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消滅嫉妒
嫉妒,就是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心裏覺得不爽的一種情緒。同事晉升,我們會嫉妒;朋友賺錢了,我們也可能嫉妒。
如同貪念一樣,嫉妒本身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它隻是我們渴望更好生活所衍生的一種天性。然而,嫉妒又是危險的。它的無限膨脹,可能會使我們內心變得灰暗,變得猙獰可怕。所以,在這一章,我們要學會把它控製在一個適度的水平,讓嫉妒成為人生的動力而不是破壞力。
1. 小心嫉妒的陷阱
嫉妒是榮譽的害蟲。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在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一種病態的心理,它不僅使個人感到對自我認識的威脅和矛盾,而且導致個體處於對競爭對手仇恨的痛苦當中,從而對心理造成摧殘,更為甚者會做出某種暴力行為。
然而行為學家則覺得嫉妒本身並沒有那麼可怕,它在更多的時候反而是人們行為的動力,隻有在特殊的環境與個人心理障礙的情況下才會出現負麵的效應。
嫉妒究竟是好是壞?不妨看看下麵這個故事再做討論:
Peter與Bob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同進入一家公司工作。經過三個月的試用期,Peter由於善於與人溝通並且具有嚴密的思維能力和出色業績,被公司提拔為銷售經理助理,而Bob仍是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
Bob覺得自己與Peter同時進入公司,然而三個月之後兩人的地位、收入已經完全不同,他因此感到非常不服氣。他覺得:“Peter不就比我能說會道嗎?他可以在銷售方麵做的很好,那我也可以在技術方麵獲得成功!”於是Bob非常努力地開發新的產品,經過一年的努力,Bob的一項專利獲得了市場認可,他也順理成章地被提升為開發部的負責人。
同時,在新產品生產出來之後,Peter為公司製定了一套全新的營銷方案,讓公司獲利可觀,達到了近幾年來的最高水平。Peter再次被提升,成為了副總經理。由於部門差異,他的地位與收入依然遠遠超過Bob。這一次,Bob更加不平衡了:憑什麼我的付出不比你少,得到的卻總不如你呢?
這樣痛苦的心理折磨著Bob,每次在公司看到Peter那張熱情洋溢的臉都覺得對自己是個諷刺,於是他對Peter的態度也變得不太自然起來。慢慢地,他開始嫉妒Peter,有意無意把Peter大學的糗事拿出來與同事開玩笑,漸漸地他在同事間造謠生事,開始說Peter的壞話。起初大家將信將疑,後來憑自己的觀察,同事們漸漸覺得Bob說話不可信,於是開始疏遠他。而Bob不思悔改,仍舊有意無意地惡語中傷Peter,最終由於不能繼續安心工作而被老板調到了偏遠的外地。
戰鬥啟示: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因為嫉妒別人的優秀而自身去勇敢地努力,也可能因為嫉妒而讓自己的內心陷入痛苦。關鍵在於你自己的選擇。
實戰練習:小測試——你是個嫉妒的人嗎?
1、當你的朋友買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你會?
A、真誠地讚美朋友
B、心裏有點羨慕
C、其實和我那件衣服差不多
2、假設你是女性,走在大街上,迎麵走來幾個美女,你會?
A、停下來欣賞
B、裝作沒看見
C、打扮得那麼招搖幹嗎?
3、好朋友交了一個很優秀的新男朋友,邀你一起去玩,你會?
A、爽快地答應
B、答應了,心裏還有點不安:會不會當燈泡啊?
C、覺得看著兩人親密的感覺很別扭,找借口推辭掉,
4、如果暫時對自己的工作還比較滿意,會不會跳槽?
A、不會
B、考慮一下吧
C、如果其它待遇非常好就會
5、你是否對未來的生活存在著某些不安?
A、常常會
B、有的時候會
C、從來不會
6、怎樣評價你的老板?
A、老板還是有過人的地方
B、一般般啦,不覺得有多有能力
C、他那樣簡直還不如我呢
7、被同事取笑你會怎樣?
A、過了就不在意了
B、覺得有點不爽
C、懷疑大家是不是對我有什麼看法
8、在舞會上你會怎麼看那幾位備受關注的“紅人”?
A、拍手歡呼表示讚賞
B、邀請他們與自己一起跳舞
C、心裏不屑但是不表現出來。
9、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女孩拎著一個冒牌的LV皮包?
A、覺得與女孩的衣服挺配的
B、沒什麼感覺
C、拎冒牌的皮包有點可笑
10、當同事提出的意見被大家接納而你卻不夠讚同時,你會覺得?
A、或許我的想法還欠考慮
B、這些人到底懂不懂情況呀
C、我怎麼看不出他的想法有什麼獨到之處
11、舞會上,同事帶了一條漂亮的鑽石項鏈閃亮登場,你的第一反應是:
A、哇,太漂亮了!
B、摸摸自己的脖子
C、不會是假的吧
12、領導病了,你會帶什麼禮物去看他?
A、合適領導生病吃的水果
B、看看同事送什麼,自己送什麼
C、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13、與朋友一起看上了一件同樣的衣服,你會?
A、換一件更適合自己的樣式
B、說服朋友買另外一件
C、不管那麼多,買下來
14、麵對電視模仿秀,你的看法是:
A、這些年輕人還是挺有才華的
B、不是很喜歡
C、絕對不會比明星好
15、會不會擔心會有人取代你的職位?
A、幾乎不會
B、偶爾會
C、經常陷入擔憂
測試答案:
選擇A得5分,選擇B的得3分,選擇C的得1分,把所有的得分加起來,然後對照結果分析。
分數在20分以下:你的嫉妒心已經讓你再你的朋友圈中感到痛苦了,你看到別人比你好的地方就忍不住打擊對方,事實上自己也想擁有。
分數在21—35分間:你有時嫉妒心會有點重哦,看到別人比自己優秀的地方心裏會不舒服,但往往不會表現出來。
分數在36—50分間:你的嫉妒心對你來說可能是件好事,因為你會把這種嫉妒當作自己的動力,努力取得自己沒有的東西,或者選擇與那些成功的人在一起學習或借他們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成功。
分數在51以上:你的心態比較好,從不嫉妒別人,但是要注意明確自己的目標,否則會變得有些麻木。
2. 危險的“三岔路”
在嫉妒心重的人看來,沒有比他人的不幸更能令他快樂,亦沒有他人的幸福,更能令他不安。
——17世紀西方著名哲學家斯賓諾莎(Spinoza)
我們的內心決定了我們的行為。內心的念頭,如果把它看作是電波的形式,那麼就一定要在某個範圍內波動,我們才能夠快樂地向前走。多之一分則長,少一分則短。在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的內心是在為了滿足我們的動機,但是卻忘記了電波的範圍。以至於在某些環境的催化下,不自覺地落進了人性弱點的分岔路。
嫉妒便是一個岔路!它往往隱藏於我們生活中一些不被人注意的想法中,很多人一邊在告誡自己“不要嫉妒”,一邊卻已經踏入了嫉妒的分岔路。
分岔路一:從“希望自己比別人強”到“希望別人不如自己強”
“我希望比XX更強!”這是我們很多人在遭受打擊之後的慣用語句,這樣的語句其實反映了我們的思維慣式。我們說這句話其實最終想達到的目的是“取得某某人那樣的成功”,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前麵說過,強烈的企圖心可以讓我們獲得奮鬥的無窮動力,有這樣想法的人正是有一種競爭的動力。如果一個品格堅強、內心力量真正強大的人,他會一直把“某某”放在那樣一個高度,自己去追逐,這是正當的競爭,隻有這樣的人才不會走到嫉妒的岔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