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淩晨,小姑娘正在閨房梳頭,一邊默背昨夜瀆的《滕王閣序》,祖父叫喊數聲要她幫忙,未見姑娘答應,大聲道:
醜丫頭,真會裝聾作啞!
姑娘正凝神默背,猛聽祖父罵聲,便應道:
好祖父,為何冒火生煙?
祖父又叫道:
快,快將店堂收拾,酒客快要進店!
姑娘慢條斯理地說:
慢,慢把發髻綰起,孫女慢些出房。
這麼一來真的把老祖父惹火了:“我叫你快、快、快,你偏要慢、慢、慢!”
姑娘笑嗬嗬地解釋道:“不是孫女偏愛慢,是祖父叫我的話連用了三個快字,怎能不對三個‘慢’字哩?”話一出口,倒把祖父逗得轉怒為喜,歡心地說:“巧嘴真會說話呀。”
當祖孫二人把店麵收拾幹淨,桌椅抹淨,排列整齊,室雅窗明,一切安排就序之後,姑娘便到廚房備辦鮮食佳肴,靜以待客。
當時池州刺史正是大詩人杜牧,乘公餘之暇,喬裝書生,帶一扮作書童的年輕衙役,投十裏杏花鎮而來,杜刺史也是慕杏花名酒而來的。書童將杜刺史帶到杏花香酒店,走上台階,隻見店內一幅醉八仙中堂畫,兩側配聯是:
座上客常滿
杯中酒不空
店內布置精雅,裝潢古樸,器皿典潔,不待杜刺史進堂,小姑娘便笑容可掬地迎請客人入座。落座之後,書生打扮的杜牧說明品酒來意,小姑娘即送上錫製雕花酒壺,說道:
一把酒壺手中拿
杜刺史便示意書童應對,那扮書童的衙役,麵對粉麵桃唇的小姑娘,猛地對了出來:
兩朵杏花腮邊開
杜刺史聽得,不禁叫好。小姑娘是慣於接待酒客的,舉止落落大方,毫無嬌羞之態,心想書童如此飽學慧敏,那書生一定廣有才學,不如試他一試。於是姑娘以送酒為名,走到書生麵前說道:“貴公子的書童如此多才,想必相公更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了,小女子誠心請教。”杜刺史並不謙讓,指著白錫酒壺道:
白錫壺腰中出嘴
姑娘當即指桌上火印燙花竹筷說:
金竹筷身上刺花
杜牧見小姑娘流利出口應對,殊不知這小鎮酒家,有如此才女,甚為驚喜,當姑娘覺得書生與書童並非招蜂引蝶之輩,便動問他們高姓大名,杜刺史為了再試其才,不直報姓名,製謎聯以答:
半坡林靠半坡地
一頭牛同一卷文
姑娘略經推敲,“啊呀”一聲驚道:“原來是刺史大人!”忙躬身拜揖,謝罪道:“恕民女有眼不識泰山,多有得罪,望大人海諒!”
杜刺史忙說:“不知者不為罪,快快坐下說話。”於是杜刺史問起姑娘芳名,姑娘指著酒旗招牌說:“我的姓名已寫在旗招上了。”杜牧望著旗招,隻見“杏花香酒店”兩側一副對聯寫道:
但憑水流澆紅杏
借助火光燒彩雲
杜牧細品聯中字意字形,知道上聯的“流”是“流失”之意,下聯的“光”作“淨光”或“無”的意思解,那麼“澆”失水隻剩下“堯”,“燒”去火光也為“堯”,故當即對姑娘說:“原來你就是才女堯杏雲姑娘呀,幸會,幸會!”
從此,杜牧常借公假到杏花香酒店飲酒解悶,和杏雲姑娘談詩論對,幫助她進步,並做媒將扮書童的少年衙役介紹給姑娘,結成美滿的一對,祖孫二人都感謝杜刺史的玉成。之後,杜牧與杏花香酒店來往更密,指導他們拓寬經營範圍,改善設施,經營致富,官民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