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觀色:由於病毒侵犯心肌,影響了心髒的功能,使人體缺氧,燒雖然退了,孩子臉色卻總緩不過來,氣色發灰,精神委靡,眼眶發青,口唇紺紫。
二觀氣:平時孩子跑跑跳跳時才氣喘籲籲,而感冒後隻有輕微活動就大喘氣,出現胸悶、心前區痛、心慌、氣短、長出氣等現象。
三摸脈:安靜時孩子脈搏每分鍾超過120次或少於60次,這種過快或過緩的現象均屬不正常。另外,如果摸著脈,感覺到跳了幾次就出現比較長的間歇,家長更要警惕了,孩子可能是心律不正常。
王琍醫師特別提醒家長說,孩子感冒後一定要注意休息,減少活動,更不要劇烈運動。一旦出現上述這些用“感冒”不能解釋的變化,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做全麵檢查,爭取早診斷、早治療。
王琍說,預防病毒性心肌炎關鍵是預防病毒感染。平時家長應重視孩子的體格鍛煉,增強心髒抵抗致病因素的能力。孩子的日常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平衡膳食、合理營養,保證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和維生素C。治療心肌炎目前尚無特效療法,但發現越早,控製越早,心肌受損越小,預後就越好。否則,延誤治療或反複發作,會使心肌炎演變成更加嚴重的慢性擴張性心肌病甚至貽害終身。
關注孩子假期生活的安排
因看電視上癮而導致適應障礙,被稱作是“電視癮”,有時也叫做“電視病”。有電視癮的兒童常常表現得懶散、麻木和消極。由於圖像訊息比較容易吸引兒童,轉移兒童對現實的注意力,兒童越來越依靠電視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從而脫離了其他活動。
兒童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挫折後,可以逃避到電視中去,在無休無止的觀看中,危機感消失了,兒童重又變得“充實”和“滿足”,忘記了自己生活中的問題,看明天的電視節目,成了激勵兒童生活的希望。
有一些指標可以用來測量孩子是否有“電視病”,這些指標主要是:接觸量過多,比如平均每日接觸4小時以上;不加選擇地看電視;除了看電視,對其他活動大都不感興趣,尤其是對與人交往不感興趣。看電視成了最好的精神寄托;在現實生活中常常表現得懶散、麻木和消極。
如果隻有其中一、兩種表現,比如在假期中兒童、青少年可能每日看電視時間較長,但仍對其他活動非常感興趣,還不能說是上“癮”。如果同時具備上述四種表現,那麼,就是非常典型的“電視癮”了,這時就需要心理谘詢的幫助了。
研究表明,社會關係不好的兒童比一般兒童更容易患“電視病”。所以,如果孩子社會關係緊張或感到學習壓力較大,父母就該關心他們的媒介使用。關心媒介使用是為了觀察孩子的生活狀態和變化,而不是為了杜絕他們的媒介使用。在這時,杜絕並不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最好的辦法是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一步步獲得成功。
綠茶可治嬰兒奶癬
我女兒出生幾個月時,因是母乳喂養,所以臉上、下巴處容易長奶癬,用過多種嬰兒抗過敏的外用藥,但都不見效。後經朋友介紹一偏方,效果不錯,在此介紹給大家:
在頭天晚上泡好一杯綠茶(以備第二天早上用),第二天早上先洗幹淨嬰兒的臉特別是下巴處,之後用幹淨的紗布蘸點隔夜的綠茶水再洗嬰兒的患處,一天一次,連續兩三天奶癬即可痊愈。
孩子頂嘴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他對父母就再不像以前那麼聽話,與父母頂嘴的現象常會發生。如果孩子與父母經常發生頂嘴,就應該引起父母的注意。
一般地說,孩子頂撞父母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父母不考慮孩子的意願,獨斷專行。比如孩子正玩得高興的時候,讓他立即停下來去做作業;孩子不願彈鋼琴,父母硬要他苦苦練習等,於是,衝突便在所難免。
父母與孩子缺乏交流。有些父母一味采用家長製的教育方式,容不得孩子有半點不同意見。然而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逐漸表現出自己的獨立性,便會覺得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幹涉太多,就容易與父母發生頂嘴。
父母平時對孩子過於溺愛。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會使他們缺乏約束,不懂禮貌,在長輩麵前我行我素,而父母又未能及時糾正其這種行為。等到孩子的壞習慣已經形成,要糾正就比較困難了。
父母自己以身作則不夠。父母平時在家中不注意自己的行為,對老人不尊重,往往為一些小事與家人發生口角,這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
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頂嘴的習慣,就應認真分析產生的原因。此時家長應多與孩子談心,了解孩子想什麼,喜歡什麼。多與孩子溝通,就可以減少衝突的發生。隨著孩子的長大,其獨立性逐漸顯露,這時如果父母事無巨細地什麼都管,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父母應從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入手,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尊重他們的意見,循循誘導。與孩子有關的事,家長要與孩子商量後再做出決定,那樣孩子就會樂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