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我在射洪中學領導崗位上走過了18年,這18年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名正言才順,言順事才成”。四川省教育廳據國家教育部製定的“國家級示範性高中”校園麵積標準,提出四川省重點中學在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校園麵積不得低於120畝。當時,射洪中學“校本部校園”的麵積不到80畝,由於專家組在評估驗收過程中,認定射洪中學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軟件”很硬,是全省創建的“標杆”,建議並希望縣政府作出書麵承諾,在近期使射洪中學的校園麵積達到120畝以上,省教育廳方能認定。射洪縣人民政府負起了學校“硬件”建設政府管的責任,以“射府發[2002]6號文件”向省教育廳作了書麵承諾,明確提出了利用教育資源重組,使射洪中學的校園麵積不低於120畝的要求,學校感到一些安慰,因為,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學校10多年的努力會成為泡影。但是“壞事有人做,好事也難做”,教育資源重組的道路沒能走通。當此路受阻時,學校受氣,政府受難, 隻有另辟出路。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政府各職能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1999年,學校收購了破產企業——“射洪縣醫療器械廠”21畝,於2002年4月建好了兩幢教學樓—“自強樓”和“人尚樓”,取名為“射洪中學繁榮校區”,簡稱為“繁榮校區”。2004年6月1日,我校召開了“射洪中學沱牌公司聯合建設射洪中學新校園”大會,射洪縣委、縣政府、人大、政協、紀委的主要領導,縣委宣傳部、縣政府各局委等領導以及射洪縣教育係統1000餘人蒞臨了大會,見證了射洪中學和沱牌公司的簽字儀式。根據協議,將沱牌太和分廠近100畝土地作為新校園建設用地,再加上學校已收購的“太和鎮苧麻廠”14畝多地,“城投公司”的30多畝地,合起來有100多畝地統稱為“射洪中學富強校區”,簡稱為“富強校區”。同年,開始籌劃在“富強校區”建設能容納2個高中年級的教學樓——“教學大廈”。這幢教學樓不僅有足夠的教室,還應該有實驗、圖書、電教、選修室等設施配套,以方便學生,利於管理,有利教學,我們把它建設成為了“新校園”標誌性的建築,代表了射洪中學的外部形象。

2004年開始,我又為“射洪中學新校園”建設而多方奔走。大概是2004年的11月份,我應鄰水中學劉校長之邀去參觀學習,鄰水中學正在新區建設一幢“教學大樓”,我看很是入眼,非常壯觀大氣。據劉校長講,此樓是“重慶大學建設規劃設計院”設計的。我要了圖紙,依據“富強校區”的地勢特點,提出了設計思想,縣城建委設計所設計製圖,交縣規劃委審核。經領導們提出意見後修改通過,交縣招標辦選擇了建築工程隊,萬事俱備,隻欠資金。2005年,由縣教育局和縣財政局書麵擔保,射洪縣農業銀行從省行申請了“射洪中學新校園建設專項資金”,“射洪中學教學大廈”開工。經過1年多時間,於2006年底竣工。這座“全現澆全框架”的,有3萬多平方米的“教學大廈”完工 ,標誌著“射洪中學新校園”的建設基本完成。可以說,“新校園”經過了艱辛的過程,也受盡了痛苦,終於落成,我倍感欣慰,親書“教學大廈”四字,真是“察宇宙之無窮,悟人生當有為”。

2005年初,原子昂中學校長馬繼偉同誌多次找過我,提出把子昂中學並入射洪中學。他提到以下幾點理由:一是辦學的資金困難。現在上麵對公辦初中收費限製更加嚴了,不僅辦學公有經費緊張,又沒有教職工的津貼、資金來源,而且內有向教職工高息借款,外有向城市信用社的貸款到期催得太緊,實在沒了辦法。二是2002年,縣政府已有文件說把子昂中學並入射洪中學。三是教職工絕大多數同意合起來,合起來後津貼資金和評職都有了保障。四是現在子昂中學的校園夾在射洪中學新校園的“繁榮校區”和“富強校區”的中間,合起來後,會更加方便些。我說,“2002年,縣政府[2002]6號文件確有子昂中學並入射洪中學的內容,這是政府為了節約教育經費,采取合並學校,整合教育內部資源的辦法,以擴大射洪中學校園麵積,確保‘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射洪中學’的辦學成果,這應該是全縣人民一件大好事。當時,你們有人反對,還鬧出一些事來,搞得縣委縣政府領導很難堪,我個人也受了很大的委屈。從射洪中學本身來看,沒有合並子昂中學的必要了,校園麵積已經在120畝以上了,‘繁榮校區’做高三教學區,‘富強校區’做高一、高二年級教學區,‘校本部校園’ 做初中部教學區,挺好的。我們為了建設新校園區,買土地,搞建設貸款負債,你說你們內有向教職工高息借款,外有向信用社的到期貸款,合起來射洪中學的債就背大了,負擔就更重了,壓力就更大了,這又是何苦呢?”馬校長後來就沒有提及此事了。2005年5月,謝太銀縣長通知我去辦公室說,“縣教育局交了一份書麵報告,附上了有子昂中學老師簽名的請願書,要求把子昂中學合並給射洪中學。教育局也主張合起來。想聽聽你的意見。”我說:“若聽我個人意見,現在合就沒有那個必要。縣長的意見呢?”他說:“我同意縣教育局的意見。”我說:“學校是國家的,怎麼辦是政府的事。”2005年7月,縣政府下發了文件,規範了兩校合並的相關事宜,兩校合並順利。兩校合並後,我們對原子昂中學的教職工,首先落實了教職工的津貼、獎金和標準,嚴格按照射洪中學教職工標準發放,評職晉升,和射洪中學教師一視同仁。用射洪中學收的學雜費還清了信用社貸款,按本息退清了原子昂中學教職工借款,合計為600多萬元的債務。其次,我們整合了校園,因原子昂中學校園內有“沱牌運動場”,所以稱原子昂中學校區為“射洪中學新校園沱牌運動區”。合起來的“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射洪中學新校園”由三區組成:“繁榮校區”、“富強校區”、“沱牌運動區”。原射洪中學校本部校區為“四川省射洪縣射洪中學外國語實驗學校”的校區,負責建設成射洪中學的優秀初中畢業生的生源基地,為射洪中學高中提供優秀生源。

1991年以來,射洪中學用了10多年的時間,“用創建促建設,用創建促改革,用創建促開放,用創建促質量,用創建促發展,用創建促提高”,加強了學校“精神文化、製度文化、物質文化”建設,“文化,學校之大器”成為了全校師生員工的共識,形成了“思想領導,依法治校,辦學自主,育人至上”的辦學特色,得到了全校師生員工、教育同仁、社會大眾的普遍認同。射洪中學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成為了全省其他創建學校的“標誌”、“標杆”,接待了幾十個兄弟學校來訪,作為四川省高中教育工作會的現場,四川省教育廳塗文濤廳長對射洪中學的改革開放和學校的大發展,作了“六點評價”,射洪中學“做射中人,為天下事”的形象遠播省內外,為射洪中學創建“中華名校”的目標奠定了精神的和物質的堅實基礎,為射洪教育事業的更大發展創造了條件。

我們不禁要問:一個縣城中學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如此好的、如此快的發展呢?今天,我們回過頭去看,到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年,射洪中學又好又快大發展時期,正是“中國教育大變革、大發展、大跨越的30年”。在這30年裏,射洪中學有兩次跨越,1981年,有了“四川省重點中學”的殊榮,2001年又獲得“四川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美譽。在這30年裏,首先,在中共中央正確的領導下,全國人大頒發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為代表的法律法規,有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以《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為代表的政策文件共計近200件,對學校內部管理體製、分配體製、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都給了“尚方寶劍”。其次,為解決長期以來製約教育發展的資金投入“瓶頸”,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盡力增加公共財政投入的同時,提出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以及政府公共財政體製的財政教育撥款政策和成本分擔機製,“積極運用財政、金融和稅收政策,繼續鼓勵社會、個人和企業投資辦學和捐(集)資助學,不斷完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製”。大力發展大學教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擴大高中辦學規模,運用“負債發展和誰受益誰負擔” 的發展理念,采取支持教育接受企業、個人和社會捐(集)資助學、向銀行貸款、實行學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家長分擔部分教育成本等辦法,學校的辦學經費有了較大提高,改善了辦學條件,提高了教師待遇,國有資產增量翻了幾番。到2007年為止,射洪中學由近80畝的校園發展成了近300畝的校園,學生由1500人發展成近萬人,是原有學生的6倍多,學生容量增大,給更多的青少年進射洪中學讀書的機會。2007年,射洪中學接受了審計局組織的全麵的審計,結論是“射洪中學的大發展是低投入高效益的典範,值得學習推廣”。再次,由於大學師範教育的大力發展,高中教師學曆合格率已達100%,高中教師整體素質全麵提高,完全扭轉了“初中教師去小學拔,高中教師去初中拔,小學教師無處拔”的局麵。教師個體素質的提高,保證了培養學生的質量,射洪中學“發展教師,人才強校”的思想基本成為了現實。有地方黨政開明的領導們對教育事業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有了一個好的大環境,還有一個同心協力抓發展的小環境,這就形成了學校“開放、改革、發展、創新”的和諧發展的小氣候。射洪中學曆屆領導班子有“想幹大事,能幹大事,幹成大事”的射洪精神,他們又特別能吃苦,又特別能合作,又特別能負重,又特別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團結向上,敢為人先”的射中人精神,曆來也沒有放過任何一個有利於射洪中學發展的機會,依靠廣大教職工開展思想創新、製度創新、教育創新、文化創新,堅持教育的“三個麵向”辦學要求,堅持教育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30年,射洪中學教育開放和教育改革伴隨而行。學校組織教師學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紹的先進科學文化成果和教育改革經驗的書籍,如《學會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教育的使命——麵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等,老師借鑒並吸收的結果是開闊了國際視野;大力做好國際交流工作,先後已有幾十名初中、高中學生去新加坡、古巴等國公費留學;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的教師交流,公派師生去美國訪問,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出優秀教師去台灣地區、香港、北京、上海、江蘇、廣州等發達地區,學習借鑒並吸收踐行優秀學校先進科學文化教育成果和教育改革開放經驗,促進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深刻變革。這30年,堅持改革開放,堅持改革發展,是射洪中學師生在新時期的鮮明特點。射洪中學師生在繼承和創新學校文化以及踐行改革開放和改革發展的艱難曆程中,經過了人性的複蘇、人生的驟變、視野的開拓、心靈的激蕩、觀念的更新、思想的碰撞,甚至在某些思想觀念上是一種脫胎換骨的變革。為了堅持射洪中學改革開放和改革發展的道路,學校文化的再建,在大會小會上,在公開私下場合,我都多次呼籲全校職工、學校的領導幹部要恪守道德底線,“不怕吃虧,不怕吃苦,不怕矛盾,不怕非議”,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發展”,我是射洪中學的學生,我應該為母校成為“中華名校”作出貢獻。我是從“文化大革命”中走過來的人,深知對中國而言,在改革開放之前和之後,是恍如隔世,是天上地下,是真正的天翻覆地慨而慷;深知對母校而言,乘國家改革開放和改革發展的東風,抓學校改革開放和改革發展的大事,是何等地重要。30年來學校改革開放和改革發展的成果說明,如果我們坐失良機,跟風附俗,不敢有為,也就沒有射洪中學今天的強大,射洪中學教師今天也不會活得這樣有尊嚴和幸福。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湖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今天,射洪中學又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還是一個人力資源大國,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不高,發展還很不平衡。教育事業的發展仍然麵臨著嚴峻的挑戰,隻有堅持改革和發展,才能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在教育行政化、功利化、考試化的今天,社會上存在的浮躁、功利、戾氣對學校有一定的負麵影響,教師的問題仍然是學校改革發展的根本問題。教師的勞動是特殊的勞動,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長期性和社會性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工作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勞動,這種勞動需要教師整個身心地投入。教師的勞動是最具有價值的,因為他們的勞動產品是一批一批的人才。教師的價值和勞動成果,需要教師的勞動凝結、物化在這些學生的能力當中,借助學生的成果才能表現出來,這些學生的質量也是未來社會的質量。因此,教師不僅是在塑造學生的心靈,也是在塑造未來社會的形象。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尊重教師、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建設一支教育家型的校長隊伍和教師隊伍,是黨和國家的希望。“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射洪中學尊重和發揮好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培養有責任心、有學習能力的持久現代人”的重要保證。我們射洪中學教師難與一部分人比權力、比金錢,但是,我們教師是“富而擁有天下桃李”,我們“無愧無悔”。射洪中學伴隨著國家30年的改革實踐表明,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培養和造就一批教育家,是辦好讓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對《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第二輪西部大開發的全麵實施,必將為射洪中學新一輪改革開放和改革發展帶來新的曆史機遇,抓發展仍然是硬道理,“發展教師,提高質量,提升水平,辦中華名校”仍然是射洪中學的主題。教育的本源是為人的發展服務,學校的本源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教人變,教人變好就是好教育,教人變壞就是壞教育,活教育教人變活,死教育教人變死。”教師發展的好壞關係學生發展的好壞,也關係到學校發展的好壞。射洪中學的教師發展要好,就要堅持“讀書、立誌、淨口、修身”,加強自我修養;看學生不要以分數論好壞,不要以升學論成敗,不要以喜厭待學生,更不能把學生看死,把教育做死;做教師都要立足於學生變好的角度,教人變好,教人變活,這是射洪中學做教育最要緊的,也是我做教育一生最堅守的。在教育變得功利化的今天,一些教師認為讀書不能直接擁抱財富,人變現實了,變勢利了,變小氣了,變得不學習了,變得沒誌向了,變得說話粗俗了,變得沒有文化了,認為這樣便時髦了。射洪中學做教師需要德行,需要涵養,需要品位,需要境界,在這個功利的社會裏,教師的自我修養就顯得越發可貴和必要。優秀的學校貴在堅持進步和發展,優秀的教師貴在務本求源,按教育規律教書育人。射洪中學追求升學率,就是讓學生在充滿尊重、關懷、平等、和諧的校園環境中,在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精神自由、生命自主和充滿情趣的校園生活中,獲得好的文化成績,獲得高的升學率,優的升學率,把學生“明天的幸福”和“今天的健康成長”有效地結合了起來,統一了起來,射洪中學的前景一定會更美好。這就是我的升學觀和辦學觀。

2012年,我離開教育第一線5年了。這5年,我善於對工作反思:有做得好的,有該做沒有做的或做得不好的。做得好的是我始終堅持了以師生為本的思想,全心全意依靠教師辦學,盡心盡力為學生健康成長服務。“發展教師,人才強校”是我一貫的思想。1996年開始,我帶領領導和骨幹教師走進“西師大”、“重師大”、“川師大”、“西華師大”、“成都體院”和“四川音樂學院”等高等院校去選聘優秀教師,經過10年的時間,改變了射洪中學的教師結構,提前實現了國家對中學教師本科學曆的要求。我還從全縣各中學去選擇做過校長等領導管理工作的教師來射洪中學做領導管理工作,彙集了一大批優秀的“管教兩用”人才,極大地提升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促進了教育質量的全麵提高,為射洪中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我不失時機地運用國家改革開放的各項政策,極大地改變了教師的住房條件,盡了最大努力去解決教師的困難。我還敢於實行學校內部體製改革,構建了“校長負責,黨組織政治保證,教代會民主監督”的體製機製,教職員工直接選舉學校中層領導,向上級組織推薦本校的副校長。我非常注重調動、維護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運用正確的政策,采取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兩手,論功行賞,獎懲分明。長期以來,我十分重視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實施“學校文化再建工程”,深化“人的文明化”。在文化建設上,繼承和創新了學校的辦學思想,完成了多年來未能完成的《射洪中學校史》,舉辦了學校建校160周年校慶,健全並完善了《射洪中學管理規則大全》,製定了《校歌》、《校徽》,主編了《創建名校的思考與實踐》三大卷。學校檔案建設達省級Ⅰ類標準,製度建設的“法製化”開始了學校從“人治”向“法治”的轉變,這是學校管理的一次飛躍。辦學條件的標準化,辦學特色的彰顯,教育質量的提升,學校省內外影響的擴大,極大地增強了射洪中學教師、學生及校友們的自豪感,我為此感到無比地幸福。

我在射洪中學黨政領導崗位幹了26年,這期間我虛以處己,禮以待人,不自是,不居功,擇善而從,為大家和學生的今天盡了心力,做人做事做管理,我都做到了“無愧無悔”。該做的沒有做的很多,隻有留給後來人做了,做了的沒有做好的也隻有留給後來人了。我恪守“不在其位,不謀其事”的信條,堅持“騎車散步,寫字走路”以強身健體,有時也參加四川省老教授協會的工作,偶爾玩玩麻將。趁現在還走得動,也參加旅遊觀光、愉悅心境的活動。我非常感謝黨和國家,給了成績微薄的我很高很多的榮譽,如“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百優校長”、“遂寧市專家級校長”等,我知足而樂。我現在的希望就是身體健康、母校更加強大!

現在是2012年7月,我在射洪中學學習和工作的時間已有36年,我還會在母校終老一生,對射洪中學的特別感情是不言而喻了。因此,我回到母校工作,無論是做教師還是做校長,都願意豁出命來把發展射洪中學的一切事情辦好,把老師們的事情辦好,為學生的現實發展和未來發展負起完全的責任。我也願意向母校傾訴心裏話,把做的一些工作向母校報告。但是,畢竟話長時限,我就以四川省教育廳廳長塗文濤同誌於2005年4月12日視察射洪中學時的講話來結束“向母校報告”吧。

塗廳長講:“射洪中學是一所國家級示範中學,今天,我們看了正在建設的新校園,參觀了學校,看了片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我的感覺,作為在縣城一所中學,培養了眾多的學子精英,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應該說這所學校辦得很成功。在以下幾個方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具有深厚的辦學曆史傳統。學校辦學曆史悠久,1848年就開始有書院。我覺得辦學校與辦企業有很大的不一樣,真正要把一所學校辦好,辦成名牌,都是離不開深厚的教育教學傳統。

二是形成了把傳統的辦學理念和現代辦學要求相結合的辦學理念。長期形成的“德才厚重,博貫兼容”,體現出這所學校非常重要的辦學思想。一所學校,如果沒有一個有特色的、能指導辦學的辦學理念,要把一所學校辦好是非常困難的。

三是有一個專家型的好校長和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辦學的關鍵是校長,而校長應該是辦學的內行,侯校長通過嚴謹治學,有了一套自己的辦學理念,如沒有這套理念來推動辦學,應該說是很難的。我在高校20多年,深切感受到這個很重要。

四是有一支素質高、作風硬的教師隊伍。辦學,教師是主體,剛才侯校長介紹學校教師的平均年齡為32歲,還有不少的特級教師,這些年吸引了大批的優秀高校畢業生到這裏任教,這是辦好學校一個最基礎的因素。

五是積累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經驗,具有學校自身的管理特色。管理具有整合資源、凝聚人心的特殊作用,而現代學校管理必須堅持依法治校,嚴格管理是辦好學校必不可少的;發揚民主,實行民主管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調動大家的激情、發揮大家的才智才能管理好學校。

六是學校育人有一個深厚的文化氛圍,學校形成了自己的、有特色的文化氛圍,包括建築、花草樹木等,都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這是值得學習的。

最後,我覺得一所學校要辦好,關鍵是離不開地方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支持。射洪中學的領導善於抓住這些機會,爭取各級領導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在辦學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其他學校借鑒學習。同時,希望遂寧市委、市政府、射洪縣委、縣政府按照現在的管理權限,在基礎教育這塊,在市、縣這一級繼續對我們這所學校(射洪中學)給予支持,把它辦得更好。射洪中學新校園建設也希望得到市委、市政府、縣政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能夠盡快實現我們的規劃。

這是第一次來,主要是來學習、了解一些基教的情況。借此機會,向我們學校領導、教職員帶個好,對他們的辛勤勞動和工作表示感謝,同時,也對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對這所學校的支持和關心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