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生貴師榮,世上隻有狀元生沒有狀元師。老師將這些道理一一向盧儲講明,師生忘卻前嫌,感到情真恩廣。這正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續聯解開恩怨結!
李泌一聯顯雄才
唐開元十六年(728),玄宗李隆基在京都長安,詔令選試天下神童,其中一個9歲童員名列第一。玄宗親自召見員椒,首先問他:“天下還有沒有勝過你的才童?”員淑當即推薦他7歲的表弟李泌,對皇上說:“我表弟李泌這次沒有來應選,他的才學勝我幾倍!”玄宗便派人將李泌接來。
李泌進宮麵聖的時候,恰巧玄宗與中書令張說下象棋,玄宗見泌長得天真活潑,便使張說以“棋”為題,吟一上聯屬對:
方若棋盤,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7歲的李泌初次進宮,麵對當朝君臣,麵無懼色,略作推敲,即行對出:
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聘才,靜若得意。
玄宗與張說聽罷,驚喜之至,認為李泌下聯勝過上聯。上聯專論棋,而下聯寓從政哲理,小小年紀,就顯示出雄奇的韜略!
玄宗當麵諭示道:“爾尚年稚,未能擢拔,回家後要努力求學,成年後再行錄用。”又指示其父,加強教育,培植棟梁材。
後來李泌被擢用,初為皇太子供奉官,曆肅宗、代宗,德宗三朝,官至宰相,為皇朝所器重,封鄴侯。
詩聖贈聯劉郎中
杜甫(712~770)字子美,嚐自稱少陵野老,其先祖杜審言由湖北襄陽遷居河南鞏縣。安史之亂時輾轉流寓成都,瀕浣花溪築茅屋而居。後來,半百之齡的杜甫,帶著全家人離開成都,乘舟東下,漂泊到奉節縣沙頭鎮開了家“百草堂”中藥鋪,賴以維持生計。
當時鎮口有位蜚聲遐邇的祖傳名醫劉郎中,名叫劉玉霍,他不僅精通醫術治病救人,而且常解囊濟貧,救助百姓。杜甫聞知很是感動,並不斷對人說:“好一位善良的老人啊!”
開藥鋪與當地郎中是緊密相關的,次年新春,杜甫貧無他物,隻好親筆書寫了一副春聯,贈送給郎中劉玉霍:
阿鬥過橋到蜀地
昭君出塞去異鄉
橫額:立起沉屙
精通詩書的劉郎中,看到聯與額,連稱:“謝謝!”當即擺宴待客,請杜甫上座,邊吃邊談,直吃得一醉方罷,正是:“酒逢知己飲,一醉解千愁”!
為何劉郎中如此喜歡杜甫的贈聯呢?原來杜甫在聯中暗含了“巴豆、熟地,使君子、茴香”四味中藥名和漢將霍去病的名字,巧妙地讚頌了劉郎中的高超醫術。實際上杜甫寫的是一副謎聯額,寓讚頌於謎底之中,妙極!奇絕!
李白續對孔明聯
三國蜀丞相諸葛孔明,在處理政務和戰機之餘,忽然有了出聯句的興趣,盡管那時楹聯藝術尚未萌芽,可是出句往往暗含楹聯格律。孔明一生戎馬倥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是一位備受景仰和喜愛的曆史人物,他說出的聯句十分巧妙:
塔裏點燈,層層孔明諸閣(葛)亮;
孔明是在三出祁山紮營之後,獨坐中軍帳,默默思慮作戰方略,沉思良久,偶得一計,方伸腰四望,原野一片漆黑,唯見四周營帳燈燭明亮,隨口吟出上聯。第二天,孔明將上聯遍示隨軍各將,都讚奇絕,均不能奉對,以致懸空幾個世紀無偶。
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得知這半副絕對後,牽動文思,同樣用自己的名字續出了下聯:
池中挖藕,節節太白理(李)長根(庚)。
杜牧酒店識才女
唐會昌年間,安徽池州十裏杏花村雖是個小鎮,卻商賈雲集,生意繁榮,飲食行業特別興盛,有名師名藝名酒,招徠各地客人,其中有一小酒家,門掛“杏花香”酒店旗招,店主卻是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
原來小姑娘父母雙亡,隨祖父長大,數代在此開酒店營生。祖父是釀酒名師,釀製的“杏花香”名酒,香醇可口,遠近揚名。凡是好酒貪杯的商賈和旅客,都到杏花香酒店品嚐美酒,所以小店生意興隆。加以小姑娘聰慧活潑,善於應和客人心理,祖孫二人撐持這個店鋪,算是經營有方、財源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