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懷念中的湯山風情(1 / 2)

1

有朋友到來,問什麼地方最有南京情調。我想了想,說大約還是在懷念之中,譬如玄武湖中山陵,名氣很大,來頭不小,你匆匆地去看了,未必就看出什麼好來。情調和調情不一樣,這玩意不是說來就來,說有就有,要有些準備,要有些積累。情調也是文化,想附會風雅,沒文化不行。

20世紀90年代,在台灣的一次聚會,幾位大媽冒出了一口音正腔圓的南京話,我十分驚訝。是群官太太,老公官職不大,混得不算太差,也好不到哪裏。當年出嫁,總以為嫁了青年才俊,傍著前途無量的金龜之婿,沒想到離鄉背井,再也見不到爹娘。要說都是好人家的女兒,嬌生慣養,讀有名的女子學校,接受別人羨慕的貴族培養。一口純粹的家鄉音,無端透著一種自信,我們今天都覺得南京話老土,人家卻十分得意,畢竟當年的首都口音。

我讓朋友想象這樣的場景,漫步在大街上,一不留神,你看著蔣介石拉著宋美齡的胳膊迎麵走來。又看見一個人似乎臉熟,等他緩緩走過去,你才想起來,剛剛那位竟然是李宗仁先生。民國的這些大腕根本不擔心暗殺,他們很悠然地行走在街上,連個保鏢都沒有。

然後再告訴你,這地方就是湯山,是抗戰之前,距離今天七十多年。那是此地最輝煌的年代,欣欣向榮,因為有可供沐浴的溫泉,就有了蔣介石和黨國大佬們的別墅。周末或者假日,天朗氣清,達官畢至要員鹹集,遊目騁懷登高望遠,別有一番風情。

湯山的曆史可以追憶很久,最吸引人,莫過於袒裼裸裎,沐浴小憩。三五好友走過林蔭小道,浸泡在溫柔鄉,好掌故的會告訴你,哪棟小樓才是蔣介石當年的茅廬。別墅不稀罕,關鍵是洗鴛鴦浴,溫泉水滑洗凝脂,蔣介石可惜太瘦了。我不知道現在對外是否還開放,改革開放初期,很長一段時間,隻要你肯花點錢,就能泡在蔣介石夫婦浸過的溫泉池裏。

有人說,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陶廬。有人說不是,是張靜江公館,送給蔣介石的新婚賀禮。都是專家之言,都言之有據,老實說我也搞糊塗了。事實上,今天見到的蔣介石溫泉別墅,氣派非凡韻味十足,都不是舊日原物,原建築早在抗戰時毀壞。

懷念中的湯山最適合敘述民國盛世,最能見證一段繁華神奇。仿佛命中注定,南京這城市能享受的照例是過眼煙雲。漁陽鼙鼓動地來,日軍鐵騎入侵,國破家亡。瞬間於是永恒,盛世不再,欣欣向榮的湯山風情,立刻戛然而止。夕陽下,當年的抗日碉堡仍然錯落,鋼筋水泥堡壘太堅固,成了抹不去的前朝遺物。

2

從地圖上看,南京與上海杭州三足鼎立,形成一個三角形。實際距離是杭州略近,隻不過坐火車去杭州,要繞路經過上海,於是大家印象中,都覺得上海更近一些。

20世紀30年代,竺可楨先生被任命為浙江大學校長,他的家在南京頤和路一帶,對分居兩地很有些猶豫。好在有小汽車,來去也還算方便,走寧杭國道,到杭州隻要六個小時,兩頭奔波吃點苦,也沒什麼大不了。他是學科學的,做事認真,路上的時間正好用來思考問題。又喜歡隨手做筆記,記得有段文字特別有意思,他記錄途中所見,發現這一路市區除外,二百多公裏行程,共遇見自行車七輛,驢車三輛,貨車六輛,由此可見當時的國道,真是空空蕩蕩。

那時候的寧杭國道標準很高,從南京家中出發,半個小時就能到達湯山,實在太方便。二十一公裏路程,出中山門,開足馬力,不一會兒便到了。要知道這湯山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總是有些特殊地位,因為黨國要員們的別墅都在這附近。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人傑則地靈,有大官便名聲遠揚,因此是地方就有掌故,隨處都可以八卦。

大人物別墅中,最喜歡黃栗墅草房。名人別墅照例要起個像樣的名,名如其人,聞其名猶如見其人。譬如蔣介石的湯山別墅,因為是“行宮”,“聖駕下榻”之處,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怎麼說都冒昧,非要豎招牌,隻能寫上“蔣介石溫泉別墅”字樣,毫無個性色彩。稍雅些的是戴季陶的“望雲書屋”,一聽這名字,就知道是個能讀書,或者說準備讀書的地方。不過話說回來,別墅稱之為“書屋”,雅是雅了,仍然有幾分矯情,有一點擺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