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意義提問:管理心理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效果好不好?
彭凱平:
就是說它到底有沒有意義?這裏有一個理性判斷的問題,有個科學分析的問題。管理科學、管理心理學、管理教育到底教了一些什麼東西,很多人就認為是教了知識,其實知識隻是一個方麵。這個知識能不能得到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聽眾,取決於每個應用的人。所以,如果用不好,不能怪那個知識提供者,隻能怪那個應用者,這是很多人沒有把這個事情想清楚。但是管理心理學到底有沒有用?應用實際上是很明顯的,而且有很多的實踐例證。
比如最早的流水線的形成,在某種意義上是根據管理心理學、管理科學的原理設計出來的,現在談到新的經濟形態,談到組織文化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管理心理學的研究者做出來的。現在我們做這個管理心理學,做跨文化的管理,特別是管理不同文化的人,這個東西將來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學科和科學對人類社會最大的作用,其實還不在於學科能夠幫人賺多少錢和發多少財。發財、賺錢在某種程度上不需要太多的科學知識。李嘉誠先生有一句話,賺錢其實挺容易的。怎麼容易?就是敢賺,你要敢賺就能賺到錢,但是你賺了錢能夠賺多久,能夠做多大,能夠做多好,需要科學知識的指導。
管理科學提供的最重要的東西,實際上是你的思維方式,職業經理人學管理心理學學到的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像周孝正老師說的,如何做人,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進行判斷,如何進行分析。因為時間關係,我沒法談。
我最近開了一個課就是談管理教育的理性思維價值,管理科學教人最主要的方麵就是一些理性思維,這個理性思維是管理心理學可以做的,也是學生能夠學的。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法談大的問題,我建議你看一看我關於理性思維培養和教育的價值分析。我最近剛剛做過一個報告就是談這個問題。
國外心理學三大領域的區別
李強:
我估計有一個問題,可能對大家理解這個問題有些幫助。彭教授曾經解釋過。我們知道,國內的心理學發展比較滯後,彭教授說,國外的心理學是三大塊構成,一塊是研究brain的,心理物質;一塊是研究認知的,mind;一塊是研究結構、形態的,be—havior。他是這方麵的專家,請他解釋一下這三個領域的區別。
彭凱平:
心理學有幾大塊,研究心理的物質基礎的這些人,現在在心理學裏他們做得很好,比如說用成像的方式,或者用激素分析的方式研究人的學習,研究人的語言的記憶。比如中國的語言學家在研究,中國人學英語的時候,到底是哪一部分的腦子在起作用。這個研究很有意思。不知道為什麼,中國人學英語總是那麼困難,總是學不好,中國人在學英語方麵花的錢不比其他國家少,花了很多錢,花了很多時間,學不好英語。為什麼?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李陽搞的瘋狂英語就有點效果,原因李陽也說不清楚,大家一塊瘋狂,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科學的研究來做,但是實際上有人在進行研究。
研究學語言的時候,發現了很有意思的現象:根據大腦的活動區域的分析,發現我們中國人學英語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左半腦起作用,左半腦是負責邏輯分析、記憶的東西,中國人把語言變成了一個記憶的東西,在記憶。而西方人學英語的時候,或者說中國的小孩學英語的時候,它是左右半球同時進行活動,右半球的功能是情緒、感情方麵的東西。是不是我們在學英語的時候,太注重於記憶和邏輯分析、語法、詞彙,而不太注重於感情的東西。所以,我第一次到美國去的時候,美國教授說,你要學英語有一個好方法,什麼好方法?跟美國人談戀愛。當然,我說我已經結婚了,不能談戀愛,所以英語到現在為止還沒學好。
這說明一個道理,學語言的時候,是不是要盡量把右半球感情的東西帶出來。瘋狂英語起個什麼作用?實際上是讓你的右半球的東西激動起來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從腦的物質基礎、心理的物質基礎方麵進行分析,有很多方麵的研究。我是簡單舉一個有趣的例子。
研究認知結構、認知形態,像我今天談的東西是思維的方式,或者思維的表征,這個東西你把腦子打開看不見的,一片痱子,灰蒙蒙的,覺得水淅淅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你是看不出來的。但是結構是存在的,認知結構也是存在的。
為什麼知道它的存在呢?因為你要把這個刺激放進去,它的反應就不一樣,這就是結構。就像我談到的文化是一個認知結構,就是一個認知的東西。有了中國文化這些特性的人,他對這個問題的判斷就不一樣,你隻能承認,確實是有一個物質的機構在人的腦子裏,隻是說,我們這個機構還不能用現在的科學方法證明它,但是你不能否認這個東西存在。就像物理學裏的磁場,這個磁鐵在這裏變化就不一樣,但是你不能因為我看不見這個磁力的作用就否認它的存在。同樣的道理,心理學的認知結構,我們看不見,但是我們知道它有作用。如果它有作用,我們就隻能承認它是存在的,要不然我們就沒法進行科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