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惱的是老曾。他不知拿這個小姑娘怎麼辦。一天,他樂滋滋地告訴我,給薛宜找了個活兒,負責後期製作,外加拆看讀者來信。她內秀、心細,你說過。

嗯。我心裏微微地咯噔了一下。有什麼東西,要被毀掉了吧。

可薛宜茫然不覺。相反地,她享受著沒壓力的生活。九十點才來上班,下午四點下班。拆幾封信、接幾個電話、校校錯別字,餘下的時光,喝茶、澆花、聊聊天,與旁人都說說笑笑,除了我。

從此師徒是路人。這令我始終沒工夫說出想對她說的話。

22歲時的王楚楚,就像22歲時的薛宜。那時,王楚楚也曾把自身的成敗,寄托在“師傅”身上,索要包容、憐惜與庇護。

可“師傅”說:“楚楚,冷漠是俗世的本性,除了父母、子女、愛人,沒人有義務予你深情。師傅終有一天會離開你,她的責任是教給你謀生的本領,你的責任是抓住機會好好學習。將來能不能立足,全靠你自己。”

王楚楚記住了這些話。以後再有衝鋒陷陣,再不似小女孩般抓住大人手,哀哀求告。26歲,憑自己的能力在江城謀得立錐之地。

所有的言傳身教,所有的求全責備,以此為源。工作太忙,薛宜漸漸淡出我的視線。重新注意到她,是兩年後了。她扶著肚子,拎一個空水桶,拿一把掃帚走下台階。我忍不住責備老曾,怎麼還要孕婦做衛生?可要她做什麼呢?寫稿子,不能跑;寄包裹,擔心重,接電話,抱怨喧囂擾攘……準天才小薛,就這樣在蒼茫的人海中,沉沒、消失。

財富,需要一對傾聽的耳朵

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道路。”但我們的心中往往有太多的成見。這成為我們傾聽別人的最大障礙。細數世界級的創業大腕、打工皇帝,幾乎個個是傾聽的高手。

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一生都在勤勉工作。60多歲的時候,他每天仍然從早上4點半就開始工作,直到第二天淩晨。偶然還會在某個淩晨5點鍾訪問一處配送中心,與員工們一起吃早餐。他常自己開著飛機,從一家分店跑到另一家分店,每周至少有4天時間花在這類訪問上。

20世紀70年代,公司迅速壯大,山姆不可能遍訪每家分店了。但他還會經常跑到自己的超市裏,專門去聽購物的老太太們的抱怨,然後再用行動消除掉這些顧客的不滿。山姆正是通過多聽員工、顧客的聲音,才了解到沃爾瑪的運營情況以及顧客的真正需求。

“用心去聽”讓多普達總裁李紹唐少走了許多彎路。雖然李紹唐年輕時去敲老板的門,遇到老板心不在焉、看著電腦有一搭沒一搭地回上一句,讓他很反感。但成為老板後,他承認自己也曾不由自主地邊處理公務邊和員工講話。

“這是對員工最大的不尊重。”於是,李紹唐開始利用一切機會傾聽員工的心聲。輕鬆的環境才能打破上下級間緊張的氣氛。李紹唐的方法簡單又高效。第一年,他每個月都會找10~12名員工喝咖啡、吃蛋糕,讓不同部門的同事互相認識,並且每人必須提一個對公司的建議。第二年,主題變為“快樂午餐”,大家聚在一起吃快餐、聊願望。第三年,下午5點半到7點半的“快樂時光”,員工們一起喝啤酒,盡情發泄自己對公司的抱怨。

“最重要的是要找不同部門的員工。”李紹唐覺得這樣才能聽到對同一事情的不同觀點。李紹唐還是普通員工時,經常問老板別人為什麼能成功,成為CEO 的他,還是不斷地問其他公司的CEO :你是怎麼成功的?你為什麼要並購?為什麼要把某項業務賣掉?有哪些管理心得……坐飛機、走路,這樣的平常時間李紹唐也不放過。在飛機上,李紹唐會問空姐:“聽說過多普達手機嗎?”在電梯裏,他會問旁邊的陌生人同樣的問題。飯店的門童有時也會成為他詢問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