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劄記1

述說昨天的故事

昨天的故事很多。這裏述說“不可忘記的‘轉折’”“不會忘掉的支持”“不能忘懷的友誼”“不讓放棄的思考”。

不可忘記的“轉折”

1995年以來,社會上有“射洪中學搬彎了一條街” 之說,這個說法的由來還得從頭說起。1993年2月13日,黨中央和國務院頒發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學校把創辦“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作為近期的辦學目標,爭取用5-10年的時間把學校辦學的“硬件”和“軟件”搞上去,達到《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評估驗收標準》的要求。射洪縣委縣政府把創建“國家級示範高中”寫進了《射洪縣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從此,辦好“國家級示範高中射洪中學”就成為政府和學校的共同行為。

1994年,學校需要辦好兩件事:一是辦好“四川省重點中學校長聯誼會年會”,二是辦好“四川省中學生女子排球賽”。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和支持下,學校辦好了這兩次省級盛會。在“四川省重點中學校長聯誼會”上,學校《隻有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發言給了與會者非常深刻的印象,後續效應也很強烈。這兩次盛會,展示了學校和射洪縣城美好的形象,顯示了縣政府和學校把四川省重點中學射洪中學辦成“國家級示範中學”的信心和決心,擴大了學校的良好影響。

1994年2月,“四川省中學生女子排球賽”(當時重慶市還屬於四川省)在射洪中學舉行期間,四川省教委和四川省體委的領導對學校的接待工作和組織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提出把1995年“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放在射洪中學來舉行。我們非常高興,因為這是改善射洪中學辦學條件,促進射洪中學辦成“國家級示範性高中”難得的機遇。我當即向領導們表示了“要辦就辦好”的決心。各位領導就辦好“田運會”的具體要求作了現場指導,強調改建運動場地是關鍵,希望我們從現在起進入全麵準備。會後,我立即向縣委書記鄧新民和縣委副書記賀文作了彙報,他們表示了堅決支持的態度,並把辦好1995年“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作為縣委縣政府年度十件大事之一,要求各部門同心協力做好工作。1994年3月,四川省教委和體委聯合下文,決定了1995年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由射洪縣政府承辦,並要求於1995年7月在射洪中學如期舉行,強調射洪縣必須要保證在1995年5月底前建好“有400米環形跑道的標準田徑運動場”,接受省專家組的驗收。

我之所以要接受舉辦1995年的省級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的要求,一心想到的是通過做這件事,爭取地方黨政支持,加大投入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真沒有想到的是要建好一個“有400米環形跑道的標準田徑運動場”,這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學校的操場是不到200米的土渣環行跑道,要在此基礎上擴建是不行的,一是原操場沒有地下水道等基礎設施,必須“推倒重來”,按要求先做好基礎;二是原操場麵積達不到至少6條400米環形跑道的標準田徑運動場所需的土地麵積,必須要拆遷操場周邊老建築,搬走“省養路段”和十幾戶居民,要“紅專路”繞過運動場轉彎而過。特別是“紅專路”改道,這要政府下決心才行。這時,縣委鄧新民書記要我彙報省田運會的準備情況,我如實地向他反映了要首先建好“田徑運動場”的困難,其中,最大的難題是要“搬彎一條街”。聽後他說:“辦好1995年全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將是射洪中學改善辦學條件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也是創辦‘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校’的基礎性工作,你們要發揚射洪人‘想幹大事、能幹大事、幹得成大事’的精神,你們要迎著困難上,我們支持你們。縣委決定由副書記賀文同誌負責此項工作,我還可以向市上有關部門做些工作。”(因為這時鄧新民同誌已是市委副書記兼射洪縣委書記)賀文同誌圍繞建好“田徑運動場”,改造學校周邊的“紅專路”和“機房街”、“平安路”和綜合整治學校周邊環境製定了方案,召開了相關職能局主要負責人會議,作了具體的安排部署,落實了工作責任。由於鄧新民、賀文同誌親自過問,親自抓,加快了建設“田徑運動場”——“廣寒體育場”的進程。搬走“省養路段”就是鄧新民書記和市交通局劉思俊局長親到現場解決問題的。不久,鄧新民同誌調任市委副書記不再兼任縣委書記,射洪縣委書記賀文、縣長吳文明為解決學校周邊居民搬遷,改建“機房街”、“紅專路”、“平安路”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為保障“廣寒體育場”有“6條400米環形跑道”,硬是“搬彎”了一條街。1995年6月,四川省教委和體委組織專家組來校驗收場地,對我們的創業精神、場地建設質量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如期舉行,各地、市、州組隊參加了運動會。運動會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教師學生們的大型團體操、沱牌獅隊表演、青崗煙花廠的《煙花瀑布》給省、市、縣各級領導和各地、市、州代表隊留下了深刻印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韓邦彥在會上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在講話中說道:“為建設射洪中學‘廣寒體育場’,辦好這次‘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射洪縣‘搬彎了一條街’!我們感謝射洪縣委縣府所做的一切工作,為促進四川省教育事業和體育事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從此,“射洪中學搬彎了一條街”之說在社會上流傳開來。

這次運動會的成功召開,從根本上改變了射洪中學的校園麵貌,是射洪中學改善辦學條件的一次重大轉折,是射洪中學加快發展的一個新的裏程碑,加快了射洪中學建設“國家級示範高中校”的步伐。

不會忘掉的支持

2005年3月10日,射洪縣縣委在主持召開了“加快射洪中學高中新校園建設”專題會議,會議認為,加快“國家級示範高中射洪中學新校園建設”的意義重大。

因為四川省教育廳已作出決定,要在射洪縣召開“四川省農村高中教育工作會”,射洪中學是會議的主現場:一是要向全省和與會者展示射洪中學創建“國家級示範高中”和“全國依法治校示範校”在全省教育上的“標誌”、“標杆”形象;二是要向全省和與會者展示射洪中學創建“兩個示範校”後,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形象;三是要向全省和與會者展示射洪縣黨政“重教興學”、教育事業整體改革和發展形象;四是要向全省和與會者展示射洪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城鎮化建設和發展的形象。必須抓住這個機會,把“加快國家級示範高中射洪中學新校園建設”列為射洪縣15件重點工程之一,還作出了“今年底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決定,這是射洪縣委縣政府“優先發展教育”的重大舉措,必將對射洪中學建設高中新校園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射洪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學校從2001年底起,就已經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非常地清楚,射洪中學的每一步發展都沒有離開過射洪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各級黨政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或許有人要問:射洪中學有一個校園,在這個校園接受了四川省教育廳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的評估驗收,基本達到了國家規定的要求,又何必要建一個新的高中校園呢?其答案是:既有“評估驗收校園麵積不達標”的原因,又有“擴大招生規模”的需求,說得更大一些是射洪縣普及高中教育的需要,是解決射洪縣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中教育的需求與學校辦學規模滯後的尖銳矛盾,保持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需要。

在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我們從工行貸款1500萬元,用於購買土地擴建校本部校園,修建教學樓、圖書實驗樓、標準體育場,進行校本部基礎設施建設。還在臨近校本部的地方購買了破產企業“射洪縣醫療器械廠”的土地21畝,建起了兩棟教學樓,形成了“射洪中學繁榮校區”,雖辦學上“東一塊,西一塊”,但總算完成了當年高中擴大招生的任務。

2001年12月,學校接受了四川省教育廳組織的專家組,按照國家教育部的標準對射洪中學創建“國家級示範高中”進行的評估驗收,“學校管理、隊伍建設、辦學效益”都達到了優秀級要求,僅有“辦學條件”中的校園麵積還與教育部的規定相差較大,專家組認定“基本合格”,待經整改後報省教育廳予以確認。這既是對學校工作的鞭策,也是一種巨大壓力。射洪縣人民政府又以“射府發[2002]6號”文件向四川省教育廳作了在短期內讓射洪中學校園的麵積達到國家規定要求的承諾,“射洪中學高中新校園”建設就提到了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在縣政府的主導下,沱牌集團公司又施以援手。2004年6月11日,在射洪中學多功能廳舉行了隆重的“沱牌公司與射洪中學聯合建設新校園的簽字儀式”,從此,“射洪中學高中新校園”建設的框架初步形成,學校開始了“射洪中學高中校園富強校區”建設。為了整合“富強校區”土地,修建基本能容納高一、高二兩個年級60個班的“教學大廈”,學校開始了與該校區內有礙土地整合的幾家土地使用權者的談判,終因“錢”的問題未果,有一家土地使用者根本不說錢也不讓土地,“新校園”建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此時,又是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組織相關局委負責人,經過多次談判,形成了好幾個“紀要”,最終幫學校解決了困難。

縣委書記何大海,縣委副書記蔡立春,副縣長楊遠金、李義、何承斌、王統良等領導同誌都認為“優先發展教育,要首先發展射洪中學”,對“加快射洪中學高中新校園建設”表示了堅決支持的態度。政府財政資金要加大投入,政策要支持,收費不出校,貸款政府要貼息;要做好宣傳教育,讓更多的幹部和社會群眾理解、支持射洪縣委縣府的這項重點工程,搞千秋大業不應該有雜音。

縣委縣政府很多領導同誌,為射洪中學新校園建設,反反複複研究,做了不少工作,現場也跑了多少回,解決了不少問題。我們應該感謝他們,也要感謝沱牌集團公司對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一、有重大意義

1.書記認為:加快射洪中學高中新校建設是發揮射中品牌優勢,發展優質教育的需要。

發展射洪教育就要發揮射中的龍頭作用。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齊頭並進,總要有人領跑,射洪中學就是領跑的。把“國家級”丟了,再創一個“國家級”可能嗎?大家都要統一認識,統一行動。

2.書記認為:是普及高中教育,發展射洪教育的需要。

射洪教育有兩個拳頭:一個是射洪中學,一個是射洪職業中學。射洪中學高中應該辦到100個班,保持30年不變。射洪中學在普及高中教育中要挑重擔。

3.書記認為:是加快城鎮化進程,發展射洪經濟的需要。

把射洪中學新校園放到城南,城南的房地產也就起來了,商業、服務業也起來了,為更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也發展了城市經濟。現在,縣城最熱鬧的地方是城南,發展得快的是城南,有射洪中學高中新校園建設的拉動。我們要下決心把縣上這項重點工程抓好、抓得快些。縣人大會對重點工程都做了決議,有了決議就是體現了全縣人民的意誌,我們應該把人民要求辦好的事情辦好。

要抓緊解決“加快射洪中學高中新校園建設”的問題。

1.規劃要做到“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功能齊備、內涵豐富、特色鮮明、人與建築和諧的精品工程”。

“教學大廈”要建成射洪縣城的“標誌工程”,“廊橋”要建成有通透性的有現代特征的橋道,與國家級學校、21世紀教育相吻合。要有大教育城、大校區觀念,50年不落後。校門和“思辯廣場”要大氣、有氣派。“大校區”要是“三橫三縱”、“二區二場二帶”的“大教育產業園區”,道路要四通八達。

2.土地問題要下決心解決。

“太和鎮貯麻廠”由太和鎮負責,還要負責6戶人的搬遷工作。“黃禮金土地”、“城投公司土地”問題由城投公司負責。太陽山的土地、“太陽湖”建設,能否用投資權換取經營權,我看可以。

3.資金問題要通過從多方麵籌措來解決。

①政府投入資金600萬元;②政策給夠,收費投入;③教育經費中一年投入200萬,投五年,④土地著價,分紅收益;⑤收費不出校,貸款政府可以貼息;⑥服務性項目引資修建,學校後勤服務要社會化,用投資換取經營權,引進民間資金,促進事業發展;⑦各個部門要減免相關費用;⑧貸款發展,加快建設速度。

4.盡快開工,時不待我。

①力爭在3月底前全麵開工;②各局委要做到特事特辦;③招標由招監委負責盡快搞定。

要加強領導,狠抓落實。

今天,縣級領導來得比較齊,也都發表了很好的意見,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看了一下,各局委來的大都是一把手,無論是發言的還是沒有發言的,我想大家都重視這個會,也相信你們在會後去認真執行,去切實落實會上提出的要求。總的要求是要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縣級領導牽頭負責、各局委承辦。“建大教育產業園區”、加快射洪中學新校區建設,還是要靠大家去落實。這個事情我負總責,辦公室設在教育局。分管縣長任辦公室主任,教育局局長任副主任,相關局委和相關的學校校長任成員,把具體工作抓起來。我還要強調的是:規劃設計由遠金副縣長牽頭負責,資金籌集由承斌副縣長牽頭負責,土地整合由統良副縣長牽頭負責,全麵開工由李義副縣長牽頭負責,最遲不過四月初。這次會議要出縣委《會議紀要》,還要出紅頭文件,請縣委辦加強督辦工作。

這次會議後,各位副縣長都以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到現場解決具體問題,學校主動工作,沒有放過縣委“辦大教育、建大教育產業園區”的機會,加快了“射洪中學高中新校園”建設。雖然縣財政在資金投入上隻落實了總共200萬元的經費,但是,縣財政局和縣教育局通過縣農業銀行從省農業銀行爭取到了一筆“新校園”建設專項貸款,縣政府通過運用“土地儲備金”,解決了購置沱牌土地、貯麻廠土地、黃禮金土地和城投公司土地的一部份經費,緩解了資金上的困難,加快了“射洪中學高中新校園富強校區”的建設速度。2006年,完成了“教學大廈”建設。如果沒有縣委2005年3月10日會議的推動,這個時間內基本上完成“富強校區”建設是不可能的。

2005年7月,射洪縣教育局依據原“子昂中學”絕大多數教職工的書麵請求,遵循縣長謝代銀的指示,平穩地實現了射洪中學與子昂中學的合並。隨著“射洪中學高中新校園富強校區”的建成,“繁榮校區”、“富強校區”連接了起來,自此,“射洪中學高中新校園”由北向南,“地闊方圓”。

2007年1月1日,縣委縣政府在“射洪中學高中新校園”的“思辨廣場”上舉行了隆重的“四川省國家級示範高中射洪中學新校園建設竣工慶祝大會”。四川省教育廳,市教育局,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各局委,各中小學負責人以及射洪中學全體師生員工參加了慶祝大會。省、市、縣廣播電視媒體記者到會記錄了大會盛況,學校周邊群眾自發參加了這次盛會,參加這次慶祝大會的有1萬餘人,這在射洪縣教育史上還是一次“規模空前的盛會”。

“四川省國家級示範射洪中學新校園”的建成並投入使用,為射洪縣及其周邊縣區更多的青少年能進入這所群眾心中的“射洪縣最高學府”接受優質教育提供了機會,也必將為加快射洪縣普及高中教育、助推射洪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我們可以享受射洪縣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我們不可忘掉射洪縣幾屆黨政對優先發展教育的付出和支持。不能忘懷的友誼

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頒布實施,提出在“全國重點建設1000所左右實驗性、示範性的高中”。建設“全國重點高中”必須改善辦學條件,改善辦學條件就必須加大經費投入。學校是縣域,射洪縣的財政經濟實力薄弱,射洪中學麵臨著是快速發展還是緩慢進步的艱難抉擇。發展是硬道理。沒有發展,就沒有射洪中學的強盛。在努力地爭取地方財政增大經費投入的同時,廣大師生員工也自力更生、勤儉辦學,為學校加快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991年,我們依靠廣大師生員工自己動手,植樹、栽花、種草、埋電路、氣路、水路、硬化學校道路,綠化、淨化、美化學校校園。1994年到1995年,我們還是依靠廣大師生員工,自己動手,建設“廣寒體育場”和“室內操場”,成功舉辦了“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按“全國重點高中”辦學條件的要求,學校必須建設“遊泳館”。我們就依靠校內專業技術人員,去鄰水中學學習建設“遊泳池”的經驗,自己動手,自籌自建,節約投資,建設“遊泳館”。

我們到鄰水中學去學習有了更多的收獲。我們不僅全盤得到了鄰水中學自建“遊泳池”的設計圖和建設技術,還為射洪中學的“教育開放”找到了一條很好的出路。鄰水中學景光武校長對我說,鄰水縣有一位台胞叫吳文朗,他的哥哥叫吳文昇,他們兄弟倆希望實現父親臨終前的一個遺願,在家鄉辦一所學校,並通過在美國的吳文昇組織一些教師誌願者來作英語教學。我們鄰水縣已同意他們兄弟倆來辦一所學校,但不同意從外國組織外籍教師來校教學。如果你們學校願意做這件事情,我可以幫助你們做成這件事。這是一次使射洪中學教育走出去的機會,也是提高師生英語口語水平的機會,我怎麼能放過這樣的機會呢!我從鄰水中學返校後,就向縣上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作了彙報,他們也認為這是件大好事,或許還是會帶來對射洪經濟發展有益的事情,於是同意學校“去試、去闖”。領導支持,我們有了底氣。在鄰水中學景光武校長的撮合下,我們從1997年寒暑假起,在射洪中學辦起了“英語口語培訓班”,培訓班有來自美國、新加坡、韓國等國的外籍教師,也有來自我國台灣、香港地區的英語教師,他們是自願自費的,工作也很敬業,教學方法也很新,為我們開展教學改革拓寬了思考的空間。外籍教師來到射洪縣城,使射洪市民開闊了國際視野,大開了眼界,為射洪中學教育開放打開了新的思路。1998年,由副校長、英語教師黃連東帶隊,師生12人去美國作了一個月時間的友好訪問,他們受到僑胞吳文昇先生的熱情接待。他們回校後對師生作的報告,在全校師生中和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從此,射洪中學的教育開放與教育改革伴隨而行,“開門辦學”的道路越走越寬廣。經四川省政府外事辦、四川省教育廳外事辦批準,學校建立了常年聘請外籍教師,與美國、英國互派教師交流,公派中學生留學的機製,促進了射洪中學教育的國際交流。

2005年,四川省教育廳外事辦劉麗處長、新加坡教育部汪先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維多利亞學校和聖尼各拉女校的校長助理或校長來射洪中學教育考察後,在2006年和2007年兩年間,我校何成、趙秋平、馮逸平、文玫玫、張紹良5五位高中同學公派新加坡進入南洋理工大學,鍾華、陳立仁、杜一君、龐永佳、何益佳、塗鳳梅、張晨、趙思穎、何雨紅9位初中同學公派到新加坡維多利亞學校、聖尼各拉女校學習。何益佳後來進入英國帝國理工大學,何雨紅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其餘同學已進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2008年初中生劉鵬,2009年初中生楊爽,2010年初中生邱天翼,公派新加坡維多利亞學校學習;2010年初中生朱珠公派新加坡聖尼各拉女校學習。我和副校長黃連東曾兩次隨省教育廳外事辦領導去新加坡看望了學生們並訪問了他們留學的幾所學校。這些學校都很喜歡我們的學生,對射洪中學公派留學生留學的信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2006年9月,古巴政府派出以國務委員利塞特·迪亞斯·卡斯特羅為團長的代表團來華訪問。當年11月,我國教育部派出了以國際司副司長岑建君為團長的代表團赴古巴訪問。為此,雙方確定了“古巴政府單方獎學金留學項目”的合作意向和具體執行計劃。四川省教育廳外事辦確定射洪中學為公派高中生赴古巴留學遴選學校。2006年起,我校一共派出了10位高中畢業生去古巴哈瓦拉大學。選學醫學專業的有黃山、文睿、侯宇林、蒲楊,選學西班牙語言專業的有馮偉、陳威、張夢竹、趙淑馨、羅娜;選學高級護理專業的有羅佳。去古巴留學項目的特點是由古巴政府提供全額學費、食宿費、醫療費、月零用費;師資質量充分得到保證,分配有專職的輔導員,各種活動豐富;中國為每一位學生每個月提供200歐元的生活學習補助費,我國按國家公派留學生待遇進行國外管理。今年,已有馮偉等幾位學習語言專業的學生畢業,從回國就業的情況來看,他們還是很搶手的。

射洪中學教育改革開放和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是友誼之花結出來的友誼之果。我們不能忘記鄰水中學校長景光武同誌、台胞吳文朗先生,他們是我校教育開放的引路人。我們非常感謝景光武校長為我們無私提供“遊泳池”設計圖紙和技術,使我們在建設“遊泳池”時節約了大量經費。我們還要感謝景校長,他在2004年為我們提供的“教學大樓”的設計圖和建築施工圖,讓我們在建設“射洪中學教學大廈”時,省下了大筆設計費用。我們兩校間、教師間、學生間在長期交流中結下的深厚情誼,促進了兩校的共同發展。我們兩校先後都建成了“四川省國家級示範高中”,這是友誼之花、友誼之果。射洪中學在國家改革開放中得到了大發展,也在學校大發展中與國內同行、國際友人、校內同事們建立起來的深厚友情,是值得懷念的,是我們永遠不能忘懷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