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篇 健康與孩子成長3(1 / 3)

三、學某種怪叫

由於幼兒大腦發育尚未健全,對外界的刺激沒有防備能力,各種怪叫聲常可使他們受到惡性刺激。有的嬰幼兒被嚇得直哭,有的晚上做噩夢,甚至發生功能性的高燒。這種由驚嚇引起的恐懼症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失,會對嬰兒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寶寶的肌膚需要專用的產品

當每一位準媽媽看著自己漸漸隆起的腹部,感受腹中嬌兒的“拳打腳踢”時,快要當新媽媽的幸福感洋溢在心中,她盼著寶寶降臨那一美妙時刻的早點到來。胎教音樂、智力方程、育兒寶典伴隨著預產期一天天的臨近,準媽媽們就該在預產期前一個月為自己的寶寶準備嬰兒用品,包括衣服、尿片和沐浴衛生用品,以免懷孕後期因行動不便或遇上突發情況甚至早產時措手不及造成不便。

要知道,照顧新生嬰兒的大量日常工作除了喂養便是保持寶寶的清潔。很多時候我們會忽略嬌嫩細膩的皮膚對寶寶健康的重要性。皮膚是寶寶全身最大的器官,它可以保護寶寶免受外界的各種刺激,調節體溫,作為保護層防止有害細菌的入侵,並保護體內其它重要器官,隻有健康的皮膚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和成人相比,寶寶的肌膚無論在功能上或結構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嬰兒的皮膚厚度隻有成人的十分之一薄。

因此,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寶寶的肌膚就不同於成人,需要特別細心的、全麵的照顧與護理,主要表現在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嬰兒的皮膚嬌嫩,就算他本身的生理功能---排泄與流涎等,也會造成刺激引起皮膚糜爛。如喂奶後不及時清潔口角四周的皮膚,時間一長就會出現紅疹,因此,我們可在每一次喂奶後用軟的柔濕巾清潔麵部,然後塗上嬰兒潤膚膏(露),以保持皮膚滋潤。

另一方麵,由於寶寶的淚腺發育不完善,很容易受感染,所以,給寶寶洗頭時可選用嬰兒專用,獨創“無淚配方”的嬰兒洗發精,這樣寶寶就不用害怕洗頭了;天氣炎熱時,嬰兒容易出汙,尤其腋下、脛部等皺褶部位。這時需要勤洗澡,為寶寶沐浴時,將嬰兒沐浴露,適量放入浴盆內,然後將寶寶輕輕放入水中,徹底清潔其肌膚,又可免除過水煩惱,浴後更留下一層天然保護膜,使寶寶盡享沐浴帶來的樂趣;沐浴後塗上嬰兒爽身粉,吸去身上的濕氣,保持清新幹爽,預防痱子的出現。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為了寶寶外出時的方便和省去洗滌尿布的時間和精力,很多母親為嬰兒選用紙尿片,這時需要做好臀部皮膚的護理。尿液的刺激容易令臀部皮膚紅腫,為了減少紅臀的出現需要在更換尿片時,用強生護膚柔濕巾擦拭小屁屁,然後塗上薄薄的一層嬰兒護臀霜,隔絕大小便對寶寶的皮膚的直接刺激,防止尿布疹;嬰兒如此嬌嫩的肌膚,選擇何種護膚產品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市場上的護膚品牌和種類很多,首選為嬰幼兒設計的護膚專用品。

新生兒用藥要注意哪些

新生兒處於生長發育期間,一些器官和組織尚未發育成熟,新陳代謝旺盛,血液循環需要的時間短,吸收、排泄都比較快,抵抗力弱,容易生病,對藥物的反應敏感性強,用藥不當,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1、應注意解熱鎮痛劑的使用:

一般應避免使用此類藥物,因為這類藥物可引起新生兒青紫症、貧血,以及肚臍出血、吐血、便血等。所以一般不用這些藥物如小兒退熱片、APC片,除非萬不得已,不可采用,即使應用,劑量切忌不可過大,用藥時間不可過長。

2、注意某些抗生素的使用:

如四環素類藥物,都容易引起黃斑牙;氯黴素可抑製骨髓的造血功能,可使服藥的新生兒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粒細胞缺乏症;新黴素可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和耳聾。

3、盡量少用藥:

對於新生兒,應注意護理,避免生病,盡量少用藥,在新生兒發熱、炎症時盡量采用中藥製劑,清熱解毒藥,有很好的療效,選用一些中成藥衝劑和糖漿製劑服用。

學齡前兒童進行運動的常識

首先,選擇好適宜的運動項目。幼兒運動以身體練習(主動練習和被動練習)為基本手段,可供選擇的運動項目很多,包括跑、跳、投、壓等練習;捉迷藏;跳舞、溜滑梯、打秋千等遊戲;郊遊、拍球、跳繩、騎兒童車、遊泳、體操等運動。所有這些運動都以增強體質,娛樂身心為目的。

其次,怎樣選擇運動項目。運動鍛煉的項目很多,不同的運動項目可以產生不同的鍛煉效果。如:提高速度能力可選擇跑、騎兒童車等項目;增強耐力能力,可選擇長時間跑的遊戲、遊泳、郊遊、跳繩等練習;增加力量能力可選擇跳、投等練習;提高靈敏協調能力,可選擇跳舞、打秋千、拍球等遊戲;提高柔韌能力可選擇體操、按壓等練習。

在選擇鍛煉項目時,要以幼兒的解剖特點,生理特點為基礎。要根據孩子的素質需求進行選擇,身體哪方麵素質欠缺就多煉哪方麵,對於不同性質的幼兒,出示了不同鍛煉方式。另外,要使身體得到全麵鍛煉,應采用多種多樣的項目進行鍛煉。開始時,可以先從一兩個項目入手(要持之以恒),待有了相當基礎時,再由少到多、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地逐步增加鍛煉項目,在鍛煉中還要注意掌握循序漸進以及因人製宜的原則。對不同習慣、不同環境、不同個性的人提示了多種運動的選擇,作到具有自我選擇的特性。

最後,幼兒運動應具有科學的指導性,運動量安排要合理。製定和選用基本運動必須科學掌握運動量,如果運動量太小,對身體鍛煉的效果就不大;而運動量過大,又沒有節奏,則身體健康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孩子多動可能與打鼾有關

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研究員戴維·高澤指出:作為父母如果發現你的孩子有多動的毛病,而且睡覺打鼾,你應該考慮到這兩者之間可能是有聯係的。這篇報告發表在美國《小兒科》雜誌上。

高澤在研究中發現,大約有四分之一5歲到7歲患有輕微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症的兒童有打鼾的情況。在一些病例中,打鼾甚至到了呼吸間歇的程度。這時孩子的呼吸被頻繁阻斷,整個夜裏睡眠都不平穩。高澤說,多年來我們注意到,很多來治療多動症的兒童都曾因為呼吸間歇而接受過治療。

大約有5%的美國兒童,其中大多數是男孩,被認為患有多動症。這種病的通常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易衝動、多動。高澤說,有些患者是因為多動症接受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而被美國兒科學會推薦來的。兒科專家和父母們應該明白,某種程度上這些患有多動症的孩子的病因是打鼾和呼吸間歇,所以,在他們的症狀沒有根本好轉之前,治療打鼾和呼吸間歇應該會有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