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怯的人往往更願意選擇消失在人群裏,人們自然對他的關注自然要少的多,沒有了評判也就看不到羞怯的人身上散發出來的優點。然而任何一個人都在心裏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當這方麵的肯定缺失之後,他就會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越發不敢表露自己的才華,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從而讓自己會陷入自卑之中。
此外,害羞的人本來就不善於在台上表演,有時候遇到不得已的情況站在台上,因為心裏緊張與害怕,也必然發揮不出自己的真實水平,甚至還會發揮失常出洋相。這時候,大家的反應往往對羞怯的人又是一個打擊,使他更難選擇表現自己的機會。
有一個女孩,心裏有著非常強烈的願望想要當個演講家。她讀了許多演講家的書,也進行了相關的演講培訓,但是卻始終無法稱為真正的演講者。因為她有一個關鍵的弱點,就是每當要麵對觀眾的時候,羞怯心就不可抑製地抓住了她,讓她說不出話。無論用什麼方法,比如在上場前不斷地念“觀眾就是馬鈴薯”、或者告訴自己“我很放鬆”等等都不管用,她依然感到緊張得要命。後來在有一次大型的演講比賽中,女孩子上台後前半場的表現非常好,氣質、聲音、感情都感動著台下的觀眾,這時又人對著他拍照,在閃光燈打到她身上的那一瞬間,她突然開始緊張,一下子就忘詞了。下麵的觀眾一陣騷動,她驚慌失措地從台上跑了下來。
從那以後,女孩子再也不提演講的事情了,並且人變得比以前更加害羞與悲觀,什麼事情都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到。後來家人帶女孩去看心理醫生,通過催眠治療,家人才知道原來那場演講帶給了這個害羞的女孩這麼大的傷害!
戰鬥啟示:
害羞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自卑。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如果自己是個害羞的人,就要盡快改變讓自己自信大方;如果身邊的朋友是個害羞的人,可要注意對他的言行,以免帶給他傷害。
要克服害羞的情緒,就得先知道自己究竟會為了什麼而害羞。找到了原因,再對症下藥就要容易得多。
實戰練習:測測讓你害羞的原因
新房子的鑰匙終於拿到手了,你準備和家人一起給這個新房子進行裝修設計。然而在對客廳的設計過程中,家人之間卻出現了紛爭。
父親喜歡古希臘的裝修風格,想在客廳放上一個希臘女神的雕塑。母親偏好自然風情,想在客廳掛上原生態的樹枝;哥哥喜歡中國風,覺得應該在客廳的牆壁上掛上字畫;妹妹則喜歡強健的肌肉型男,非要在那裏豎上一個健壯男子的雕塑。
一家人為此爭吵不休,最終決定權落在了你的手上。為了整體設計的和諧,你隻能有一個選擇。你會作出怎樣的決定?
A、希臘女神的雕塑
B、原生態的樹枝
C、字畫
D、健壯男子的雕塑
答案測評:
A、希臘女神的雕塑——女神代表美麗。選擇它,說明你對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滿。麵對外界時,常常因為自己的相貌不盡人意感到害羞。
B、原生態的樹枝——對樹枝的選擇,隱含了你對於自身性格的不滿於訴求。而覺得自己的性格充滿了缺陷,讓你無法坦然麵對周圍的世界。
C、字畫——字畫是知識的表現。選擇字畫大案的你可能覺得自己在學曆和學識上不如自己的朋友、同事。於是在同別人的交往過程中,常常會因為自己學是不夠淵博感到羞怯。
D、健壯男子的雕塑——健壯的男性是運動的象征。你在內心可望成為這樣健壯的人,可是不愛運動或者天生體製較弱的你離這種希望還有一段距離。於是,尤其是當你看到運動較好的人時,你便會覺得害羞不已。
3. 害羞,都是從小時候開始的
如果你懷疑自己,那麼你的立足點確實不穩固了。
——易卜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羞怯是一種情緒,這種情緒的體驗集中在一個人2~3歲的時候。在這個階段,小孩子開始學習控製自己的身體機能如控製大小便等。這時候的他們雖然還不太懂事,但潛意識已經開始處於一個活躍期,從而對外部給與自己的肯定與鼓勵格外敏感。在這一階段,如果小孩受到家長的愛、支持與鼓勵,他的潛意識就會形成自主感,在日後的人生中就會內心充滿了力量。
在這個時候小孩子也開始學習一些生存的能力以及進行一些與人初步的交往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小孩如果感受到小朋友的尊重與友愛,在長大之後,他就會在交往中產生一種力量感,成為孩子群中的領袖——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小孩在交往中自然會被選為領袖的原因。
相反,如果家長在這一階段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並且甚至給予其嘲笑與打擊,小孩長大後就會感到羞怯、自卑,老是覺得自己沒有什麼用,習慣於依靠別人,並且把自己的人生托付到別人身上。
那麼,在怎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現這樣的問題,日後產生比較嚴重的羞怯感呢?
首先是家庭環境。據調查,有羞怯行為或羞怯感比較嚴重的孩子,他的家庭中要麼是父母有羞怯感,做事畏首畏腳;要麼就是家庭中父母脾氣暴躁,經常打罵孩子。小孩缺乏依靠、愛與交流,於是感覺自己比別人差,行為、語言、眼神中就沒有力量感。
其次是學校環境。許多家長因為工作繁忙,習慣把小孩送到幼兒園,在幼兒園裏,通常那些表現好的小孩,如不哭不鬧、聽話的小孩易受到老師的愛護,而那些略微調皮的往往遭來訓斥,這些從小就遭到訓斥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會在交往中產生害怕、自卑的心理。
第三,重大的刺激。小孩在家庭裏突然遭受到來自外界強大的刺激,如被人打罵、被人恥笑等容易造成自尊心嚴重受傷的行為。在遭遇這些行為過後,雖然他們可能不久就會忘記,但是在其潛意識裏,那樣的情緒體驗被牢牢地記住了。這種情緒體驗會在小孩成長的路上不斷發出信號,引起他們的羞怯的心理。
既然知道了這種情緒體驗的來源,對於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們來說,看了這一節可能會覺得有點可惜,因為對於我們,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不過對於我們的下一代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我們個人如何克服羞怯心理,將在下一節進行介紹,下麵的內容主要介紹一下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克服羞怯心理。
父母要多與小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小孩子生下來之後,自我意識是後天慢慢形成的,但是他對於安全與愛的需求是天生的,在父親母親的懷抱中,小孩會感到安全與溫暖,更重要的是與大人眼睛神情的交流,這些美好的體驗都會在小孩的潛意識裏儲存,作為他日後成長中的動力點。一位心理學家說過:“成人每天要四個深情的擁抱,孩子每天要二十個擁抱才能達到內心的溫暖。”
要給孩子鼓勵。在2~3歲的時候,雖然小孩子不懂大人的語言,但是大人的眼神與表情他是能夠看得懂的,在眼神與表情的交流中,他就能夠從大人那裏獲得力量。有一個八歲的小女孩這樣描述媽媽的鼓勵:“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的鼓勵就像救公主逃離城堡的王子那樣!”
讓孩子在一個平等、理解、與溫馨的家庭中長大。生長在這樣環境中的孩子會更具有勇氣和自信。所以,父母在孩子麵前盡量采取平等、尊重的態度,一些小的事情不妨交給孩子來作主,比如家庭出遊的準備、買菜等等,這樣就鍛煉了孩子的決策能力,在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就會主動組織活動等,顯得非常自信。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很多小孩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往往會導致羞怯的產生,因為在與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會受到打擊,不過這時家長能夠給與積極的引導與鼓勵,讓小孩逐漸對交往有清晰的認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孩就不容易陷入羞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