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幹勁,用行動改變懶散習慣
女兒是個小幹部,聰明,能說會道,學習也不錯,就有一個毛病:懶散。學習上她文科強,理科弱,因為懶得做習題,分步驟解題嫌煩,隻用例題指導的方法解題,懶得求新求異。在家,她最喜歡的就是靠在沙發上,隨手找些瓜子、話梅等零食吃,不是看小說就是看電視,連果殼都不好好扔,弄得滿地都是。學校裏反映她能說會道,有光說不幹的問題。對她這種懶惰的毛病,我從鼓勵她的幹勁開始,陪著她多動手多做事,讓她懂得看得多不見得懂得多,懂得多不見得做得好的道理。為了鼓勵她的幹勁,我有意把家裏整理得一塵不染,因為整潔優美的環境也能讓人振奮,使她不知不覺地改正自己的懶惰,也投入到維護家裏整潔的事情中去。現在,我要是在女兒麵前再提“懶姑娘”,她可不饒我。(家長三)
讓孩子保持情緒上和體力上的活力,克服懶散習慣
我可以用很懶散來形容兒子。他睡癮很大,白天也愛睡,書看不到半小時,他就開始打瞌睡。想讓他幫忙做點事,我還沒開口,他先喊累,沒有小孩子應當有的朝氣。我認為他之所以懶散,是因為缺乏活力。於是,我先幫他采取“分段學習”法,學習半小時休息十分鍾,背英語課文也一樣,背兩段休息一會兒。複習迎考時,我與他用問答方式整理資料,避免他一個人學習時打瞌睡。做完作業,我會趕他下樓和他踢足球、打羽毛球,使他保持活力。堅持的結果是:兒子在中考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他嚐到了甜頭,情緒很高,對未來也信心十足。(家長四)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方法,克服因嬌慣而養成的懶散心理
孩子懶散好像是通病,這與家人的嬌慣有一定關係。女兒的懶,表現在事事向大人求助:“媽媽,快來幫我……”起床時,她會懶洋洋地坐在被窩裏,等我給她拿褲子,扣扣子。東西掉到地上,她假裝沒看見,最好我來撿。她糾纏我,就是想讓我幫她做這做那。我有心不幫她,強迫她自己做,結果不行,原因是她不會做。因此,我把力氣花在示範正確的做法上,比如洗手這樣的小事,我也耐心地教她先將肥皂塗在手心,清洗手掌、手指,最後再洗指甲。穿衣時,告訴她先套左臂,衣服更容易穿上等等。我認為,教孩子做的方法,比隻敦促他們做要有用。女兒學會了做事,懶散的心理和行為都有所改變。(家長五)
鍛煉持久力和耐力,與懶散做鬥爭
現在的孩子知識麵廣,腦子靈,就是有點“懶”。我說的懶是指缺乏毅力和耐力。女兒做事不肯鑽研,怕苦、怕煩。例如她想吃糖,就得開糖罐,一下兩下弄不開,她就連糖也懶得吃。做功課也一樣,看了兩遍題目沒看懂,就會放棄,等著老師或家長來講解,如果有參考書就更方便了,直接看答案了事。我覺得,孩子沒有耐心和持久性很不好,家長該助其一臂之力。就拿女兒開糖罐來說吧,告訴她糖罐不難開,無非是撕外包裝上的粘膠有點麻煩,這並不需要有高超的技巧,一點點耐心就可以。做完作業,女兒常賴在沙發上看電視,精神上先開始懶散了。於是,我讓她學習十字繡,並和她一起用棒冰棍製作各種建築造型,鍛煉她的持久力和耐心。女兒不再無所事事了,做事也有鑽研的興致,“懶”病算是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