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硬漢普京,鐵骨柔情(1)(3 / 3)

柳德米拉一向自己決定自己的形象。她在後來接受記者的采訪時曾坦言,她對美麗、現代和風度有自己的感覺和理解。但在2000年普京就任總統的儀式上,柳德米拉卻同葉利欽夫人奈娜留了同樣的發式,原因是她們兩個人的發型出自同一個美發師之手。這雖然純屬巧合,不過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柳德米拉就已經選擇了奈娜。

如同俄羅斯政治分析家尼古拉·彼得羅夫分析的:"奈娜這種典型的蘇聯公務員妻子的形象--不浮華,不非常引人注目,很適合柳德米拉。俄羅斯社會仍然非常大男子主義,人們不喜歡政治上有權勢的女人。"

柳德米拉自己也說過:"我不需要被別人捧在手裏,我不可能屬於風風火火的那類女人。我嫌政治枯燥,對政治從來都不感興趣。"

不過,當她不得不因為普京的緣故而進入俄羅斯政治的時候,柳德米拉也能很快地把自己的性格與俄羅斯對"第一夫人"的期盼結合起來,也就是,把作為俄羅斯政壇人物妻子的溫順謙恭和恰如其分的樸實作風結合起來。

柳德米拉擁有令人驚歎的語言天賦。她曾在列寧格勒大學學過西班牙語和法語。1986年-1990年,她陪同普京常駐前民主德國時,又掌握了德語,並且回國後還在列寧格勒大學教師進修教研室當了4年多的德語教師。2002年柳德米拉因在俄羅斯推廣德語,獲頒德國格裏木獎。成為"第一夫人"後,柳德米拉將語言優勢用到了外交中。普京訪問西班牙期間,柳德米拉拋開翻譯,與身邊的王後自由交談,令西班牙新聞界大吃一驚,刮目相看。

2002年10月,正當俄羅斯和美國在"攻伊倒薩"的問題上出現嚴重分歧,兩國麵臨著自"9·11"事件以來的最大考驗之際,柳德米拉應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布什的邀請單獨出訪美國。這次出訪成了當時俄、美關係下一步發展的風向標。就這樣,柳德米拉在外交舞台上代替普京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柳德米拉說:"每當出國訪問時,我都盡量宣傳俄羅斯:我們生活得怎麼樣,我們的目標是什麼等等。我們應當贏得人們對俄羅斯的尊重。了解俄羅斯的圈子越大,我們的朋友就會越多……"

第一夫人參與社會活動的記述也經常見諸報端,報紙上經常報道第一夫人前往監獄探視青少年犯的新聞。有一個報道說,她在一所關押未成年女囚的監獄待了整整一天,此前她還去過莫紮伊斯克的女子監獄。後來,杜馬出台了對未犯重罪的犯人,尤其是婦女兒童的赦免令。人們都猜測這與這位第一夫人的活動有著某種聯係。

柳德米拉說,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和天真的,絕大多數孩子犯罪是迫於外來壓力,他們根本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將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她探訪監獄是為了引起全社會對未成年人犯罪的關注。很多人隻是在身陷囹圄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世界觀的成熟,才開始悔悟當年的行為。

柳德米拉堅信,隻有全社會共同關心這一問題,才能幫助他們重新做人。對這些於懵懂間被命運捉弄、關入鐵窗的孩子,她相信,隻要給他們機會,他們一定能夠改過自新,她覺得,他們需要理解與溫情,成人、國家必須伸出援助之手。

2008年,英國媒體公布了一個"第一夫人"排行榜,對西方主要國家元首妻子的品質進行了一番評價,結果,俄羅斯總統夫人柳德米拉·普京娜力壓美國總統布什的妻子勞拉和英國首相布朗的夫人薩拉,排在第一位。

總統女兒也愁嫁

自打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很自然地,他的兩位千金也成了媒體追逐的目標。而聯邦安全局也不止一次地接到謀殺普京本人或者家庭任一成員的情報。車臣極端分子甚至叫囂要"抓到普京的千金"。因而,普京夫婦對女兒要求非常嚴格,輕易不讓她們在媒體前亮相。

普京的大女兒瑪麗婭(小名瑪莎)1986年出生在聖彼得堡,比她小一歲的妹妹葉卡捷琳娜(小名卡佳)出生在德國。2001年普京在與美國總統布什閑談時曾透露,為表示對老一輩的尊重,大女兒用的是祖母的名字,小女兒用的是外祖母的名字。布什當即驚喜地說:"太巧了!我的兩個女兒也是這麼起名字的。"

普京夫婦都精通德語,因而兩個女兒年幼時,就都被送進一所私立學校學德語。普京調回莫斯科工作後,姐妹倆又被送進德國駐俄大使館在莫斯科開辦的德語學校學習。

柳德米拉說:"我的兩個孩子都是我自己培養的,我在她們身上花了很多時間,整整14年,分分秒秒都用在她們身上,我認為這樣的效果很好。"柳德米拉給兩個女兒規定,晚上11點必須睡覺,如果過時不睡,那星期六就不請任何人來家裏做客,目的是為了培養她們的好習慣。有一點可以讓柳德米拉感到欣慰,就是兩個女兒都繼承了她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