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篇 健康與孩子成長5(2 / 3)

有些孩子雖然配了眼鏡,但家長卻叮囑其盡量不戴,怕加深度數;或孩子怕醜不願戴,直到實在看不清楚才戴上。其實眼鏡時戴時取反而容易引起眼睛疲勞,造成近視度數的加深。

對於家長谘詢兒童近視能否用激光治療的問題,張醫生認為,因為18歲以下的孩子正處於身體發育階段,此時在未完全發育的眼角膜上做激光手術不安全,而且度數也不能穩定。

眼科醫生告誡家長,兒童近視治療要正規化。兒童近視治療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孩子就醫一定要去正規的醫療機構。兒童配鏡要檢影驗光,有弱視還要進行相應的治療。要防止有些機構采取“嚴進鬆出”的方法檢查視力,使有些視力正常的孩子也接受所謂的的近視治療,浪費錢財和時間。家長對兒童近視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要回避,不要做無謂的治療,要配合醫生將孩子的近視度數控製在最低水平。

新生兒發熱的護理(1)

一、什麼是發熱,如何認識發熱?

發熱為兒童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禦反應,對錫疫係統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說,發熱即體溫異常升高,小兒時期正常體溫可波動於一定範圍,短暫的體溫波動,全身情況良好,又無自覺症狀,可不認為是有病。正常小兒腋下體溫一般為36-37℃;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37℃。當喂奶、飯後、運動、哭鬧、衣被過厚、室溫過高時,可使小兒體溫暫時升高到37.5℃左右,甚至偶達38℃,尤其是新生兒或小嬰兒更易受以上條件影響;相反,若饑餓、低熱量、尤其體弱患兒處於少動狀態或保暖條件不佳則體溫可降為35℃以上,臨床上稱體溫過低或體溫不升,應及時采取保暖措施。

測體溫的方法亦影響所測真實體溫數值,如試體溫的時間和條件不同,所測出得體溫數值有差異,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測得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測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但若固定試表的時間(分別為5、3、2、分鍾),則三種試表方法所測得的數值所似。測腋溫應以5分鍾為準,不宜超過10分鍾以上,過久所測體溫有漸增趨勢。若口腔、肛門內有局部炎症時測得數值較高,而在寒冷環境中用腋表所測得數值可偏低,因此,對可疑發熱的病兒,應認真核對體漸測量的準確性。

發熱可分為四類熱型(均以腋下體溫為標準):①低熱:小於38℃。②中熱:38℃-39℃。③高熱:39℃-41℃。④極熱:大於41℃。小兒年齡越小,體溫調節越差原因是中樞神經功能差,體表現積相對大,皮膚汗腺發育不良,尤其新生兒、早產兒皮下脂肪較薄,肌肉不發達,活動力弱,體溫極易引起波動。由於小兒對發熱的耐受力較好而表現反應不多,如小嬰兒感冒時體溫可突然升高達40℃左右,而小兒表現的一般情況可較好,熱退後恢複亦較快。年長兒體溫較穩定,若體溫突然升高,全身情況較差,往往反映有較長嚴重疾病發生,若發熱2周以上或反複體溫升高時,則要求家長到醫院認真查明原因,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二、為什麼人體可以保持較恒定的體溫?

人體可以保持體溫相對恒定,主要是由於體內有產熱和散熱的內調節係統即物理性和化學性調節,以及采用防禦寒冷或炎熱的措施,如適時更換衣服、使用空調設備、取暖裝置、通風設備等。這種物理性和化學性調節係統,與神經、體液調節係統密切相關,而其中主要是受體溫調節中樞(位於皮質和丘腦下部)的支配。為了調節產熱和散熱的平衡,新陳代謝和皮膚、呼吸、循環、泌尿及內分泌係統的均參與此種生理活動。年齡幼小,尤其新生兒、發育營養低下者,體溫調節功能較差。

1、物於性調節主要是散熱和保溫,可通過以下途徑:①皮膚:皮膚毛細血管的收縮或擴張可以減少或增加皮膚循環流量,而血流量的多少可調節散熱和保溫。汗派對體溫調節起重要作用,出汗可大量散熱,無汗則可保持體內熱量。如天氣炎熱出汗,即汗腺對散熱產生的調節作用。②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厚薄對體溫保持頗有影響。消瘦的小兒。,體表現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層薄,室溫過低時不易保持正常體溫而致體溫不升。相反新生兒包裹太厚,體溫各升高就明顯,即所謂“包裹綜合症”。③呼吸和心搏頻率代償性增快:可加速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