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撫慰羞怯(3 / 3)

戰鬥啟示:

幼兒時期是人類最敏感的時期,這個時候,恰當的嗬護和引導,遠比教育指責更重要上千倍。

小貼士:人心智成長的五個關鍵階段

這是著名的社會學家Eric H.Erikson的研究成果,他將人的心智成長分為八個階段,其中最關鍵的五個階段集中在人二十一歲之前,這五個階段的主題成長需要是:

第一個階段:0~1歲——信任與不信任

第二個階段:2~3歲——自主與羞愧

第三個階段:4~5歲——主動與愧疚

第四個階段:6~11歲——勤勉與自卑

第五個階段:12~21歲——身份角色的困惑

了解了這幾個階段,我們在對待自己的孩子時,就能夠更加準確地找到他們的需求,從而承擔起家長的責任,引導他們走上積極健康的人生道路了。

4. 戰勝羞怯的幾個方法

絕對不對自己說“不”!

——國際著名激勵大師約翰·庫提斯(John Coutis)

有人以為,羞怯多是女性才會麵臨的問題。然而事實證明,在被羞怯深深困擾的人群中,男女比例基本上持平。在日常的交流與工作中,羞怯為人們帶來了許多不便,在本節裏將介紹幾個戰勝羞怯的方法,供讀者參考。

方法一:尋找自己害羞的準確內容。

人的大腦每秒鍾要接收約兩萬字的信息,在日常生活的表達中,大腦一般會提取其中有用的部分,特別是情緒,而將真正引起情緒的原因隱藏在大腦裏。當我們找到這部分真正的原因時,才能采取更具建設性的措施。比如羞怯心理,很多人隻是對事情的某一部分感到害怕,但是表現出來的卻是對整體的畏懼。

比如一位學生說她不敢去學校浴室洗澡,心理導師讓她一步一步回顧洗澡過程中究竟哪些部分讓她感到害怕。女生一點一點地回想,終於告訴導師說她有次在洗澡的時候遇到了蟑螂,所以一提起浴室就想到蟑螂。在知道了這一情況之後,換了一處浴室並且保證裏麵沒有蟑螂,她的羞怯也就沒有了。

尋找自己真正害怕原因的方法有多種,可以采取冥想法,回顧事件整個過程中的細節;也可以采取記日記的形式,在放鬆地狀態下把發生的事情用流水賬的方式記下來,然後從中找到關鍵的內容。

方法二:假設自己不害羞了,會有怎樣的表現

對於害羞者來說,多問問自己這句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在放鬆的狀態下,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完全不知道羞怯是什麼的人遇到自己麵臨的情況會怎麼辦。想象得越詳細越好,然後再告訴自己,其實我就是想象中的那個人。經過兩次的想象之後,我們就會獲得行動的勇氣,自己不再害怕去完成整個事件。

之所以慣用,是因為我們其實已經具有處理好那件事情的能力,之所以仍不敢麵對,是因為在沒有行動之前想了很多讓自己感到恐懼的畫麵。比如出錯、沒有受到理睬之類。而此時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可以讓我們提前麵對事情,並且引導自己多看積極成功的方麵。這樣對未知的恐懼就會減弱,行動力就會增強。比如許多電影明星可以在鏡頭麵前表現得泰然自若、風情萬種,實際上在生活中非常害羞,就是因為再上台之前,他心裏已經非常清楚地知道這隻是按著劇本演戲,接下來的事情沒有任何可以讓他害怕的地方。

方法三:打有準備之仗

這個方法不僅對於羞怯者有效,對於一般人,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充分的準備可以增加信心。

比如說有的人羞怯於上台演講,很有可能在緊張的時候會忘詞。但是如果事先做好準備,把演講辭寫下來,背誦得非常熟練,可以像說話那樣張嘴而來,那麼在上台之前,事實已經給了他最好的心理暗示:“我準備得這樣好,肯定會成功!”許多著名的演說家,在開始登台演講的時候,總會反複練習,經過多次公眾演講的練習之後才造就了臨場不亂的能力。沒有一個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能夠打好仗!

方法四:讓自己看起來充滿自信

一個充滿自信的人走在人群中必定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而人們將眼光投射到你身上的時候,潛意識已經接收到了別人對自己肯定的信息,心中自然就會湧起一種力量感,羞怯的感覺自然就會減弱。

讓自己看起來充滿自信的方法除了合體的衣服,關鍵的地方有眼神、走路、說話。在前麵的章節中也有提到過,自信的眼神是把光彙聚在一起,直視對方的眼睛,溫和而不逃避;走路的時候腳步要看起來非常輕快、矯健,抬頭挺胸,自信就表現出來了。此外,說話是表現自信的一個重要的方麵,清晰的吐字、沉穩的音調、不俗的內容,這些都是可以精心準備與訓練的。

方法五:想想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恐懼往往來自於未知,想想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其實就是給自己一個確定的安慰,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如此嘛,我還在怕什麼呢?這樣一想的話,心理負擔一定會減輕不少,羞怯也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麵對一件讓自己害怕的事情的時候,不妨安靜下來,仔細問自己幾個問題,比如你害怕的是一次演出,在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後,問自己幾個問題:

這次演出最壞的結果是什麼——或許是輸掉比賽。

如果輸了,會有什麼後果——似乎沒什麼後果,最多大家反省一下,明年再戰。

當你把這些答案想象出來的時候,你發現其實上台不也就那麼回事嘛!

方法六:多交朋友

人在陌生的環境中比在熟悉的環境中容易恐慌,比如你去出席一個宴會,會上全是你不認識的人,這時緊張害羞的情緒就會油然而生。但若你能在晚會之前認識參加晚會的朋友,並且與他們建立共同的話題,那麼在晚會上你就會有把握得多,感覺能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裏。

交朋友還有一點重要的好處就是能夠得到他們的鼓勵。羞怯的人可以從自己的特長入手,交一群與自己有相同愛好的朋友,大家在交流愛好的同時相互鼓勵,自然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力量。

與人打交道越多,麵對交往時的恐懼感就越小。因為你的朋友中有各種各樣的人,你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就能夠知道哪一種人具有怎樣的特點,當你到交際場合中時,你已經做好應對的準備,自然就不會害怕了。

戰鬥啟示:

羞怯看似將我們保護在了冷漠的軀殼之內,實際上卻使我們喪失了經曆風雨曆練的機會。這種保護,最終會讓我們經曆更大的遭遇和麻煩。與其以柔弱不堪的身心去麵對,倒不如徹底放棄那層薄薄的保護,早一些讓自己強大起來。

實戰練習:學會預見最壞結果

很多事情之所以讓我們覺得可怕,是因為看不到後果,由於未知而產生了恐懼。反之,若我們在做每件事之前都可以預見最壞結果,那麼隨著恐懼消失,羞怯自然也就無影無蹤了。

例如:

跟陌生人講話的最壞結果——別人不搭理自己

找同事借錢的最壞結果——對方借口沒錢不借給自己

參加麵試的最壞結果——麵試沒有通過

……

隻要你能夠去想象出一個最壞結果,就會發現,事實上許多事情都遠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糟糕。既然如此,你還羞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