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聯宗推蘇軾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詩、書、畫、文、聯,特別是詞,清新豪放,氣勢雄渾,對後世影響很大。為人風流倜儻,多才多藝,名士多與交遊,留下許多對聯佳話。
戒驕續聯
蘇軾年幼時,秉性聰慧,在其父洵、母程夫人的良好教養下,博學強識,10歲時曾自豪地在書齋門前撰題一聯雲: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此聯貼出不久,從外地來了一位遊學老叟,從袖裏抽出一卷篆文古籍,並不以長者自居,而是謙恭地向小童求教。
蘇軾接書在手,從頭翻閱,不但不能理解書中文意,而且是從未會麵的文字。這一下使蘇軾醒悟過來,馬上提筆當著老叟的麵,在門聯上加續四個大字,改為七字聯: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誌讀盡人間書
老叟見蘇軾能自覺戒驕,高興地撫摸著他的頭道:“孺子可教也。”遂欣然離去,並將書贈給蘇軾。原來那卷書是篆體古文《尚書》,此後蘇軾益發勤奮好學。
二聯題書齋
蘇軾續聯的佳話傳揚之後,父母甚為嘉許,家教督導更嚴。穎悟的蘇軾,又自題一聯於書齋:
舊書不厭百回讀
佳客來時一座傾
表明他百讀不厭和好客的胸襟。之後,蘇迨,蘇過相繼出生,自己也上了年紀,複又意味深長地在書齋題述一聯:
萬卷藏書宜子弟
三田聚寶直生涯
蘇軾隨拾皆妙聯
嘉祐年間,一日蘇軾與黃庭堅漫遊鳳池寺。鳳池寺旁有幾株兩人合抱的大鬆樹,枝葉如華蓋。蘇、黃觀罷鳳池寺暮秋風景,乘興對坐鬆蔭之下圍棋。哪知鬆鼠在樹上吃鬆子,時不時掉落鬆子殼到棋盤上,庭堅即興出一上聯:
鬆下圍棋,鬆子每隨棋子落;
軾抬頭四望,見對岸河畔柳蔭下一漁翁正在垂釣,觸景生聯,順口對道:
柳邊垂鉤,柳絮常伴鉤絲長。
二人對罷,棋局也成和局,遂又聯袂來到漁翁垂釣的江邊。晚霞輝映波中,恰似金光蕩漾,庭堅高興出句道:
晚霞映水,漁人爭唱滿江紅;
尾句的“滿江紅”,既是說的眼前景物,又是當時詞人常用的詞牌名,穎悟的蘇軾,不用多加思索,便應聲對道:
朔雪飛空,農夫齊唱普天樂。
軾以冬景對秋景,用詞牌“普天樂”對“滿江紅”,既通暢又符合情景,對仗工穩貼切。
遊罷歸來,兩人在府邸對酌,蘇軾乘著酒興語庭堅曰:“世間之物,未有無對者。”並以唐太宗讚魏征的話及唐德宗貶盧杞的話為例:
我見魏征常媚嫵
人言盧杞是奸邪
聯綴起來即成對。在蘇軾看來,隨拾皆妙聯。
魏征其貌不揚,卻敢於犯顏直諫,太宗深知其忠,即使其貌不揚,仍覺其媚嫵可愛。
盧杞為唐德宗時宰相,善詞令,外陋內險,專權自恣,朝政大亂,天下之人無不深惡痛絕,罵杞是奸邪。
聯嘲張三影
蘇軾通判杭州,到任以後,有一次特意訪問退居鄉間的著名詞人張先。時張先年逾八十,家中還養有歌妓伴侍,軾見老翁如此情景,臨別時戲贈一聯嘲之:
詩人老去鶯鶯在
公於歸來燕燕忙
此聯引用了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元代發展成戲曲《西廂記》)的故事,暗喻張先為拈花惹蝶的秀才張珙。
張先是浙江吳興人,天聖進士,其詞多描寫士大夫詩酒生活及男女之情,語言工巧。在他的同中曾有“雲破月來花弄影”、“簾壓卷花影”、“墮輕絮無影”三個名句,故當時詞林諸名士,贈給他“張三影”的雅號。由於他一生風流韻事很多,蘇軾才贈聯嘲戲他。
“十幹一葉”挑瑕疵
北宋王琪年輕時,聰慧多才,但很自負。一次到竹園遊玩,見翠竹滿園,枝葉青秀,和風吹拂,竹影搖曳,其是有趣,因而偶發靈感,吟出一聯:
葉垂千口劍
幹聳萬條槍
吟畢,一再吟哦,自覺寫景狀物,妙語天成,得意地拿給朋友看,還在朋友麵前自豪地說:“誰能挑剔一字者,當奉十金相酬。”朋友當然大加讚賞,認為字字如珠,無可挑剔。
恰好這天蘇軾來串門,王琪想在蘇軾麵前炫耀一番,便拿出對聯,故作謙遜地請蘇軾指教。
蘇軾一眼看完,坦率地說:“好是好,隻是十幹一葉啊!”
王琪一聽,馬上醒悟:千萬條,葉千片,十比一,大失比例。於是羞愧地撕掉這副對聯,拜蘇軾為師。
心胸曠達題春聯
蘇軾被貶謫後,為維持生計,他在黃州東坡之上(今湖北黃崗縣)開荒種地,掘井築室,躬耕自慰,自號東坡居士。其友王文甫寓居武昌東湖,蘇軾常渡江到文甫家作客,相談數日不厭。一日,時近年關,軾又到文甫家,見王正在寫春聯,軾戲奪其筆,書一門聯曰:
門大要容千騎入
堂深不覺百男歡
聯語是從正麵抒寫,含有勉勵友人和自勉的深意。乘騎而能入,已經顯示門庭之大,但這樣還不夠,而要“門大千騎人”,這是何等廣闊的胸懷,“百男歡”而不覺,足見堂府之深。寓意是:為人要心胸闊大,要有包容五湖四海的氣度。蘇軾本是信手拈來,但卻富有理趣。
贈聯誡秦觀
蘇軾到汝州貶所後,秦觀特來看望。
秦觀是蘇門最寵愛的學士,但蘇軾對秦觀的吟風弄月,缺乏社會現實內容的詞風,不敢苟同,老早就想直言相誡,卻沒有適當的機會,今乘其來訪之機,特贈秦觀一聯:
山抹微雲秦學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山抹微雲”語出秦觀《滿庭芳》。“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陣子》中語,蘇軾以其人之句而評價其人,趣巧之至。
秦觀見蘇軾如此誠摯相誡,自覺心愧。
七年貶謫慶自全
元豐七年,蘇軾得到司馬光的薦舉,誥命以禮部郎中召回,遷起居舍人,次年除翰林學士。他為了紀念那段謫居生活,自撰一聯慶曰:
七年遠謫,不意自全;
萬裏生還,適為天幸。
此聯是集《漢書》中句,工巧成聯,其中飽蘊悲酸,正是七年貶謫經曆的回顧與寫照。
遊西湖偶題絕對
一次,蘇軾偕弟蘇轍同遊西湖,登上遊船,駛入湖心。蘇軾命侍女朝雲擺筵,同弟及隨僚暢飲。哪知朝雲過船艙時失手將錫酒壺墜落湖中,蘇軾見而歎惜道:
遊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惜乎錫壺;
蘇轍等人聞聯皆不能對,軾本人也冥思良久,無詞續聯,一時成為無偶絕對。
後來南宋理學家朱熹,一次到福建路過南坪鎮,在一家古董商店買得一隻小巧玲瓏的景泰藍瓶子,十分歡喜。偶然憶及蘇軾遊西湖的絕對,配出下聯:
過南坪,買藍瓶,藍瓶得南坪,難評藍瓶。
從此絕對有了配偶,再不單身了。
蘇軾等在舟中宴罷,舍舟登上孤山,齊坐在歲寒岩上觀覽西湖全景。臨去時,蘇軾題聯於石:
爵比郭令公,曆中書二十四考;
壽同廣成子,住崆峒萬八千年。
後人將此聯刻於歲寒岩,成為西湖現存楹聯最為古老珍奇的一副。
郭令公指唐代大將郭子儀,進太尉中書令。《舊唐書·郭子儀傳》雲:“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廣成子上古異人,以長壽聞名。
黃鶴樓蘇軾題聯
一次,蘇軾進京奏事完畢,回杭州任所時,專門繞道武昌拜訪朋友,乘機遊覽黃鶴樓,觀看了全樓前人的題詠,心潮起伏,感慨萬千,歎多少詩人雅土,留得幾行錦繡文字,而今皆作荒丘古人。一時文思噴湧,揮筆在牆上題寫道: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
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多少古今騷人墨客在黃鶴樓上賦愁抱憾,但黃鶴樓上下依然爽氣西來,大江東去。大自然的運行規律不因人而改變。蘇學士以倒海翻江的氣魄,一掃前人窠臼,盡顯其雄偉氣魄。
佛印出聯難蘇軾
蘇軾在杭州任所,聽說金山寺的佛印和尚有五車才華,特與蘇轍上山拜訪。
佛印邀蘇軾蘇轍踏雪賞梅,剛走到寺後花亭,佛印即手指梅株說:
雪裏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軾見梅旁有一叢綠竹,在雪風中翻舞,順口對道:
風中綠竹,風翻綠竹竹翻風,
賓主相視一笑,都讚賞對方才思。
遊惠山喜題摩崖
惠山在無錫市西部,古稱華山、曆山、西神山,唐以後方稱惠山。山有九峰,蜿蜒起伏,狀若遊龍,故又稱九龍山。一次蘇軾遊惠山走到摩崖處,俯仰觀望,興來得句,喜題一聯於摩崖:
石路縈回九龍脊
水光翻動五湖天
“縈回”與“翻動”有強烈的動感。後來的遊人看到摩崖的題聯,認為蘇軾寫景寫出了神韻與氣勢。
痛挽朝雲
朝雲原是蘇軾的侍婢,後蘇的繼室妻子病故,即納朝雲為妾,不久後病逝。蘇軾的三個兒子皆賴朝雲一手撫養長大,這時蘇軾已年屆花甲,兩妻一妾相繼逝去,加以屢遭貶謫,心情十分悲涼。即撰一聯,挽朝雲曰:
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上聯首句“不合時宜”源於一段故事。傳說一次,蘇軾摸著肚皮問家人:“內裝何物?”當時有的說裝的滿腹學問,有的說是裝的詩書,有的說裝的是才華,獨有侍妾朝雲別具灼見,說滿腹裝的是“不合時宜的牢騷”。蘇軾歎曰:“知我者,朝雲也。”“暮雨”對“朝雲”,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