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篇 教育與孩子成長6(2 / 3)

3.牽拉性損傷。有的家長為了使孩子增加指距以適應電子琴或鋼琴的演奏,經常拉扯孩子的手指,在用力不當時,就可能損傷指骨的骨骼或供血血管。

為了防止練琴的孩子發生指骨無菌壞死,應注意以下事項:

1.講究正確的指法。學習一開始就應由專業老師教授,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手姿、指式、指法。

孩子手指酸麻應暫停練習

2.掌握適當的練習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體質和興趣確定訓練時間和次數。切不可逼迫孩子無休止地練琴。

3.指法練習、指力鍛煉應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難度和力度,不可操之過急。

4.家長不可盲目拉扯孩子手指。

5.孩子在練琴時,自感手指酸麻時,應暫停練習,做些手指放鬆活動,以恢複指肌的疲勞和解除血管的痙攣。

6.家長應經常注意孩子手指外形,發現局部增粗,應及時就醫。

減輕孩子學習壓力五法

一、循序漸進提要求幫助孩子樹立一個“跳一跳,夠得到”的目標,使其穩步前進。可減輕孩子過大的精神壓力,堅定其學習信心。

二、追根溯源查丟失考試做作業發現錯題、丟分是孩子常見的“事故”。有的家長和老師見孩子“丟分”不去研究分析,常沒頭沒腦地訓斥一頓,孩子也不明白怎樣才能不丟分或少丟分。應該幫助孩子認真分析錯題,查找丟分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施以教育。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不丟分、少丟分的認真學習習慣,那麼在今後孩子漫長的學業過程中,家長就可以少操許多心。

三、特色“學伴”增興趣獨生子女往往會感到“缺伴”的“孤獨”和學業的枯燥。家長可以在住所周圍或親朋好友中,為孩子找一個同年級或相鄰年級的孩子,邀請其來與孩子一道學習,也可帶孩子登門求教。

四、經常校訪聽反映孩子學業成績的優劣與在校表現密切相關。家長應開動雙腿,勤與老師取得聯係,與老師共同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現,以探討幫助其克服缺點的方法。

五、淨化環境求樂學家庭環境的優劣很大程度影響孩子的學習,家庭環境包括適當的空間、合理的時間和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還要讓孩子有足夠的玩耍時間。良好的家庭環境能使孩子處於樂學的環境之中,玩得開心,就學得舒心。

反對小學生上奧校

著名數學家楊樂:

中國著名數學家楊樂日前在某電視台的一專題節目中表示,他反對小學生上奧校。

楊樂認為,確實大家都希望從小學開始,同學們對數學就開始培養興趣、愛好,開始學好這門功課。尤其到中學,或者以後有機會。現在大學擴招以後,上大學也不困難了,那麼對於大學生、高中生來講,數學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這個不是對數學係的學生說的,包括學其他科學的,學工的,甚至於學經濟、財貿、管理的,數學都應該學好。“我在國內很多工科大學都講過,我認為要真正成為一個高層次的,工科大學以後畢業出來的人才,那麼非常重要的或者說放在第一位的,不是他在他那個專門領域中間能掌握多少知識和工具,而更重要的是他大學頭兩年,他的數學課是不是學得很好。”他說。

他認為目前我們國內的教育,在中學尤其現在小學都有這樣的情況,同學的負擔太重,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是一個比較自然的過程。這不能說由人工去拔苗助長。當小學生的時候,應該有一個比較愉快的童年,有一個健康的童年,而不是說要他除掉正課以外,還要外加的壓上去很多東西。

談到天才,楊樂認為,對數學來講,尤其是經過20世紀,最重要的是經過最近30年的發展,恐怕人的才能大小,在數學的研究中間起的作用越來越微小,甚至於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每一個學科,每一個課題的研究都已經有國內外的許多數學家在反複耕耘,每個數學家貢獻了他的一輩子。楊樂說:“我想沒有所謂‘天才’。”

為孩子營造智慧空間

記得小時候,父親帶我到街上玩,我們進了新華書店。我對一本版畫設計和一套西遊記彩色畫冊愛不釋手,父親什麼也沒有說,就給我買下了。直至長大了,我才知道那幾本書相對我當時的家庭經濟條件來說是十分昂貴的,我便由衷地感激父親。其實說起那書,我記憶最深的是那本版畫設計,雖說那時我才5歲,看不懂什麼美術,但我卻十分喜歡翻翻,盯著那些精美的圖畫發呆。現在我想,那本書對我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沒有那書,或許我走不上藝術之路,或許人生又是另一番風景,但我慶幸我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更是感激父親給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空間。

———以上這段小故事,是一個藝術家在回顧其藝術生涯時說起的。很多成年人都會有同感。幼年時接觸到的一本書、一種玩具,往往會給長大以後的發展留下深刻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潛能的釋放絲毫不弱於成年人,孩子的智商與成年人也相差無幾。這也許就是天賦之說的緣由。給孩子營造一個智慧空間,會讓孩子終生受益。我們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麵著手:

一是常常帶孩子逛書店,給孩子送些書籍,比如《十萬個為什麼》就應列入必讀書目。在孩子過生日或孩子取得進步時,用他自己喜歡的書籍來獎賞他會有更好的效果。

二是培養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和孩子一起做遊戲,比如手工小製作之類的。

三是適當給孩子送一些涉及智力開發的新型玩具,並給他介紹玩具的原理。

四是多帶孩子去逛公園、參觀博物院、科技館等,激發他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隻要我們認真想一想,營造智慧空間的方麵其實很多很多,但有一點很重要,不能累著孩子,否則會使他產生厭煩心理,失去興趣,應該讓孩子在遊戲玩樂中學習。同時,也得培養孩子的專注精神,使他有一兩項特長,不要讓他“喜新厭舊”。

對孩子多一些信心

幼兒園每學期都要對幼兒進行發展測評,許多家長都很關心這些測評。其實對待測評,更應該以科學,理智的態度。

任何測評都可能存在著諸多方麵的影響,結果未必完全能夠真實反映孩子的水平和各種能力、知識的掌握程度,一般來說,影響測評結果的原因可能有:

1、測查環境:如測查時周圍有無其他因素的幹擾,包括其他孩子的活動對被測幼兒注意力的分散、孩子對測查環境的熟悉程度,主試與幼兒的熟悉程度等,均可以影響測查結果。

2、測查方式:一般來說,幼兒比較習慣類似談話式的交流方式,較嚴肅,正規的一問一答往往令孩子不知所措。

此外,測查時孩子的精神狀態,健康程度也是影響測查結果的因素之一。所以說,測查結果並不是孩子全部水平的展現,幼兒園在提供測查的同時,也要將測查內容和測查標準一起交給家長,使家長既可以自己進行一些簡單的測查,也可以客觀地看待測查結果。

對孩子來說,接受知識的過程比單純的結果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