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小上海這幾個字,總會有種說不出的親切,童年的家不遠處有個小館子就叫“小上海”,一說起它,我的口水會忍不住淌下來,舌頭上的味蕾便開始興奮。一部叫做《舌尖上的中國》電視紀錄片正在熱播,我卻更懷念舌尖上的小上海,懷念那個不是太廣闊的大堂,懷念那些油乎乎寫著阿拉伯數字的小木夾子,懷念漂著皮肚的小煮麵。童年記憶總是很頑固,在我印象中,上海可以千變萬化,首先和必須要與吃有關係。
這個印象當然不準確,隨著歲數增長年紀變大,跑的地方多了,東南西北國內國外,可以稱之為小上海的地方不少,共同點都不是美食,基本上與吃無關,美味佳肴隻是次要又次要,甚至微不足道。概括起來說,所謂小上海,無一例外是它曾經的繁華,是已經逝去的舊日風情。小上海總是帶有一種懷舊韻味,帶有一點民國範兒。
最新見過的“昔日小上海”,在安徽銅陵大通,與那些有相同稱謂的地方不同,此處居然保留了一條完全成為廢墟的大街。毫無疑問,這是我在國內見到的最驚心動魄的一條大街。現如今,名目繁多的古街太多,青磚小瓦馬頭牆,回廊掛落花格窗,到處都是假古董。以江南水鄉小鎮為例,過去一百年飽受各種破壞,一次次戰亂,一場場運動,舊的去了,新便不倫不類冒出來。蕭條時破敗,經濟好轉之際一味出新,打著開放改革旗號,其實還是破壞。
銅陵大通古鎮已有上千年的曆史,曾是安徽的四大商埠。回想當年,徽商的氣勢如虹,走到哪裏都是銀子在作響。清末民初,這個古鎮居然有十萬人之眾。然而很顯然,讓我感到激動,忍不住要為它大聲疾呼,並不是曾經有過的繁華過眼富貴如夢。
中國有著類似滄桑的古鎮很多,能夠保留這麼一條沒有人煙的大街,可以說絕無僅有。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條沒有人煙的大街幸存了下來,有的樓坍了,柱子都是歪的,門廳雜草叢生,與昔日的繁華形成最好對比,因為破敗,顯然格外的刺眼,因為刺眼,又變得非常的有力。這是一頁過去曆史最好的說明書,是歲月風幹了的活標本。
當地父母官率領我們走在早已沒人居住的大街上,既有展示過去榮耀的意思,同時也希望我們這些遊客為恢複繁華出謀劃策。作為一個對曆史有著強烈興趣的讀書人,我鄭重其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政府手下留情,將這條大街原汁原味保留,堅定不移地維護現狀。
有些話前麵已說了,最後不妨再強調一句,有時候,保護廢墟就是保護曆史。我沒見過比這更精彩的廢墟,這是最好的文物,這是最好的寶貝,任何新東西都不可以,也不可能替代它。
2
十多年前,無錫一個會議上,旅遊局長熱情表態,要把太湖景區打造成上海的後花園。當時我和上海的作家朋友坐嘉賓席上,聽見這番話,頓時感到別扭。無錫屬於江蘇,為什麼不說是省城南京的後花園。
口號就是目的,所謂後花園,是用糖果哄人家來花錢。與一位曆史學家談起此事,我抱怨無錫人精明,誰有錢拍誰馬屁,誰闊氣抱誰大腿。曆史學家不以為然,覺得這個提法並不一定占便宜。他笑著說,上海人確實花銀子了,可是垃圾都丟在後花園。
事實證明了他的判斷,太湖被嚴重汙染,景區的這城那城,一度有很好的效益,現在都不怎麼樣了,頹敗不可避免,前景顯然堪憂。我曾坐過小飛機,從空中俯看下麵的歐洲城,當時感覺很怪,仿佛真出了一回國。
以短視的眼光看,對太湖景區的打造,可以說是成功範例,畢竟盆滿缽滿,賺了大錢,但是步其後塵,模仿者有著太多的慘痛失敗。基於這樣很不低碳的現實,聽到城市後花園的口號,我總是忍不住要喊幾聲狼來了,不合時宜地提醒一下。好山好水擱在那兒,你不去管它,永遠還是一個好字。一個錯誤的決策,很可能把原有的一切都糟蹋。
今年春天,安徽舒城的萬佛湖雅集蘇皖兩省作家,遊山玩水好吃好喝,主人不僅好客,而且虛心求教,希望能貢獻好主意,為景區的開發出謀劃策。據說這裏早就定位,將成為省城合肥的後花園,高速公路已立項在建,用不了多久,景區便會車水馬龍,變得很熱鬧。
美好前景讓大家興奮和激動,秀才人情不止一張紙,動筆寫點小文章,還可以七嘴八舌妙語生花。有人立刻建議拍部好看的電視劇,有人想到了人文挖掘和編故事,還有人提議在當地的傳統美食上下工夫。我在一旁插不上嘴,心底那幾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講。不說不痛快,說了又怕掃興,拂了主人的盛情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