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懷念中的湯山風情(2 / 2)

我猜想於右任先生的“黃栗墅草房”,不是隨口就來,一定是再三琢磨。能有個渾成的好名字不容易,首先要現成,湯山附近得有個黃栗墅的地名。現如今走高速公路,每當經過黃栗墅服務區,便有下去休息的衝動,雖然那“草房”早無影無蹤。也許最初還考慮過“草堂”,有點向杜甫致敬的意思,也可能設想過“草屋”,最後定名為“房”,聲音響亮。當然最關鍵還是與書法有關,大家都知道於右任是當代“草”聖。

湯山的溫泉又名“聖湯”,洗了可以超塵拔俗。抗戰勝利後,當時的省主席王懋功花了48根金條,在這附近買了一棟別墅,改名為“勁園”,同時又在後麵置了墓地,準備終老長眠,沒想到很快國共大戰,解放軍百萬雄獅已浩浩蕩蕩過了大江。

3

話說天寶年間,劉長卿同學赴京城趕考,住進一家小溫泉旅館。正趕上玄宗冬狩,帶著楊貴妃去華清池,那個浩浩蕩蕩的陣勢,剛走出家門的劉長卿目瞪口呆。湯熏仗裏千旗暖,雪照山邊萬井寒,此情此景落詩人眼裏,照例得來幾句。

唐朝好詩人太多,琳琅滿目俯拾即是。往往會弄混,王二成張三,李白錯為杜甫。劉長卿名氣不小,生卒年月至今也不清楚。我能記住他的詩,因為最後兩句有些勵誌:且喜禮闈秦鏡在,還將妍醜付春官。那意思是說,考試如明鏡一樣公平,你是騾子是馬,漂亮或者醜陋,能否進清華北大,夠不夠一本線,最後由分數說了算。

看來唐朝的考生也差勁,和今天相比,瀟灑不到哪裏。學而優則仕。上大學時,老師講堂上解釋《長恨歌》,念到“溫泉水滑洗凝脂”,突然語無倫次,一個勁咂嘴,半天說不出話。然後引經據典大談凝脂,偏偏我生性遲鈍,肆無忌憚開始走神。凝脂的形容一點沒讓人聯想到美麗,恰恰相反,隻有一種黏乎乎的感覺。

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在南京的湯山洗溫泉,那是“文革”中,正上初二,全班下鄉勞動。地點離湯山鎮不遠,也不知道是誰發動,男生女生稀裏糊塗都去了。那歲數的男孩正處於發育階段,赤裸相對,便會有些嬉笑的不雅話題。與眾不同總是要被譏笑,先笑有,後來再笑無。

往事如煙,溫泉成為大眾的休閑享受,隻是近年的雅事。湯山離南京不遠,就在郊區,都知道那裏有很好的溫泉,因為交通不便,真正能去的機會並不多。在過去年代,冬天沐浴是一件大事,能洗個熱水澡就很不錯,還要想念溫泉,這太奢侈了。

一直覺得唐玄宗挺不錯,如果沒有安史之亂,他的文才武略,並不遜於乾隆。遙想大唐盛世,皇上賜浴乃最高獎賞,無論男女,能跟聖上一起泡個溫泉,死也值了。蒙恩每浴華清池,扈獵不蹂渭北田,很顯然,玄宗十分願意與民同樂,他知道洗溫泉很爽,時不時會開恩讓大家一起爽。

時過境遷,中國人的生活突然好起來。上海一位朋友電話裏說,你們南京人真舒服,雙休日可以去湯山泡溫泉,過一下帝王生活。我無話可說,聊了一會兒,很吃驚地發現這位上海人與時俱進,早已是湯山溫泉的熟客,遠比我這老南京知道得多。

據說到雙休日,湯山溫泉池裏都是說吳儂軟語的上海人。作家陳村曾戲言,南京乃上海郊區。這話看來沒錯,南京是郊區,南京的郊區自然不可能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