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處世中庸學(11)(3 / 3)

曹操獻刀保平安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他迫使漢獻帝封他為丞相,在朝中橫行霸道,大臣們敢怒而不敢言。

這一天,王允秘密召集一些大臣,商議除掉董卓,但始終想不出一條好計策來。眼見董卓為所欲為,身為漢朝老臣不能為國除害,為主分憂,有的大臣哭了起來。

正在這時,有個人從座位上站起來,放聲大笑,他說:“大丈夫做事,說幹便幹,何必像婦孺一樣,哭哭啼啼,優柔寡斷!”眾人一看,乃是曹操。

曹操字孟德,曾為頓丘縣令,黃巾起義後,升為濟南相,很有才幹。董卓進京後,也看出曹操不是等閑之輩,為培植黨羽,便封曹操為驍騎都尉。曹操表麵對董卓也很恭敬,董卓便把曹操當成了親信。

曹操說:“我屈身董卓,就是為了取得他的信任,以便尋找機會為國除害。現在老賊對我越來越信任,我願意拿一把快刀進入老賊居室刺死他!”王允一聽,十分高興,連忙贈給曹操一把寶刀。

曹操帶刀來到董卓居室,恰值董卓也有事要同曹操商量,他問曹操:“孟德為何此時才來?”曹操將計就計,答道:“我的馬走得太慢,因此來遲。”董卓立即命待從到馬廝裏給曹操選一匹好馬,侍從答應著去了。屋中隻有董卓和曹操兩個人,曹操見此良機,急忙從懷中抽出寶刀,恰在此時,董卓突然轉過身來,大聲喝問:“孟德何為?”曹操一見董卓發覺,知道再難行刺,靈機一動,連忙跪在地上,雙手平托寶刀,十分謙恭地說:“我近日得到一口寶刀,特來獻給丞相!”董卓接過一看,果然是把寶刀,心中喜歡,竟沒有懷疑曹操。這時侍從已牽來一匹馬,董卓就帶著曹操到外麵看馬。曹操連道:“好馬!真是一匹好馬,我騎上它試試!”說著,騎上馬,飛馳而去。

原來,董卓已感到自己積怨太多,擔心有人行刺,就在自己的床裏邊安了一麵鏡子。所以曹操抽刀之時,他已從鏡中看得清清楚楚。曹操行刺不成,反而白送了一把寶刀。

曹操走後,董卓把孟德獻刀之事對李儒說了。李儒聽後,告訴董卓:“孟德不是獻刀,他是要行刺主公。”董卓一聽,七竅生煙,立刻派人去捉拿,但曹操已不知去向。他本就隻身一人在京城,又無法拿他的家人治罪,董卓隻得作罷。

曹操行刺不成,隨機應變,將寶刀送與董卓,消除了他的懷疑,得以全身而退。

老吏妙計用妓女

明代的安吉州曾發生過一件這樣的事:

某富豪人家娶兒媳,三親六故和鄰裏都來慶賀,一個小偷也混了進來,潛入洞房,一頭鑽入床底。小偷本想乘新郎、新娘你歡我愛之機偷些金銀首飾離去。不料,一連3天3夜,洞房內外,燈火通明,人員不斷,小偷躲在床下,饑渴難挨,隻好冒險從床下爬出來,拔腿向外逃去。

新郎、新娘突然看見床下爬出個人來,嚇得魂飛魄散,“哇哇”亂叫,屋外的人聽到驚呼聲,又看見從屋中跑出來一個陌生的人,一擁而上將小偷抓獲到官府。

縣令立即開庭審問。小偷矢口否認自己是個盜賊,再三申明自己是新娘娘家派來的“郎中”,小偷爭辯說:“新娘從小就有一種怪病,娘家擔心她的病複發,讓他跟隨而來,臥在床下,以便及時治療。”

縣令半信半疑,又拿新娘娘家的事情來盤問,小偷對答如流,並說:“請讓新娘來當堂對證,以辨清白!”

縣令一想,也隻好這樣了,便傳令原告去帶新娘子來,原告回到家中,與新娘、新郎商量,新娘寧死也不肯出堂對證,新郎也寧可輸掉官司而不願意讓愛妻拋頭露麵。縣令無計可施,便向身邊的一位老吏,“你看這事如何是好?”

老吏道:“我看被告鼠頭鼠腦,不似好人。他料定新娘斷然不肯出醜,才敢大言不慚讓新娘來對證,如果放掉他,豈不是助紂為虐?”

縣令道:“依你看,怎樣做才可令他顯露原形?”

老吏說:“被告躲在床底,又是倉皇逃出屋,新娘子生得如何模樣,他未必清楚,隻消如此、如此……”

縣令大喜,立即派人去妓院找了一名年輕妓女,穿上新婚禮服,坐上花轎,一直抬到縣府公堂門外。

縣令對小偷說:“新娘子已被傳來,你可敢與她對證?”

小偷道:“有何不敢?”邊說,邊迎向姍姍走出花轎的妓女,大聲嚷道:“新娘子!你母親讓我跟隨你來治病,為什麼讓你婆家的人把我當做賊送到這裏來?”

小偷的話還沒說完,滿屋子的人哄堂大笑起來。

縣令一拍驚堂木:“來人!將這無恥賊人拉下去重打30大板!”

小偷情知原形畢露,立刻跪倒在地,連連求饒。

小偷狡猾出詭計,老吏聰明出妙招,小偷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隨機應變立根基

歐美發達國家的顧客,消費心理喜歡獵奇,因此市場供求情況瞬息萬變,如果不專心致誌全力以赴,很難適應,更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