簫的蕭郎而嫁蕭郎為妻,後來蕭郎吹簫做鳳鳴聲,引來凰,夫婦二人則乘鳳凰而成仙。後人對這個故事進行描述,增加文字,繪製圖案,取名“吹簫引鳳”,更寓意夫妻和美、龍鳳呈祥。因此民間以鳳凰比喻愛情,凡是關於婚姻的物品,其圖形就俯拾即是,比如說鳳凰繡花的被麵兒、花棉襖、“鳳冠”、龍鳳花燭等等。在定襄最有特色的莫過於麵塑“姑兒食”上麵的鳳凰了。“姑兒食”,有“姑姑之食”或“姑爺之食”的意思。由新娘的娘家製作,在成親當天回贈給新郎家。“姑兒食”由一隻背著石榴的玉兔與一條背著壽桃的金魚組成,上麵裝扮有鳳凰與花草,是祝福新婚夫婦的吉祥物。由此可見,在定襄人民心目中,鳳凰是祝福愛情的美好信物,用鳳凰的形象給傳統麵塑“姑兒食”做裝扮,寄予了家人對新娘未來婚姻生活的祝願。

其次,在南王鄉人心目中很重要的一個吉祥形象就是“錢龍”了。在我國傳統文化當中,“龍”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一種精神文化的象征。從對封建帝王用“真龍天子”的形容,到各種節慶中“龍”形象的出現,比如說正月十五耍龍燈、二月二龍抬頭、端午節賽龍舟等,甚至於中華兒女將自己比作“龍的傳人”,這些實例都可看出“龍”寄予了人民對於風調雨順、福祿雙收、避難禳災以及對於自身的吉祥與幸福的期盼;“龍”似乎有著非凡的力量,可以帶給大家吉祥。

在春節期間,南王鄉家家戶戶都會蒸製一個“錢龍”,其具體形象就是幾個龍頭交織在一起,錢龍蛤蟆背兔每個龍頭口中銜有元寶。鄉民將此物供奉到財神位之前,祈禱來年的生活富足。同時,在供奉灶王爺的棗山最上頭,也會放置一個“錢龍”,期盼來年的五穀豐登、糧食充足,可見其在定襄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可以作為吉祥特色的定襄麵塑還有一樣必不可少,就是栩栩如生又富含地方特色的“蛤蟆背兔”、麵羊等。

蛤蟆,又叫蟾蜍。曾經在民間流傳過劉海戲金蟾的神話故事。相傳憨厚的劉海在仙人的指點下,得到一枚金光奪目的金錢。後來劉海就用這枚金錢戲出了井裏的金蟾,得到了幸福。這說明人們渴望得到它從而擁有幸福。

我國民間傳說,兔子是由天上的玉衡星散開而成,生性靈活機智、玲瓏溫柔,是吉利的象征。兔子因寓意著長壽、吉祥、可愛、生育、溫順等,在定襄頗受鄉民的喜愛;同時還因民間古老的月亮傳說,月中有兔,使兔子本身蒙上了一層富有詩意的神話色彩。因上述原因,“玉兔”的形象也是隨處可見,當然也成為定襄麵塑中必不可少的形象元素了。俗話說:“蛤蟆背兔,越背越富。”這句俗語,也成為南王鄉人民朗朗上口的吉祥話兒了。

羊,也是定襄麵塑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吉祥形象。

“羊”、“大”為“美”,“美”源於羊;而美與善同,“善”也源於羊。董仲舒有雲:“羊,祥也,故吉禮用之。”同時,“羊”在古代與“祥”相通,“祥”也可寫作“吉羊”,表示吉祥之意,羊是“祥瑞”的象征。古人年初在門上懸羊頭,交往中送羊,以羊作聘禮,都是取其吉祥之意。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之“儀”鑲入了“羊”字。同時在古代,羊不僅是供膳的,羊又是祭祀的祭品,“祥”字的“示”部表示“祭桌”。商周前無論是最隆重的祭祀“大牢”中的三牲,還是不用牛的祭祀“少牢”,都要有羊。

而在南王鄉,最有時令特點的民俗禮儀就是中元節送麵羊。長者要饋贈孩子麵羊、麵魚等,親戚也互為孩子蒸贈;孩子們得到後掛起來觀賞,而後烤幹零食。有手巧者,所製麵羊、麵魚,堪稱精彩的麵塑藝術品。而傳說此習俗與沉香劈山救母有關:沉香劈開華山救出生母後,要殺死虐待其母的舅舅楊二郎,楊二郎為重修兄妹之好,每年給沉香送一對活羊(羊與楊諧音),從而留下了送羊之風俗。

綜上所述,吉祥文化可以說是無所不在,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樂觀、積極地去麵對每一天。定襄縣南王鄉人民用他們自己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吉祥形象,同時也表達著他們心中對於吉祥的那份期盼。

二、“三多”的內涵

“三多圖”是一種特殊的吉祥圖案,畫麵構圖很簡單,由一個石榴、一個仙桃、一個佛手組成,因為石榴有多子的特點,桃子與長壽的傳說有關,而佛手則是“福”的諧音,因此表達了“多子、多壽、多福”的內涵。在南王鄉民間,正是運用了“三多圖”當中的這三種形象,來表達鄉民對於“多子、多壽、多福”的心理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