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赤膽熔爐(3)(2 / 3)

所有的事情都化險為夷,那條毒蛇咬了我,我撿到了一條命,才能獲得了休息的待遇。

遇到的大事小情,我躺在床上,思前想後。張冠不可李戴,因為張三腦袋大,李四腦袋小,戴錯了遮住了耳朵。

領導和百姓有差距。領導是管人,百姓是種地,這是公認的標準。實踐證明,領導就是領導,有工作能力,有解決辦法。說話不僅有直出直入的,還有曲折婉轉的,本質在於官大官小的區別。

設想,如果讓三楞子當育種隊長,說不定老石當了靶子,射上幾箭,不能體麵地離職回家;若沒有木棍打草驚蛇,也許同伴們中的人被毒蛇咬了,甚至丟了小命。假如我當了育種隊長,也沒有張隊長的水平,隻有管自己,不管別人。加以比較驗證,張宗賢當育種隊長,運籌帷幄,不在話下。

結果,老石的男女作風以“歡送”為名,我的馬虎大意以不聽話而被蛇咬為例,驗證戰略和戰術相結合,才能凱旋回家。

3.芒果和椰子

日升日落,時光荏苒,不知不覺就到了春節。

春節是文雅的叫法,老百姓的俗語叫“過年”。我覺得,過年也許更貼切,比春節通俗。還有,公元曆來叫某某年,以國號和天幹地支為標誌,如清乾隆三十年或辛醜年。“年”的古字也有說法,上有“禾”,下有“人”,表示人種禾、禾養人,人禾相互,賴以為生。

說這些話,在於我來育種也有“年”的基本含義,我們是人,高粱是禾,育種的年,還得在海南島度過。

黎族習俗與漢族習俗大同小異,臘月三十,便是春節。大隊書記丁發帶領尹亞男、阿昆、阿香一行人抬著糯米粽和米酒,用竹竿跳舞,唱起賀年歌。

隨後,我們共同歡聲笑語,暢飲品嚐。我們不習慣喝那種酸酸的米酒,黎族姑娘們卻摟住了我們的脖子,用椰瓢強行灌米酒。

張隊長為了民族團結和諧,說:“大家都要喝,都要喝,一醉方休。”

尹亞男唱起了歌,她好像電影中的劉三姐,唱道:

來到我們的妹妹村,大哥要留下一顆心。

好像比翼雙飛鳥啊,並肩高飛喜逢春。

尹亞男唱罷,丁發對張隊長說:“這是對歌,你們的小夥子們別示弱,需要歡樂愉快,活躍氣氛。”

張隊長是北方人,到了南方,尊重地方習俗,說:“好哇!誰來唱?”

我看看邵康,邵康看看趙樹本,張隊長掃視了,對岑尚勇說:“尚勇,平時你愛唱歌,就唱幾句吧。”

岑尚勇說:“我會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和《打靶歸來》,不會對歌呀!”

張隊長吩咐:“按著人家的韻調,入鄉隨俗,你想合轍押韻的詞兒。”

技術員老於對我說:“永文,你找一張紙,我湊合幾句。”

我從筆記本上撕了一張,遞給了老於。老於寫了幾句,又遞給岑尚勇,說:“你演習演習。”

岑尚勇接過筆記本,果然唱起來:

我們是林川育種隊,響亮號角猛勁吹。

優良品種創高產,歡度春節多喝幾杯。

漢黎民族團結和諧,我知道李白寫過“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杜甫也寫過“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新聞中各國領導人宴會上都要有酒。對“黎”字,字典上解釋了,黎是眾多,才有了黎民。

如此驗證,我不僅是漢族,也是黎族。我第一次喝了酒,詩興大發,思維泉湧,竟然會吟,接了上去:

黎族妹妹偏灌酒,好比拋來大繡球。

接住才是岑尚勇,千萬不能當阿鬥。

“哈哈哈……”大家哄笑,岑尚勇接住繡球,令人羨慕,也有了綽號,叫“阿鬥”。

過年過得熱熱火火,民族大團結,進入正月初一,也不忘要守護高粱。

每個隊員發了一杆槍,進行了武裝。不是與人戰鬥,是與麻雀戰鬥。何故?在於高粱出穗了,麻雀成群結隊,危害莊稼。我們的一杆槍裝進火藥、石砂,鳴放既驅散,又捕殺。

我瞄準木棉樹上的麻雀,“嗵”地一聲,石砂四射,能擊中十多個麻雀。

當時用茅草燒熟,有了野餐。

閑話少說,轉眼臨近五一勞動節,恰如唐僧一行人是取經西方,返回了東土,我們一行人是育種南方,返回了北土。人家是東西,我們是南北,人家是神話,我們是實踐。

先坐輪船,後坐火車,最後我從縣城下了汽車,一路上越來越慢,隻好步行回家。春暖花開,不至於“鄉音無改鬢毛衰”,進入搓繩寨的家鄉,人們都下地了,街中清淨,空無一人。

嗯?我發現,大點兒蹲在村頭,它看見了我,跑上來迎接。

我知道,家裏還有兩種動物,三隻雞和一條狗。楊秀麗喜歡雞,我欣賞狗。

她喜歡雞,自有她的理由。母雞咯咯地叫,不像狗汪汪地叫,關鍵是它能生蛋,我們雖然不奢侈地炒雞蛋、燉雞蛋,卻可以變為錢。賣了雞蛋,在供銷社買食鹽、買火柴,提供了生活的來源。狗會做什麼,知道主人。我喜歡狗,並非無緣無故,總有生活的體驗。

《三字經》中說:“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哈哈,說了犬、雞、蠶和蜂。首先說到的是犬,俗語叫狗。它的聽覺嗅覺敏銳,善於看守門戶。部隊中有軍犬,公安中有警犬,人們稱之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怎麼不叫狗而叫犬呢?老百姓有習慣,給孩子取名,有的叫狗剩兒、狗蛋兒,誰也不願意犬剩兒、犬蛋兒。

家裏的那條狗,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大點兒”。我有理有據,“大點兒”就是“犬”字的演變,兩個字的使用,由“大”和“點兒”的組合。

似乎“犬”比“狗”文雅,比如,軍犬、警犬不叫軍狗、警狗,神話故事中的二郎神大戰孫悟空,帶領的哮天犬是幫手,也不叫哮天狗。貶義詞的“走狗”,也不宜稱之“走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