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時尚愛好者和時尚從業者?照往常經驗判斷,前者擅長背出一堆小眾設計師的名字,而後者擅長爆出一堆時尚界大腕的八卦。
不過,就當下現狀而言,我們似乎很難在社交網絡和日常閑談中再聽到各種叨叨小眾設計師的言論,想必在全球信息幾乎完全同步及一體化的今天,除了個別極二的,否則沒人還敢拿國外當期時尚雜誌、國外時尚博主的段子洋為中用地抖機靈。況且,目前中國時尚行業的某些從業者也不會允許當年自己入行的雞賊捷徑成為一條眾人皆知的康莊大道。
於是,如今我們聽得最多的,是各種窮形盡相的時尚圈八卦。仿佛每個人都如此深入地了解時尚圈的麵子裏子,任憑一個人也能信手拈來兩三段或辛辣或香豔的時尚名流秘史。隻是,當你津津有味地聽過他們嘴裏或筆下諸如“某男編輯靠陪睡上位”、“某女主編被品牌客戶大肆羞辱”、“某名模是半文盲”等等栩栩如生的段子後,你會驚訝於講述者竟能將整個故事乃至所有細節還原得如此翔實逼真,以至於你不得不好奇地多問一句“你是怎麼知道的?”隻是,這問題的答案通常是“網上爆的”、“我聽一個朋友說的”、“大家都知道啊”……語焉不詳到你想追溯出一個可靠可信的源頭出處而不可得。然後,你便察覺,講這些段子的人,大部分根本沒見過他段子裏的當事人本人。
然而,即使很多人坦言根本不知道當事人是誰、甚至承認對時尚壓根沒興趣,你也會發現,大部分人依然是愛聽時尚圈段子的。或許得益於近年來時尚行業與娛樂產業的全麵融和,本來隻是在幕後伺候明星的人突然和明星一起走到了鎂光燈下、電視節目裏、媒體版麵上,變成了真人明星。大眾自然就好奇了:要當明星吧,真得天賦異稟、老天爺賞飯,還得吃得苦中苦方能百煉成鋼人前風光,怎麼如今還有一幫長得鬼斧神工還穿得張牙舞爪的妖精也天天能和明星出雙入對勾肩搭背啊?他們到底是做什麼的?他們的工作怎麼聽起來這麼不靠譜卻又如此好處多多?他們的職業到底跟普通人的有什麼不一樣?大眾的這些疑問,直接催生出了各種打著“時尚”旗號的影視劇作品。這類電視劇或電影、千篇一律地重複利用著中國時尚圈裏陳舊腐朽的老段子、老梗給尋常大眾做科普式的洗腦。導致隻要收得到湖南衛視的全國各地縣市普通居民,或者偶爾因為周渝民、林誌玲而走進電影院的中學生,至今仍堅信時尚雜誌的編輯沒人敢穿秋褲。
真實並不是這樣啊,親!忘掉你在那些爆料論壇或時尚電影裏看到的吧。他們和它們,和時尚並不熟。
[言及時尚,必稱秋褲]
從2010年開始,任何在中國地區上映或播放的號稱“時尚大片”的電影或電視劇,隻要裏麵出現了關於“秋褲”的段子,此劇肯定時尚不了!
一個時尚行業前輩在2008年的口誤,居然成了中國大眾對中國時尚的全部注解。媒體和大眾在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熱烈討論各抒己見就算了,過了2010年,誰還拿“秋褲”大做中國時尚圈的文章,隻能說明他對中國時尚圈的了解匱乏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秋褲,還隻是冰山一角。在中國現階段這些“時尚”影視劇裏,為了凸顯“勵誌”的內核,編劇們還源源不斷的對普通觀眾們灌輸一係列錯誤的時尚行業見聞:女主編統統婚姻失敗天天拿工作撒氣,所有穿得像農村基層女幹事的、炸油條的、影樓拍婚紗照的、胡同裏遛鳥的……都能通過熱情地苦幹蠻幹成為時尚行業翹楚,女編輯可以由著性子對客戶或名流撒潑耍賴最後反倒贏得客戶的好評或名流的青睞,本土的時尚小刊必會狠狠擊敗強勢的國際大刊……而且,迫於劇集本身的生存要件,劇集裏的時尚行業精英們跟著開東南汽車、喝立頓紅茶、腳踏奧康鞋、身穿麥考林,還時不時就得主動提起一下,生怕觀眾誤以為他們穿的是PR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