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篇 健康與孩子成長7(3 / 3)

從小培養清淡口味

要想小朋友健康成長,媽媽在準備正餐時,就要多留意。

營養師指出,小朋友的口味是跟隨家長的,若父母飲食習慣偏鹹,小朋友也會愛吃較鹹的食物。所以最重要是從小培養子女的口味,盡量讓他們習慣吃得清淡。例如可讓他們進食穀麥、雞蛋三文治、麥包等作為早餐,而平日媽媽煮菜時最好使用新鮮的材料,避免食用罐頭和醃製的食物如鹹魚、臘味、醃菜等;香料亦要以天然為主,例如多采用蒜茸、薑、蔥等,少用鹽、豉油和雞粉。

食得太鹹鈣質流失

小朋友腎功能未發育成熟,所以身體排鈉能力亦較低,每天鹽分攝取亦相對較少。小朋友長期吃太鹹的東西,還會影響骨骼生長。因為鈉質與鈣質同屬礦物質,經過腎髒時,鈉質會較鈣質優先被身體回收再用,故攝取太多鈉質,會間接增加鈣質在尿液中流失,影響小朋友骨骼發展,如果骨骼不夠堅硬強壯,更可能增日後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

警惕兒童患癌九大征兆

小孩不舒服,父母多數認為不是傷風感冒,就是吃錯東西,根本沒有聯想到孩子也有可能被致命的癌症纏上。其實,即使是初生嬰兒,也可能染上癌症,父母必須時常留意,提高警覺性。有關專家指出:由於父母警覺性不夠,加上孩子不懂得表達自己的病痛,往往造成兒童癌症延誤診治。

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小孩發燒常見的原因是感冒,但是血癌和神經母細胞瘤也是以“不明原因的發燒”來表現,所以,如果孩子“無緣無故”發燒一兩個月,或體溫忽高忽低,就得非常小心。由於小孩器官功能不成熟,免疫力較差,對於後續各種治療的耐受力也較不好,醫療人員有時必須延後或減輕治療劑量,這影響了癌症的治愈率。不過,兒童的再生複元能力強,治愈率約70%,如果盡早發現病情,即使切除部分器官,日後身體功能仍可正常運作。

兒童與成人癌症的不同之處

1.多有特殊症狀如發燒、腹痛、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

2.多為彌漫性如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等。

3.對化學治療敏感,但治愈率較高,例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生殖細胞腫瘤等。

4.及早發現者,手術治療可切除幹淨,其後的化療隻需較短的時間或較輕的藥劑量。

5.一旦病情複發,因有抗藥性加上癌細胞改變,治愈率會降低。

兒童患癌的九大警示

父母發現小孩有下列症狀,必須格外注意:

1.臉色蒼白、伴隨倦意、食欲不振。

2.皮膚表麵常無故出現紫斑或出血小點,或常流鼻血、牙齦出血等。

3.不明原因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淋巴腺腫大,且無壓痛感。

4.長期不明原因的關節酸痛、腹痛、頭痛等。

5.無故嘔吐、走路不穩、顏麵神經麻痹等神經方麵的症狀。

6.持續兩周以上不明原因的發燒。

7.肋骨下方肝脾部位腫大。

8.皮膚表麵有不明原因的腫塊,且有增大傾向。

9.嬰幼兒的眼珠有不正常的白色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