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和你的孩子交朋友嗎(1)
“爸媽問話不耐煩,隻願獨居小房間”。據廣東某中學的一份調查表明,在接受抽樣問卷的232名高一至高三學生中,有近7成高中學生與家庭成員間的“親情淡化”。他們從不主動與家人談心,或隻是偶爾才跟家人談心。而約8成的家長,感覺與孩子存在“距離”與“隔膜”,有時甚至無從溝通。
現代家長都渴望與孩子交朋友,但事實卻非人願。為何你和孩子成不了朋友?和孩子交朋友你有何好辦法?
用心靈去接近
十四五歲到十八九歲年齡段的孩子有了點獨立精神,對父母不像小時候那麼依賴了,有時對父母的言語表現出逆反心理。這時,父母隻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處,用心靈接近孩子,還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
我覺得尊重孩子的獨立個性很重要。我妹妹出國前留下的衣服,女兒可以穿時,我讓她穿,她堅決不穿。開始我很生氣,以前我給啥她穿啥,現在為啥強頭倔腦?後來她講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說這是上班穿的衣服,不適合學生穿。我第一次覺得女兒有了自己的想法。仔細想想,孩子很聽話不見得好,有獨立判斷能力倒是好事情。隻有引導其個性發展,她才能超越我們。後來我讓她自己安排學習計劃,很多事情上放“權”給她,這倒培養了她的責任心。
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他們的立場想問題,體會他們年齡狀況下的一種心態,才能做到以心交流。比如像早戀等問題,我都能站在他們的角度分析給他們聽。隻有在同一立場上規勸才有效。有一次,老師反映,我女兒上課吃泡泡糖。我先問明原因,才知老師懷疑她抄同桌作業,暗地裏調查她,她很委屈,就在該老師的課上故意搗蛋。我感受到她的苦惱,站在她的角度勸她,你隻有一趟趟用好成績給老師看,老師才明白真相。而用吃泡泡糖這種無聊辦法,更讓老師覺得你不聰明。後來她果然這科成績出類拔萃。
學點“I服了YOU”
小孩子為什麼不樂意跟自己父母說心裏話?那是覺得上一輩的人一定不會理解自己的處境和心情。而一些父母,老是固執地抓著過去的“育兒”道理不放,沒考慮過“代溝”出現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時代的確不同了,但一些人生經驗卻是很有意義的,隻是孩子們往往看不到這一點。既然他們有這樣的誤解,那就解除它們,多學點時尚的東西,增加點年輕人的活力,時不時也能冒出點“分特”、“東東”、“I服了YOU”這樣的青春專用語,一定能讓孩子眼前一亮———老爸老媽好像並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死板不開化。從言行上有認同感之後,孩子們自然在思想上也會漸漸產生認同感,也就願意把自己不開心、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跟父母說出來,而對父母的建議也就不會再有那麼大的抵觸情緒了。
多給孩子發言權
與孩子保持良好的心靈溝通並非是一件難事,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在我國,受傳統理念的束縛,很多家長在主觀意識上存在著嚴重的父權、母權的思想。動不動就說“大人的事,小孩別管”,“大人講話,小孩別插嘴”之類的言語,這怎麼能不產生代溝,這怎麼能讓孩子與你暢所欲言?
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必須賦予其發言權,不管他的論點是否正確,想法是否單純。
從小培養溝通習慣
最近,我看到報紙上講,很多父母和子女不知道彼此的優點,我提議和兒子互相找優點。兒子寫我的優點為:有愛心、善於理解別人、學習刻苦、興趣廣泛。我寫兒子的優點為有正義感等。叫他爸爸作評議,結論是,我們母子能相互了解。
你會和你的孩子交朋友嗎(2)
我兒子才讀小學五年級,我們間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這種溝通習慣在他懂事起就開始了。雖然他上幼兒園時我工作很忙,但我沒送他全托,再苦再累也自己帶他。那時我除了照顧好他,更多時候是他的玩伴。他上小學後,我選擇身邊發生的有意義、他感興趣的事講給他聽,他也會把學校裏發生的事告訴我。後來報上的新聞也能成為我們的談資。晚飯桌上,我們的所見所聞、喜怒哀樂表露無遺。如果哪一天不交流,像缺了點什麼。因為彼此無隔閡,對他的教育都能落到“點子”上。
如果小的時候缺乏和孩子溝通,等孩子長大了,特別到了高中的敏感年齡,想要做他的朋友,我覺得那是不大可能的。
求全責備成不了朋友
朋友最近給我攤苦經,兒子和他們越來越疏遠。朋友的兒子正在讀高中,父母總覺得兒子內向,見他逢人不打招呼,就當著客人的麵訓他沒禮貌。男孩讀書不太冒尖,父母就灌輸他多學本領,免得今後吃不開。孩子住校,難得回家,回來就想看看電視,父母則千方百計抓緊時間教育他。孩子很厭煩,說:“一直叫我回家,回來了就訓我,我還不如住校。我英文好、人緣好,你們怎麼看不見?”
我對朋友說,過多的訓斥會傷孩子自尊,孩子即使知道自己有缺點,也會因逆反心理而故意不改。
陪著女兒跑天下
我和女兒的關係一直都挺好,因我時常想女兒所想、急女兒所急,積極為她鋪好路、創造條件。這樣女兒再處於逆反期也願意跟我交心。
女兒作文特別好,老師常誇她有靈氣有想法,但是想往更深層次挖“潛”,還需要更多的生活。女兒還是學生,想法會單純些,要她立刻在生活、社會的角度上得到提高比較困難,但是時常利用一些節假日的時間,陪著她出去走走,增加一些各地遊曆的經曆,我還是能夠做到的。遠到海南、哈爾濱,近到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都曾經留下過我們的足跡。雖然花了不少時間,可這樣的機會很難得,很多在學習壓力下談不出來的話題,一到了陌生的外地我就能很容易地從女兒嘴巴裏“套”出,而且人在外麵也的確放得開,其實這些年跟女兒平等地麵對麵坐著聊天的情況幾乎全都發生在旅途中。像我這樣的爸爸,女兒怎麼可能不跟我交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