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症狀兒童需要心理谘詢
學校恐怖症指兒童由於心理因素而對學校過分恐懼,拒絕上學,但無其他違紀行為。在上學前和上學時,表現為心慌、頭痛、腹痛、嘔吐、尿頻等症狀。在家休息時和節假日,上述症狀消失。
多動症是最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這類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有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衝動、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響學習。
抽動症指局限於身體某一部位的一組肌肉或二組肌肉出現抽動。表現為眨眼、擠眉、皺額、吸鼻、咂嘴、伸脖、搖頭、咬唇和模仿怪相等。
學習不能症指一類在學習能力上有一種或幾種不足的特殊兒童,在聽、讀、講、寫、算等方麵的能力比同年齡的兒童低下。一般智力正常,雖也用功,但成績不好,常留級。
考試綜合症指在考試前或考試時,出現較為嚴重的緊張恐懼,如麵色潮紅、全身出汗、兩手發抖、心悸胸悶、頭暈腦脹、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使原來熟記的內容,一時無法“回憶”,導致考試失敗。
神經性厭食指一種以厭食、消瘦、虛弱為特點的心理疾病。往往與平時愛打扮、追求苗條、盲目節食的不正常做法有關。
神經性尿頻指每天的排尿次數明顯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規正常的一種心理疾病。排尿次數可以從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時僅幾滴。睡著以後尿頻消失,睡眠前、吃飯時、上課時尿頻加重。
兒童恐怖症指對一種特定的情景、事物產生強烈的恐懼或緊張。雖經勸慰,但不能消除,雖知不必要,但在相同的情況下,又要反複出現,難以控製。
兒童強迫症指一種明知不必要,但又無法擺脫、反複呈現的行為或觀念,常伴焦慮和恐懼。
口吃指說話時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的狀態,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口吃兒童在5歲前發病,也最易在幼兒期糾正。
兒童癔症這類兒童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富於幻想、易受暗示、情感不穩、易走極端的性格特點。常常在自尊心受挫,人格受辱,家庭不和,同學爭吵的刺激下發病。多數表現為情感爆發,如躺地打滾、哭鬧不止、四肢舞動。少數表現為癔症性失明、失聰或偏癱。
寶寶為何發音不準
娟娟一生下來就挺逗人喜歡的:圓圓的臉蛋、大大的眼睛、卷卷的黑發。娟娟會講話了,叫了一聲“爸爸”,又叫了一聲“媽媽”,全家人高興極了。不過,娟娟的發音不準,大人們想,孩子才學話,很正常。可是在娟娟開始學數數時,“二”字老是說不清,還有說“大”字時,也是如此。隔壁王奶奶說這可能是孩子舌頭甜,應去醫院看看。娟娟的媽媽急了,忙帶孩子去了醫院。醫生檢查後說,不是孩子的舌頭本身短,而是舌係帶過短,需手術才行。
舌係帶是位於舌底部正中的黏膜皺折處。舌係帶過短主要是先天發育不良所引起,個別兒童是由於局部慢性刺激、感染或外傷後疤痕形成的結果。在下頜乳切牙已經長出的幼兒,假若舌係帶過短,會使接觸牙切端的部分形成褥瘡性潰瘍,影響吸吮動作,容易發生流涎及拒奶現象。在小兒開始學講話時,不能準確地發出卷舌音和舌齶音。倘若令小兒抬舌或用手指抬舌,可看到短粗與舌尖腹側相聯的舌係帶,限製著舌尖的上抬。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語言交流,耳、鼻、腔、喉、舌、唇、齒等和語言相關的器官健全與否是很重要的,而舌係帶過短影響發音,必須做舌係帶延長術。
但是,對小兒舌係帶過短的判斷應持慎重態度。由於嬰兒時期的舌係帶發育尚不完善,70%的舌係帶位置偏前。一般說來,小兒在出生5個月以後,隨著乳牙的——萌出,舌係帶的附著會逐漸向口底下移,並變得單薄而鬆弛,舌係帶就不會顯得短了。要是小兒在6個月以後舌係帶仍然短粗,那就說明是舌係帶過短。
舌係帶延長術是一種很容易、簡單的手術,一般醫院的口腔科均可以做。對3歲以下的幼兒,因舌係帶的血管發育不全,術中出血少,隻需將係帶提起,橫行剪斷後用紗布加壓止血即可,可以不做縫合。一般兒童做手術最好在學齡前去做,因為經過舌係帶矯正術後可為卷舌音及齶舌音的正確語言訓練創造有利條件。
寶寶蹣跚學步時
兒子學走路了,看著寶貝疙瘩努力進取的可愛樣子,全家人既高興又緊張。高興的是寶寶長大了,要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了。緊張的是兒子走路不穩,會摔跟頭。因此剛開始的時候,爺爺、奶奶、老公和我輪流扶著兒子走。大人們累得腰酸腿疼,心裏卻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