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赤膽熔爐(6)(1 / 3)

6.牆頭草,隨風倒

百姓是牆頭草,隨風倒。東風壓不倒西風,西風也壓不倒東風,到了日常生活,南風北風都一樣。

當農民不光種地,還要隨波逐流,緊跟形勢。人們從事各種賣力的活計,掙了生產隊的工分,維持生活啊!

聽誰的?

實際上聽不到平原省革委會主任的話,也聽不到獨莫縣革委會主任的話,甚至聽到了灣子公社革委會主任和搓繩寨革委會主任的指示,不涉及我的勞動分派,心中無數。最終必須聽生產隊長賈子龍的,他讓我去耪玉米,我就不能去耪高粱。

此時此地,離開了玉米高粱,也不是花生白薯,而是聽到了“海河”,有海有河,湊在一起,有意思。

賈子龍說,海河水係支流眾多,入海口處肚大嘴小,宣泄不暢,水流速度越來越慢,泥沙沉積日益嚴重,排洪能力越來越差,洪澇災害,造成很大危害。按照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的方針,從上遊到下遊,從支流到幹流,對海河水係進行全麵根治。我們大隊需要幾十個青年社員去挖河,我們的生產隊需要十個人,剛才分派了九個人,都沒有不同意見。廣山,你去嗎?

賈廣山說:“我爸爸得病了,我要照顧。”

賈子龍問吳玉來:“你呢?”

吳玉來說:“我媳婦懷孕了,我離開家不放心。”

賈子龍發愁了,說:“你們重選生產隊長,我撂挑子,去挖海河!”

孫老茂身體有殘疾,覺得應該挺身而出,笑著說:“子龍不能撂挑子,我沒有父親,也沒有媳婦,我報名湊數兒。”

賈子龍說:“老茂,挖河拉車是重活兒,你不適宜呀!”

賈廣山說:“我覺得老茂應該去,他的原籍就是寶坻縣,在萬惡的舊社會,他的爺爺才到了我們村,那裏經常發大水,舊貌變新顏,不忘本的話,該到老故鄉出力呀!”

吳玉來也說:“我要是光棍兒,跟老茂一樣,不會往後縮。老茂去挖河,還能說個媳婦呢。”

我是九分之一,不當落後分子,我說:“我曾經到海南島育種,秀麗也懷孕了,並沒有受到影響。老茂的腿腳有毛病,能拉動車麼?”

孫老茂說:“我不能拉車,還能用鍬裝車呢。”

賈子龍當然不便拒絕,說:“你注意別累著,想去就去吧。”

原大隊黨支部書記吳天明雖然被奪權,結論不算走資派,解放了。瘦死駱駝大如牛,他發揮餘熱,當上了海河挖河隊的領隊。因為挖河民工以部隊編製設置,縣裏領隊的叫團長,公社領隊的叫營長,大隊領隊的叫連長,還有政委、教導員和指導員。

晚上,我們動身了。不坐大車,不坐汽車,也不坐火車,隻能是步行。

不僅是步行,還要拉排子車,這種車是小車,人們取的名字俗稱“海河車”,車上裝了搭窩棚的木杆和葦簾。我們的行程大約有150公裏,對於社員,年輕力壯,不在話下。

拉著車跑起來,很像“文革”中學生大串聯,興致勃勃。路上,吳互助說:“光跑噠不說話沒有意思,為了消除疲勞,我們唱個歌兒吧。”

我問:“唱什麼呢?”

“那就唱《我們走在大路上》,行不行?”

我說:“中。你是民兵排長,不妨開個頭兒。”

吳互助唱了起來,人們隨聲附和了。歌詞很有氣勢,彎月笑了,星星眨著眼,真是歡聲笑語。

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誌昂揚。

共產黨領導革命隊伍,披荊斬棘奔向前方。

向前進!向前進!

革命氣勢不可阻擋。

向前進!向前進!

朝著勝利的方向。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六億人民發奮圖強。

勤懇建設錦繡河山,誓把祖國變成天堂。

向前進!向前進!

革命氣勢不可阻擋。

向前進!向前進!

朝著勝利的方向……我們唱這支歌,大步急促,情緒高昂。小時候,我看過戲劇《空城計》,情節有諸葛亮彈琴,唱過“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我假如有諸葛亮的韻味,就拉不動排子車了。

安營紮寨,我們在一片荒灘上搭起了窩棚。

天天幹的活兒,自然是挖土裝車,扁擔抬筐,步步登高,修起大壩。

這是力氣活兒,食量增加,並未限製,肚子很滿意。最能吃的,是賈守保,說起來是“一扁擔”。含義是將饅頭在扁擔上擺滿,算“一扁擔”,十幾個饅頭他全能吃下去,麵不變色。

有一天,裝土的吳小潤對拉車的賈守保說:“三哥,你吃得多,跑得快。”

賈守保說:“牛皮不是吹的,多吃不多占,你的肚子小,盛不下。”吳小潤不服氣,說:“我的肚子盛不下的話,我讓你多吃多占。”賈守保問:“怎麼多吃多占?”吳小潤說:“你如果能吃20個饅頭,我打賭,能出兩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