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處事交際學(5)(1 / 3)

第四,主動爭取領導的領導,很多領導並不希望通過單純的發號施令來推動下屬開展工作。一位資深領導曾說過:當下屬的要主動爭取領導好感,向領導申請任務,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攤派。請求上司的領導比順從上司的領導更高一個層次,是一種變被動為主動的技巧,它不僅體現了下屬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還增加了讓領導認識自己的機會。這種工作方式已越來越為現代型的領導和下屬重視。

心悅口服對待上司

令人討厭的上司,使人見之便起渾身雞皮疙瘩,與這樣的上司相處經驗多多。因此,願以亡羊補牢的心境,勸說各位幾句。

如果為家人著想,為往後的榮華富貴鋪路,為光耀門楣等等,應該就不會直接的反抗上司,頂撞上司,硬骨頭、自尊心,是全然沒有一點兒利處的。

上司的命令,縱然過分地無理,也必須順從。團體是冷酷無情的,千萬不可以下攻上。

總之,要表露出心悅誠服的神色,並觀察上司的特長,對其特長大表敬意,如此一來,與上司間的關係一定會產生微妙的變化。

一流的賣藝人會聽從顧客的無理要求,時而哄、時而安慰,然後再牽著他們的鼻子走。不管再怎麼和上司和不來,話不投機,也要盡量拍馬屁,這是為人處世的基礎。

人事考核第一關的主管,就是你的直屬上司。若在這一關就被打了低分數,再往上級評審,也隻會減分,不會有高的評價。

如果,你實在覺得上司不討人喜歡,就讓太太往上司夫人身上下工夫吧。逢年過節,別忘了差遣妻子前去送禮致意。慢慢地,對方的態度一定會改變,你們的距離也會逐漸拉近。

強者——是可以指揮、壓抑自己的人(猶太法典)

強者——是可以把敵人變成朋友的人(猶太法典)

侍者的禮儀若是周到,任何酒都變成美酒(猶太法典)。《猶太法典》中所說的強人,的確是真正的勇者,用合宜有禮的行止來與上司相處吧。再親密的朋友也有距離。如果你的態度慎重又謙恭有禮,大多數的上司應該都會接納你才是。

你也要反省,身為部屬的你,是否會草率地批評上司呢?對自己的缺點佯裝不知呢?

先入為主的觀點最要不得,所謂“情人眼中出西施”。總之要高高興興地為上司服務才是。

良藥不必苦口

優孟正話反說

正話反說,其特點是字麵語義與字後本意(或所說句子的真正語義)完全相反。在某種特定情況下,采用正話反說的方法,倒能收到奇效。

話說“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五,他在爭得中原霸主地位後,逐漸自大起來,而且開始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沒有當年爭奪霸權時的那種銳意進取精神了。一次,莊王得到一匹身軀高大、色澤照人的駿馬,心裏高興得不得了。於是,莊王便從此一心撲在這匹馬身上,不僅每日撫弄幾次,而且還給它“衣以文繡,庇以華屋,席以露休,啖以棗脯”。不想此馬沒有福分消受,不久,便肥死了。莊王為之沮喪不已,好像死了貴妃似的。最後,莊王為了表達他對愛馬的真情,決定為馬發喪,以棺槨埋之,以大夫禮葬之。莊王的決定一發布,立即遭到眾臣的反對,許多忠直之士以死相諫,但莊王主意已定,誰也無奈他何。正當群臣撞頭歎息之際,突然從殿門外傳來號啕大哭之聲,莊王驚問是誰,左右告之是侍臣優孟。於是,莊王立即傳令優孟進見。問道:“愛卿,何故大哭?”

優孟一邊擦眼淚,一邊如泣如訴地說道:“堂堂一個楚邦大國,有什麼事情辦不到,有什麼東西得不到?大王將自己所愛之馬以大夫之禮下葬,不但不過分,而且規格還嫌低了。我請大王應該將愛馬以國君之禮葬之,賜以玉雕棺材,好木頭作的棺槨,而且要全國老幼負土掩埋,通知鄰國來唁悼。這樣讓諸侯們也好知道大王你看重馬而輕於人,這不是很明智的舉動嗎?!”

優孟的話音剛落,群臣一片喧嘩,以為優孟之說,十分荒唐。莊正一聽,卻沉默不語,細細品味優孟話中的真意。尋思良久,低著頭慢慢地說:“我說以大夫之禮葬之,確實太過分,但話已傳出,於之奈何?”

優孟一聽,馬上接口道:“我請大王將死馬交給廚師,用大鼎烹飪,放上薑棗、椒蘭等佐料,馬肉讓群臣飽餐一頓,馬骨頭以六畜之常禮下葬。這樣,天下人以及後世就不會笑話你了。”

於是,莊王按優孟的主意辦理,群臣與優孟一道,吃到了莊王愛馬之肉,抹抹嘴巴,揚長而去。

君主有失,為臣諷刺勸止,這是古之常理。但是,楚王不但晚年愛馬成癖,玩物喪誌,而且在作出以大夫禮厚葬死馬的決定後,聽不進直諫的苦口良藥,險些釀成大錯。

優孟因侍從莊王多年,熟知莊王的性情,知道此時的莊王,忠言直諫、強行硬諫都是行不通的。因此,他在獲悉群臣勸諫失敗之後,采取一種“正話反說”的策略,先順著莊王之意說下去,自然地在順依順頌中露出揶揄、諷刺。先指出楚國是個實力雄厚,了不起的國度,什麼事情都可以辦得到,那麼大王以大夫禮葬愛馬有什麼過分?應該以人君之禮葬之。這些話在莊王聽來自然適意,甚至感謝優孟對自己愛馬心情的深刻理解。但是,後來優孟把順頌順依之說自然地推向極端,或者說是水落石出,大王以國君之禮厚葬愛馬,這著實是“貴馬”之舉,但是在它的反麵是“賤人”。優孟正是運用“正話反說”的方法,從稱讚、禮頌楚莊王的“貴馬”精神的後麵烘托出另一相反的又正是勸諫的真意——諷刺楚莊“賤人”的昏庸舉動,從而把楚王逼入死胡同,不得不回頭,改變自己的決定。此一例,使人們佩服優孟“正話反說”的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