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戰勝悲觀
有位哲人說過:人總是可以成為他所認為自己是的那種人。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些拗口,內容其實很簡單:你覺得自己是什麼人,你就是什麼人。
你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與陽光,你就是一個充滿陽光的人。同樣,若你覺得自己是個毫無用處的人,讓悲觀占據了自己的全部生活,很遺憾,你便真的一無是處了。
1.你看到了什麼?
隻有先相信自己,才能讓別人相信你。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
一對雙胞胎兒子性格迥異,哥哥苦惱地問父親:“爸爸,為什麼弟弟總是那樣快樂,而我經常感到難過呢?”父親不語,帶著兄弟倆來到一座盛開著玫瑰的花園,對他們二人說:“這是一座美麗而神奇的花園,你們一起進去走走看,然後告訴我你們看到了什麼。”
兩個兒子手牽著手走進花叢中,一會兒,哥哥哭著跑出來:“爸爸,真是一個可怕的地方,每朵花下麵都是刺,我的雙手雙腿都被它們刺傷了!”父親還是沒有說話,輕輕地撫摸著孩子的腦袋。這時,弟弟歡快地跑了出來,手臂、小腿上爬著幾道血痕,他揮著小手:“爸爸,真是個美麗的地方,每一棵長刺的樹上都開滿了漂亮的花!”
父親語重心長地對哥哥說:“孩子,你和弟弟走過了相同的地方,但是看到的完全不同。弟弟快樂是因為他總能看到快樂的地方!”
悲觀,是種最能阻礙我們成功的情緒。
每一個人都會產生情緒,情緒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最真實的感覺。因為所有看到、聽到、感到的事物在我們的大腦裏形成了這樣的回饋。這個過程就像是連通的電路一樣,平時這些感覺都安安靜靜地儲存在大腦裏不同的區域,隻有當信息傳遞到大腦的時候,電路就會被連通,感覺就會出來,告訴我們的身體該怎麼盡享下一步的動作。悲觀的人正如故事裏的哥哥,無論在多麼美麗的花園裏,他總最容易看到、聽到、感到那些連通自己悲傷、難過感覺的信息。
在麵對一件事情的時候,沒有兩個人的看點是完全相同的。這是由於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家庭、環境、教育的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評價標準與方式不同。比如西式漢堡,對於西方人來說不過是一般的快餐,對於中國的一些孩子來說可能珍品,而對於一個深愔中西文化的人來說,可能覺得那不過是“西方式的煎餅果子”。悲觀的人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了一種習慣性的思維,麵對一件事情,他總是會習慣性地挑出事情不如意的地方,然後陷入到對這種不愉快地感覺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會遇到出乎我們意料的事情,這些事情有時候也給我們足夠悲傷的理由,比如公司破產、升學落榜。然而對於悲觀者與樂觀者來說,他們的看點依然不同。悲觀者順著事情本身陷入悲慘的境地,而樂觀者則看到事情背後的轉機,獲得新的能量。
兩個年齡相差無幾的囚犯在監獄裏相識了。他們都是因為偷盜罪被判入獄,刑期都是5年。其中一個覺得自己的人生就此陷入了萬劫不複的境遇,他覺得監獄就是地獄,這裏除了冰冷的鐵窗和高高的圍牆,什麼都沒有。他心灰意冷,每天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地生活著。
另外一個囚犯卻沒有沮喪,而是在監獄裏深刻反思了自己過去的人生,他決定拋棄過去,重新生活。在他積極參加監獄內舉辦的各種活動,努力學習縫紉技術,還在獄警的幫助下找到了許多書籍豐富自己的生活。由於他表現良好,提前兩年就被假釋了出來。後來,他在家人的資助下開了一家製衣店,生意紅火。而他在監獄認識的那位悲觀朋友,卻因為出獄後找不到工作重操舊業而再次回到了監獄裏。
悲觀者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往往畏畏縮縮,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在看到困難時,他會有負麵的感覺,帶著這些感覺去做事情,則會因為害怕而猶豫不前。而當他沒有看到困難時,反而能夠勇往直前。
戰鬥啟示:
看到與沒看到,看到陽光與看到黑暗,這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快樂與成功的程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處理事情的方法已經有了固定的模式,看點的選擇也已經成了習慣,你想知道你習慣於選擇自己的快樂嗎?下麵將有一個測試,測試你的看點更偏向哪裏。
2.為什麼我們會悲觀?
理智判斷或對未來預見的正確與否,決定了人生態度是積極還是悲觀。
——戴爾·卡內基
產生悲觀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數是因為人們在成長的路上心靈中留下了強烈的挫折的痕跡所導致。
約翰
有些人在兒童時代家庭情況就不太好,受到負麵的影響形成了他長大後的思維模式;有些人在成長的路上突然遭受巨大打擊如家庭變故、親人去世等,當挫折超過了心靈的承受能力時,性格就會改變,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得非常灰暗。有些人人到中年生活壓力增大,自己經過努力但沒有明顯的改變,從此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但是不管怎樣,這些悲觀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對世界充滿了一種無力感,認為以自己的能力不能改變任何事情,事情壞的方麵會在自己身上毫無改變地發生下去。
無力感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存在,那是因為我們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主觀的希望,這種主觀的希望使人處在人與人橫向的對比當中,所以在客觀的世界裏往往會不盡人意,這時心裏就會受挫。悲觀的人,特別是那些因為生活巨變而變得悲觀的人,就是因為在一個特定的時期,所遇到的挫折達到了他能夠承受的極限,就像一根彈簧繃太緊就會改變形狀一樣,在巨大的受挫感之下,他隻有改變認知——相信世界是黑暗的——以此平衡內心與現實的差距。而一個樂觀的人,在麵對挫折時無論現實怎樣,他總堅信當下的挫折時因為自己在實現心中希望的時候采取的方法不夠有效,將能夠找到有更好的方法實現自己的目標。
把事情的希望放在外部環境或他人身上也是產生悲觀的一個重要原因。悲觀者往往清楚地看到了環境或他人對事情的影響,並且把引導整個事情發展的所有原因都歸結於外部因素,唯獨忽略了自己在事情中是占主導地位。我們知道,隻有自己才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將希望放手他人隻能讓自己處於被動之中,這就導致了悲觀的想法。
戰鬥啟示:
若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你就不會再產生任何悲觀的情緒。
小測試:找找你悲觀的原因
我們經常似乎有這樣一種感覺,那些悲觀的人往往遭受著更大的痛苦與挫折。事實上,痛苦與挫折更多的詩因為人心靈深處的不自信,導致他不能夠主動地把握自己的人生,這種不自信有許多方麵的表現,下麵就讓我們來測試一下。
1、你的外表與你得朋友比起來要好些嗎?
A、不是,比他們差一些
B、差不多吧,有個人特點
C、是的,我很出眾
2、對自己外表的評價
A、一般啦,至少不醜吧
B、打扮一下,還是蠻漂亮的
C、再怎麼打扮也改變不了我的容貌
3、看到明星的照片,你會怎麼想?
A、我怎麼都比不上他/她
B、我要打扮一下,或許也不會太差
C、我的照片處理一下,也能有不一樣的感覺
4、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性別,你會怎麼選擇?
A、異性的角色
B、無所謂,什麼性別都可以
C、還是要做和自己一樣性別的人
5、你是否對未來的生活存在著某些無奈,比如工作或者愛情?
A、常常會
B、有的時候會
C、從來不會
6、怎樣評價你現在所處的工作地位?
A、無名小卒
B、這個我不知道
C、對於我所做的工作處於主導
7、被同事取綽號你會怎樣?
A、這樣挺好的,跟大家關係好
B、沒關係啦,反正大家是開玩笑的
C、大家竟然這樣評價我
8、在舞會上比被要求跳你並不熟悉的舞蹈,你會?
A、堅決不跳
B、一定要熟悉了才跳
C、即興來上一段,展示自己的舞姿
9、剛參加完麵試,你通常有什麼感覺?
A、早就知道我不行
B、覺得別人都很強,不知自己會不會錄取
C、覺得自己與別人都各有特長,有希望被錄取
10、當你與大家的意見有分歧時,你會覺得?
A、大家都這麼認為,我多半錯了
B、隨便,反正決定不是自己做
C、堅持說出自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