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篇 教育與孩子成長2(3 / 3)

無錯原則認為:這是幼兒對客觀世界進行探索的行為,在幼兒自己的意識中,並不認為這是一種不合理的行為。實際上,幼兒的淘氣、損壞物品是由於不正確的認知,他並沒有主動犯錯誤的動機。千萬不要因此而認為他是一個令人煩惱的故意惹人生氣的“討厭”幼兒。幼兒的對、錯的觀念與成人有很大差異,他們主要是以自我為中心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和人的。

示例一:幼兒在跑動中衝撞另一個幼兒

他這樣做不是為了把別的幼兒撞倒取樂,這是他與其他幼兒交流的一種手段,也許他隻是希望另一個幼兒同他做追逐遊戲。

示例二:幼兒總喜歡翻箱倒櫃,拆裝玩具、電器等

他絕不是一個淘氣的幼兒,而是一個好奇心強、非常聰明的幼兒!幼兒需要不停地對周圍事物進行探知,從而積累經驗。他不停地翻亂物品、拆裝玩具等,正是認識事物的行為。

示例三:幼兒到鄰居家裏拿了東西,回家後就據為己有

這並不是道德問題。這是幼兒對物品占有欲的一種表現――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象是他的手臂一樣應該屬於自己。在嬰幼兒期,這種現象是非常自然。無論是長大後道德上多麼好的人在3歲時也難免會這樣。對於這種現象當然不能鼓勵,但也不可大聲嗬斥他。父母應逐步引導,讓幼兒分清楚自己家的東西和別人家裏的東西是不同的,可以讓他玩一會兒再送還給人家,並且盡量在幼兒愉快情緒下讓他歸還物品。

預防兒童肥胖從孕期開始

預防兒童肥胖,孕婦應從孕中期開始定期監測體重

近日召開的2003年上海國際減肥學術大會提出,兒童肥胖症在孩子未出生前就可能顯現出來。兒童肥胖與婦女懷孕期體重增重有關。孕婦增重越高,新生兒體重越重。專家建議,為預防兒童肥胖,孕婦應從孕中期就開始定期監測體重、血糖和甘油三脂的水平。

專家透露,據介紹,全世界肥胖病發病率正以每5年至1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並呈低齡趨向。它已與吸煙、艾滋病一起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嚴重問題。據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的調查,目前,本市婦女孕期增重平均達15公斤,較以往12公斤標準已有較大提高。

會議還指出,簡單減重不足取,以犧牲肌肉和功能為代價來減肥更有害。減肥的目標應是減少多餘的脂肪量、增加相對不足的肌肉量和提升髒器功能。在減肥中,飲食和運動療法是最基本和最經濟的治療,藥物療法始終是階段性、輔助性的,養成正確、科學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是減肥健身最可靠的保證。

成功育兒的三大原則(2)

無批評原則

一些父母在日常幼兒教育中,一旦幼兒出現不能令人滿意的行為,就對其大聲嗬斥、批評或表露出十分厭煩的情緒。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十分不妥的,會使幼兒不知應該怎麼去做,自信心大大受挫,於是隻會什麼也不做,喪失應有的自我行為主動性,長大後會表現出退縮、自卑、缺乏主動性等個性問題。

對0-3歲的幼兒來說,說理性批評是有好處的,但是他並不能完全聽懂。因此,教給幼兒正確的行為方式判斷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並且,在不斷地嚐試中,幼兒會感知哪些是令人喜歡的行為,哪些行為是不招人喜歡的。

示例一:哭鬧不止的幼兒

沒有幼兒是喜歡哭的。麵對哭鬧的幼兒,對其進行嚴厲地批評毫無意義。父母應該把力氣放在分辨幼兒的哭泣原因,再想些幫助他的辦法。如果幼兒是因為針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哭鬧,父母應耐心告訴他不能滿足他的原因。如果解釋和勸導都無效,可以適當采取不理睬行為,讓他哭夠就可以了。

示例二:幼兒咬人

無批評不代表縱容幼兒,必要的時候采取措施,如隔離辦法。咬人行為是不被允許的,這時可以采用隔離的辦法。首先向幼兒指出這種行為是不可以的,然後讓他暫時離開這種情境。同大聲斥責、批評比較起來,隔離辦法會立即見效,而且用行為是幼兒意識到行為不被允許更直接、效果會更好。

需注意的是,隔離一般不會造成對幼兒感情的傷害,但不要把幼兒關在小黑屋等令幼兒恐懼的地方。隔離隻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幼兒得不到他人的注意,得不到他的一些權利,就像比賽中罰出場幾分鍾一樣。

成功育兒的三大原則(3)

無壓力原則

一點兒壓力也不給幼兒,讓幼兒在一種極為順利的環境中成長,那麼幼兒長大後遇到困難了豈不手足無措?事實上,無壓力原則並不是這樣理解的。

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認為,一個隻有在平等尊重的情境下才能產生合理、創新的思維。

示例一:一些語言是家長不該有的

有些父母在養育幼兒過程中,盲目運用自己的權威地位,使幼兒內心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和緊張。

“你要是做不好,長大隻能要飯了”!

“再不好好做,就把你關進小黑屋”!

更嚴重的:“你表現這麼差,真不是我們生的孩子”!“你再不聽話,將對你如何如何……”

此類語言或者做法,都會給幼兒造成不必要的恐懼,使幼兒失去對自己的肯定和勇氣。幼兒在恐懼和緊張情況下往往產生自我被動、退縮、怯懦。

示例二:幼兒園教師讓幼兒在冰雪天穿不多的衣服做室外活動。

平時我們說一個應該有壓力才會奮進,這種壓力是指挑戰,它是在已經有了戰勝困難和戰勝自我的思想準備和勇氣。這些幼兒是在鼓勵、進取、內心充滿勇氣的情況下去做的,這個活動鍛煉了他們的耐寒能力和意誌力。

示例三:愛迪生童年的故事

愛迪生的整個小學教育是在母親的身邊完成的。因為在學校裏,教師完全是專製式的,並且教師不允許他提所謂愚蠢的問題。相反地,愛迪生的母親對他很有耐心,十分親切,樂於回答他各種各樣的問題。有趣的是,愛迪生正是脫離了那種壓製式的不良的教育,和成為一個偉大的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