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夫人借古勸夫
典故、名人、名言、名句,均是文化傳統的精粹,蘊蓄著豐富的思想內涵,與今人、今事又有著相通相似之處,恰到好處地借用古人、古事來說明今人、今事,而使對方由“古”聯想到“今”,由“淺”聯想到“深”,或在關鍵時刻,一語點破,以便對方明白己方的理脈和其中的道理,這種方法就是稽古喻今。
三國時的劉備有位甘夫人,雖出生貧賤之家,然而長得玉質柔肌、態媚容冶。劉備駐守徐州時,聞甘氏豔名,便納為妾。後來劉備的原配夫人糜夫人早逝,劉備便逐漸提拔、扶正甘夫人做了夫人。由於甘夫人天生麗質,加之肌膚白若霜雪,劉備常常在戶外望之,猶如月下聚雪的景觀一般,令劉備十分陶醉,連亡命途中,也與甘夫人時刻不離。反正甘夫人是他老婆,寵愛備至也無可厚非。後來,有位河南人獻給劉備一個精巧的玉人,高三尺,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劉備愛不釋手,便把玉人放在甘夫人房間裏,使兩者媲美生輝。在他看來,眼下自己有巴蜀這塊地盤,而且外事內政有諸葛孔明這位丞相張羅,不用他操心,於是常常一邊擁抱著甘夫人,一邊玩味著玉人,口中還念念有詞道:“玉之可貴,德比君子,況為人形,而不可玩乎?”為自己玩物喪誌尋找借口。這可急壞了甘夫人。她倒不是因為劉備愛玉人吃醋,而是因為這樣下去,複興漢室基業何以成功呢?
甘夫人知道,劉備經過長期努力才由一文不名的販夫而擁有了西川,建立了蜀漢政權。這固然可賀可喜,但這隻是起頭,應該更加發憤圖強。因為劉備原有的計劃是複興漢室,滅曹操,吞東吳,統一天下。但是今觀劉備,自從建立蜀漢政權以來,玩弄玉人,寵信小人,意誌頗為消沉,大誌即將磨滅。長此以往,哪裏還能展現他原來囊括四海、複興漢室的宏願呢?甘夫人不能不憂慮。她幾次想摔掉玉人,又怕劉備不高興,幾次想諫言,畢竟自己又是不參政的婦道人家,不好直言。後來,甘夫人終於從玉人本身觸發起靈感,想到了春秋時代“子罕不以玉為寶”的典故,於是以此為諫辭,稽古喻今,說服劉備:
“古代宋人得以玉石,獻給宋國的正卿子罕。可是子罕小但不接受,連看都不看一眼。獻玉的人說:‘此玉成玉人狀,是一塊稀世之寶,故而才敢奉獻給你。’子罕卻說:‘我平生以不貪為寶貴,你是以玉為寶貴,若是將玉贈送給我,那麼,你我都丟失了寶貝,你丟掉的是寶玉,我丟掉的是廉潔這塊寶。’所以子罕不以玉為寶,在春秋時代傳為佳話。”
正當劉備聽得津津有味之時,甘夫人又說:“現在曹操、東吳都未消滅,陛下你卻以一塊玉石玩於股掌,你可知道,凡是淫、惑必生變,千萬不可長此以往啊!”
劉備聽後,沉思了一會,終於撤掉玉人,摒絕奸佞小人,振作而務大計了。
甘夫人的說服如何能奏效呢?正是因為她先以春秋時代子罕不貪玉的典故開場,使劉備聽起來猶如習習春風,以為老婆隻是與他談論曆史掌故,心理自然輕鬆舒暢,不會有反感和警覺。待到劉備解除精神防線,正欲垂耳聽夫人的絮絮私語時,甘夫人卻“篇末點題”,使劉備在遭受一擊之時,頓時頭腦清醒起來,意識到夫人講典故的用意,同時也感悟到夫人之意是“苦口良藥”,自己確實險些喪誌,於是立即下定決心,幡然改進,撤玉人,拒小人,致力於經世治國之大計了。
茅焦冒死相諫
秦王嬴政的父親莊襄王,初名異人,後改稱子楚。莊襄王既非嫡長子,又曾到趙國當人質,而幸遇在此地經商的呂不韋的大力協助,才被秦孝文王寵愛的華陽夫人收為義子,又立為太子。莊襄王在趙國當人質時,娶“趙豪家女”為妻。此女與呂不韋關係曖昧,義私愛同鄉人士繆毒(làoǎi澇矮)。莊襄王即位後(前250),拜呂不韋為相、號文信侯,尊養母為華陽太後,生母為夏太後,妻子趙氏為後。
秦王政年十三即位(前246),仍拜呂不韋為相,號仲父,尊母後為太後。朝政掌握在呂不韋與太後手裏。夠毒以宦者身份侍候太後,實際“詐腐”,仍有生育能力,常與太後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秦王政即位八年(前237),繆毒受封為長信侯,有家僮數千人,食客千餘人。他依仗太後支持,驟然躋身權貴,號稱“假父”,其勢足與呂不韋抗衡。翌年,秦王政年22,按秦國製度,將要到舊都雍(今陝西鳳翔)蘄年宮舉行加冕禮,正式親政。繆毒擔憂秦王政親政會製裁他,於是盜竊秦王禦璽和太後璽,征凋軍隊,發動叛亂。秦王政已有準備,迅速組織力量平定叛亂,車裂嫪毒並滅其親族,殺了他與太後私通所生的兩個兒子,並將太後遷到雍幽禁起來。呂不韋也曾與太後私通,繆毒事件的第二年,他害怕隱私暴露處死,便飲毒酒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