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消滅嫉妒(2 / 3)

然而,對於那些內心的力量不夠強大的人來說,在奮鬥路上遭遇的接連不斷的困難使其不由得產生失望與焦躁。但此刻他們內心渴望實現目標的欲望依舊強烈,於是他把自己的目標主觀地降低——主觀告訴自己“某某的成功其實沒有那麼高,不過像我一樣。”接著他會去尋找支持他主觀想法的內容,挑出成功者的缺點或者幹脆捏造一個缺點騙取大家的支持。此時,他就由正當競爭走入了嫉妒詆毀的分岔路。

分岔路二:總是懷疑別人要比自己強

有些人在工作或學習上非常賣力,但是卻沒有做出什麼出色的成績。他們自己也深深地知道這一點:“我現在所做的事,別人一樣可以做。”於是在麵對同事,特別是相同部門工作的同事時,就會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擔心別人超過並取代自己。因為擔心,所以格外關注周圍人的變化,比如當同事關心自己的 工作進展,當老板與同事多說幾句話或者同事的業績有所進步時,他們就會忍不住懷疑別人的目的就是要超過自己甚至取代自己。這時他們就會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例如貶低他人、阻礙他人進步等行為來保護自己的地位。

分岔路三:偏執地幻想自己的人生

我們都非常渴望理想中的生活或成功,並且往往會在某種外界條件的刺激下產生幻想。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幅歐洲古堡田園風景的畫麵時,那些向往這樣生活的人就會不可抑製地幻想自己已經置身於畫麵之中。

在這種幻想的驅動之下,有些心理克製力較弱的人往往會做出一些偏執的行為。

美國曾經發生這樣一起案件:一個富人區在一段時間內連續發生了幾起盜竊案。令人覺得十分奇怪的是,這幾家失竊的住戶家裏除了丟失現金財務外,還被偷走了所有的咖啡用具,甚至連小小的咖啡勺也不放過。後來警察破了這個案子,罪犯是一名叫做洛克的男子。當警察問到他作案的動機時 ,他說:“我經常想象自己過著富人的生活,每天都能夠為自己煮一杯咖啡,有一天下午我路過他們的房子,他們正在喝咖啡。後來我經常想起那個場景,想象我也在過那樣的生活——他們憑什麼過那樣的生活而我不能呢?那天實在忍不住跑到他們那個小區,正好看到一家人出門,就進去拿了能讓我享受那樣生活的所有東西……”

這就是典型的因為嫉妒而產生偏執行為的例子,這樣的人往往在心理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分裂症狀。

戰鬥啟示:

嫉妒心的根源是自己偏執的幻想,如果把目標和參考標準擺放在正確位置,嫉妒之心自然會消失不見。

實戰練習:防止自己走進嫉妒的岔路

其實羨慕或者對於成功的幻想本身的危害程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大,關鍵在於一旦這種心態被誤導入了嫉妒的岔路,事情便一發不可收拾了。如何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很簡單,隻需要每天問自己三個問題即可!

每一天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省,問自己下麵三個問題:

我怎樣做才能達到自己的夢想?

我應該怎樣使自己得到更大的進步?

我今天為自己的麼夢想做了哪些事情?

3。嫉妒心大盤點

嫉妒程度有多大,偏見也就有多大。

——戴爾·卡內基

啞啞和琪琪是好朋友,他們一起上學、一起逛街、甚至一起和心儀的男孩子約會。表麵上來看,兩人情投意合、親密無間,可在啞啞眼裏,琪琪就是她的“敵人”。

“憑什麼琪琪可以住漂亮的大別墅,我卻隻能和爸爸媽媽擠在不到五十平米低矮平房裏?憑什麼琪琪可以天天去旋轉餐廳吃飯,我卻一個禮拜才能吃一次麥當勞?憑什麼琪琪可以穿幾萬塊的衣服,媽媽卻舍不得給我買一千塊錢的衣服?憑什麼琪琪的臉光潔無暇,我的臉上卻滿是雀斑……”在啞啞心裏,有無數個這樣的“為什麼”,她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但她心裏很清楚:她嫉妒琪琪,嫉妒得快要發瘋了。

現在,就連學校的“籃球王子”也開始追求琪琪。看著琪琪捧著“籃球王子”送的九十九朵玫瑰花,幸福得快要死掉的表情,啞啞再也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她決定展開自己的“複仇”計劃……

這天,啞啞跑到琪琪家玩,趁她不注意,偷偷把早已準備好的化學劑加入她的麵霜中,然後故作鎮定地和她道別,一路狂奔回到家。啞啞心想:既然琪琪已經擁有了那麼多她無法擁有的東西,讓她損失一樣,也無可厚非。

結果可想而知,琪琪被那瓶“毒麵霜”毀了容,啞啞最終也被追查出來。等待她的,是法律的懲罰。

這就是嫉妒的代價。它不僅傷害別人,更會傷害自己。人人都知道嫉妒的危害,但多數人又無法擺脫這一惱人的心理。現在,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導致嫉妒的心病有哪些,然後一一開出心藥,或許能醫治這一心病。

病症一:缺乏自信

不可否認,每個人生下來都會有一定的缺陷,容貌、身材、家庭、教育幾乎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這些不同的條件自然造就了我們身上不同的特點,有些人的特點更容易適應環境,我們稱之為優點,有些人的特點與環境相衝突,我們稱之為缺點。事實上,由於環境的不同,優缺點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並沒有絕對的定論。但是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總是盯著自己的缺點,因為那是他欠缺的東西。特別當他麵對擁有哪些優點的人的時候,就會自卑,內心變得焦慮不安。為了撫慰這種不安,於是潛意識中就產生了否定對方的念頭,這些念頭不斷的強化,比如總是看到對方的成就、總覺得自己也應該成功等。在強化的過程中,就逐漸形成了妒嫉。

應對方法:承認自己的缺陷,把缺陷看成是自己的一個特點。讓自己在自己的優勢區裏工作,並且形成習慣。在麵對別人的優秀時要明白:別人的優秀並不代表著你不優秀,這二者並沒有實質的聯係。並且堅信在自己的天才領域,經過努力,自己也一定可以成功!

著名詩人席慕容就是個自信而美麗的女人。在一次公眾演說中,她非常坦然地麵對自己的缺點,她說:“我善於寫字的原因就是因為我的不會演講,我演講的時候總是不知道自己講到哪裏,所以幹脆就多用筆來表達了。”事實上,席慕容的演講也確實如她所講的那樣天馬行空,但是沒有人不為她的魅力折服,因為她是那麼自信與坦然。

病症二:太依賴環境與他人的評價

我們生活在環境中,參照環境與他人的評判標準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看清自己,但是有些人卻因為太依賴環境而失去了獨立的判斷能力,非常容易受到環境與他人的影響。人在內心深處總希望自己能被別人肯定,但是大家的評判標準各不相同,如果不幸處於一個與自身標準完全不同的環境,大家負麵的評判就會多一些。一個人太依賴環境與他人評價的人長期處於被批判的環境中,心裏難免會失衡。這時他就會去注意那個被大家認同的人——要麼變成那樣的人,要麼就去主觀地否定他人來平衡自己的內心,嫉妒也就這樣產生了。

應對方法:學會獨立的判斷,擁有自己獨立的觀點。隻要這樣的觀點不違背社會法律與道德,你大可放心地保留著,並且如果你堅信它們的價值,那麼就去努力通過自己的成功來證明,因為人們更看重有效的行為與結果——畢竟大家都渴望成功。

世界潛能激發大師約翰·庫緹斯的身體隻有半截,腿以下的部分自生下來就是萎縮的。年輕時,所有的人都嘲笑他。但他沒有嫉妒身邊任何一個正常人,而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獨立地生活、學習,並且把自己的經曆總結成一門技巧,教給那些渴望成功的正常人,引領著他們的觀點。

病症三:把自己局限於某個利益中

上一節中白紙黑點的那個測試中,肯定有很多人始終盯著那一個黑點看而忘記了白紙的空間。生活中也一樣,我們有時候為某個利益絞盡腦汁,卻不知道在自己這麼費力的時候也錯過了許多對自己來說非常容易的事情。當我們陷入狹小的利益爭奪之中時,私欲就會格外地旺盛,會影響我們的認知,使我們做出一些有昧道德的事情。

應對方法:記住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沒能拿到自己想要的,那說明你一定會得到更好的!那樣辛苦地努力都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成功,或許這正說明所謂的“成功”隻是你一時不切實際的念頭而已。既然你有努力的決心與恒心,一定會有一個對你來說最適合的領域,何必把自己局限在一點上呢?

籃球天王麥可·喬丹在打籃球之前還打過棒球。他打棒球的時候也非常低賣力,經常會比其它人多訓練一半的時間,然而他始終趕不上別人。於是他沒有在繼續與棒球糾纏下去,也沒有因為棒球打不好而消沉或嫉妒那些打得好的隊友。後來他投身於籃球,最終取得了他棒球隊友根本無法企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