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告別懶惰(3 / 3)

很多父母都覺得小孩懶於思考,不知他們又沒有發現,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就是自己讓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每當孩子有什麼問題的時候,父母不假思索立刻給出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依賴心理,覺得自己想要的答案父母都回給出,既然如此自己何必再費神思索?於是便開始懶於思考。小孩子如此,身為成人的我們也是一樣,總是覺得有人能夠幫助自己,每當需要答案的時候,就可以從同事、上司、家人、朋友個個地方尋找到。正如Bruce那樣,他的依賴心理讓其覺得自己可以長期在公司濫竽充數下去,於是思維逐漸變得懶惰,最終成為了對公司毫無用處的累贅。

在依賴心理之外,責任心的缺失也是讓許多人患上“思維懶惰症”的要素之一。

缺乏責任心,我們對於自己應當完成的任務就會逐步輕視、不計後果——做得好就做,做不好就算了。這樣的態度,自然會覺得凡事無需太過勞神。於是更別談什麼動力或者壓力了。隻要自己舒服就好,哪管他結果怎樣?喪失了責任心,做事不計後果,這種懶惰便被發揮到了極致,成為了人生路上的頑石。畢竟沒有人會接納一個毫無責任心的懶惰者。倘若無法及時改變,等待他的除了失敗,還是失敗!

除了上述兩點,造成思維的懶惰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沒有意識到人生的真正意義。懶惰者覺得,舒舒服服地過完一輩子就是人生的真諦。然而舒服不等於渾噩。連思考的本領都放棄了,人生還有何樂趣?況且,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不會同情那些懶於思考的人。他們注定要在生活、工作中被淘汰。沒有人願意雇用懶惰者,也沒有人會愛上一個連思考都覺得疲憊的人。失去工作、沒有愛情,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思?即便活著,也無非是給這個世界增加一具行屍走肉而已。

戰鬥啟示:

不管怎樣的原因,至少目前為止,懶惰的人正在享受懶惰帶來的諸多好處,雖然偶爾能夠感覺到不愉快,但是痛苦還不能足夠讓他改變。戰勝懶惰,就要從內心開始。

實戰練習:你的懶惰屬於什麼性質

一次馬拉鬆比賽中,當第一位選手衝過終點之後,其它人仍遠遠地在後麵奮力跑著。這時,你覺得那位冠軍會:

A、在樹下和別人短訊聊天

B、躺下小憩

C、站在一邊等待後麵的選手到達終點

答案分析

A、你雖然本性有點懶惰,但卻能很好的隱藏,即便自己得到了放鬆,也會讓別人覺得你很勤奮。可以說是聰明型的懶惰者。

B、你的懶惰是外界的產物。或許是從小家教的緣故,也許是自己太討人喜歡,總之周圍的人都願意幫你解決遇到的麻煩,最終讓你覺得自己似乎什麼事情都插不上手,總會有人替自己來辦。於是便決定袖手旁觀。

C、你的懶惰是骨子裏天生的。而且常常會受到身體因素的製約,例如因為身體虛弱而不得不放棄勞作。尤其是當你年紀超過40歲以後,這種力不從心,不得不懶下來的感覺會越來越明顯。

4.我的目標---沒有懶蟲!

懶惰如果無益於人世,必將一天天衰減下去;天賦若是被懶惰所左右,旺盛激越的事業心就沒有指望了

——弗蘭克林

相比於其它弱點,針對懶惰的戰役應該是最容易獲得勝利的一場。因為前麵已經分析過,懶惰來源於動力的缺失,而動力的缺失,則原自於目標不明、毫無計劃、依賴心理、責任感缺乏以及對人生領悟不夠——了解了病因,隻需對症下藥,克服懶惰的弱點並非難事。

因為懶惰是心理疾病,所以這場針對懶惰的戰鬥,我們需要將重點放在心理調節上,並且適度輔助以提高動力的實際方法:

麵對懶惰,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拋棄自己的依賴感——明確告訴自己,麵對的問題統統需要自己設法克服,因為沒有人可以幫到自己。遇到問題,多強迫自己動腦子,尋求解決辦法。即便是讓自己感到費盡甚至看起來幾乎無法克服的難題,也必須親自去嚐試。把這句話作為人生的座右銘:“學著對自己狠一點,從疼痛中獲得快感。”

給自己增加壓力,刻意提升責任感——問問自己,如果擺在眼前的事情做不好或者拖遝下去,會有怎樣的後果。有時候,最壞的結局會給自己帶來一絲恐懼和不安,然而這也恰恰是讓我們行動起來的最佳理由。

立即行動起來——當你覺得自己有一絲行動或者思考的欲望時,不要猶豫不決,立刻抓住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強迫自己行動起來。因為你的內心已經有了不安和惶恐,加上行動的欲望,要讓大腦活動起來,這正是最好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時機,告訴自己不要再等待,你需要馬上行動起來。

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我們之所以無所事事、懶惰鬆散,主要是人生目標不夠明確。你應該為自己設定一個讓自己感到興奮的目標。可以是在兩年內購買人生的第一部車,也可以是5年內讓自己住上漂亮的別墅。甚至僅僅隻是一個月內完成手頭的工作,並且拿到花紅。無論什麼目標,隻要能讓你感到興奮,感到內心有股蠢蠢欲動的能量在逐漸擴張,這就夠了!

尋找一點緊張的感覺——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生命隻剩下三天,甚至隻剩下幾分鍾,你會做什麼?是立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實現目標,還是虛度光陰,讓自己抱著遺憾就此離去?不要覺得生命還有很長時間,因為他對你而言,僅僅隻剩下五分鍾。抓緊時間做好現在應該做的事比什麼都重要。

上述幾個方法針對的主要是心理上的調節,它可以讓我們正確地對待時間和生命,放棄依靠別人的情緒。然而,心理調整的效果不是永久性的。它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消失,我們依舊會回到原先的軌道,過著百無聊賴毫無用處的懶惰生活。因此,

每天早上花五分鍾為自己做出詳細的計劃——這份計劃應該包括自己今天要完成什麼任務、各自需要耗費多長時間、達到什麼效果。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將計劃表製定的稍微寬鬆一些,畢竟克服懶惰的弱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況且我們也需要為自己完成任務的能力進行一段時間的評估。所以適當放鬆一些,可以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完成當天計劃要做的事情。不過我們一旦計劃好了,那麼事情就必須在當天做好。無論以放棄什麼為代價,哪怕是吃飯、睡覺、逛街、看電視,都必須將計劃的目標完成。

適度的獎懲措施——如果當天的任務順利完成,給自己一個令人滿意的獎勵。可以吃頓豐盛晚餐,可以去買一件期盼許久的衣服。同樣,倘若任務完成不了,也給自己一個痛徹心肺的懲罰,比如放棄原定的周末度假計劃等等。

給每個任務規定完成的期限——有期限的任務總是會令人感到壓力,尤其是在期限即將到來的時候。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規定好完成期限,可以是一個小時,也可以是三十分鍾。總之要讓自己能感到緊張。適度的緊張,會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獲得更強的解決問題能力。

總結每天的收獲——每天都進行一次總結,列出當天的收獲。可以大到完成一個價值上千萬的項目,也可以小到解決某個問題的技巧……每天都有收獲,這會在潛意識裏讓我們積極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