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檢查:法意有無脫水酸中毒,並評估脫水酸中毒程度。抽血查鉀、鈉、氯、含量。
鑒別診斷:凡未得到病原學診斷者,確診時均需與其他感染性腹瀉及非感染性腹瀉鑒別。
【治療】
對症治療:積極控製高熱,采用藥物與物理降溫。恢複期口服腸黏膜保護劑(思密達)與微生態調節劑(培菲康),可加速控製腹瀉。
繼續進食:鼓勵正常飲食。
抗菌治療:首選黃連素聯合諾氟沙星,或氧氟沙星,或環丙沙星。口脤,療程3~5天。
其他:尚可選用磷黴素、口服慶大黴素、3~12-胃等。
液體療法:對輕症患者,必須口脤足夠液體以預防脫水。有脫水者,采用口服液鹽糾正脫水(米湯加鹽、鹽糖水)。重度脫水者,以靜脈補液和口脤補液同時進行。
中醫中藥
鐵莧菜石榴皮煎劑。
本症為大腸濕熱,熱重於濕者,白頭翁湯加減。裏熱重者,葛根萼連湯加減。
針刺;主穴天樞、氣海、關元、足三裏。
【護理】
按傳染病一般護理常規護理。消化道隔離。接觸者醫學觀察7天。
詳細記錄出入量。繼續隨意飲食。充分供給水分和電解質,保證尿量正常。
病程2天以內的患者,每天觀察一次體溫、血壓、呼吸、神誌、麵色、四肢循環。及時發現重型(中毒型)患者。
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幹燥,防止糜爛。
中毒型痢疾
【診斷】
流行病學:同急性菌痢。
病史:注意發病初之體溫、神經係統症狀,如嗜睡、煩躁不安、昏迷、悸動、驚厥,有無呼吸節律素亂、憋氣、呼吸暫停。
體檢:神誌、精神、體溫、血壓、麵色、肢端溫度、呼吸節律、頻率、心率、脈搏、肌張力、皮膚疲斑。
檢驗:血象,血氣分析,血糖。無腹瀉者反複流動灌腸多次查大便常規及培養。必要時查眼底,甲皺及球結膜微循環,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及活動度,纖維蛋白原。
【治療】
抗菌治療:同急性菌痢重症。
山黃蓉堿:靜注。待麵色好轉、四肢轉暖、呼吸循環衰竭糾正即可停藥。及時和短程足量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藥量必須高度個體化。
液體療法
控製液體量:對於腦型、肺型毒痢,控製液體入量為生理需要量的80%,使患者處於輕度脫水狀態。
脫水:靜注甘露醇,用於腦型毒痢。
糾正酸中毒:采用等滲碳酸氫鈉溶液糾酸。
糾正電解質及糖代謝紊亂:注意補鉀。重症可出現高血糖,合並嚴重酸中毒與低血鉀,應及時糾正之。
冬眠療法:適用於腦型毒痢。
改善肺換氣功能:對於肺型毒痢,采用呼吸道持續正壓給氧,或呼氣末正壓給氧,或高頻通氣。
積極糾正低氧血症。
激素:靜滴地塞米鬆,或氫化可的鬆,或甲潑尼龍。
其他:積極降溫。必要時用鎮靜劑、強心藥。中藥生脈散、參附湯有助於休克之恢複。出現時,可考慮肝素治療。
【護理】
注意觀察體溫、脈搏、血壓、呼吸頻率、呼吸節律;麵色、肢端溫度、四胺肌張力、瞳孔;記出入量。
呢鹽水反複流動灌腸。
防止尿瀦留,每壓迫膀胱排尿1次。正確使用心電監護儀、呼吸機。
慢性細鶬性痢疾
【診斷】
流行病學史:同急性菌痢。
病史:病前6個月之內的腹瀉病史。本次起病緩急,病後2個月之體溫、腹痛、便次、大便性狀,影響因素(精神、氣候、飲食)。對抗菌藥物之治療反應。
體檢:腹部壓痛、腫塊;肝脾大小;肛門指診;體重,上臂肌圍,皮褶厚度。
檢驗:大便常規,注意查原蟲(如阿米巴原蟲、隱孢子蟲)、滴蟲、真菌及各種寄生蟲蟲卵;必要時以法查常見病原菌;大便培養(需氧菌、厭氧菌》,藥敏試驗;免疫功能;肝功能;以及血衆白蛋白、前白蛋白、氮平衡。
鑒別診斷:與各種非感染性腹瀉鑒別,如腸易激惹綜合征、炎症性腸病、結腸癌、腸息肉。可作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鋇灌腸X線檢查。
【治療】
抗菌治療:對於大便培養細菌陽性者,需要抗菌治療。藥物同急性菌痢,療程7天停藥後觀察大便培養,隔日1次,2次陰性抗菌治療結束。
調整腸道功能:口服腸黏膜保護劑(思密達)及微生態調節劑(培菲康)。
飲食療法:鼓勵正常進食。要求飲食高熱量、高蛋白、低乳糖、低滲透壓。注意補充維生素八及葉酸。
藥物保留灌腸:腸黏膜殘留病變者采用本療法。如中藥煎劑,每劑煎水200毫升。
中醫中藥:本證為脾腎陽虛兼大腸濕熱,治則為健脾補腎活血兼清濕熱,如附子理中湯加減,參芩白術散加減。針刺足三裏、天樞。艾灸神闕、長強穴。
非典型性肺炎
【病因】
病因不詳。目前在5例非典型性肺炎患者身上所取的標本中發現有衣原體顆粒和冠狀病毒感染。
【傳播途徑】
非典型性肺炎的傳播途徑是短距離飛沫傳播和間接接觸病人呼吸道分泌物。
潛伏期1~11天平均4天在潛伏期內不傳染,隻有在病人發病、發熱後,才開始傳染。
【傳播特點】
本病以呼吸道飛沫傳播為主;
與病人有密切接觸的家人、朋友、醫護人員被傳染發病;
男女性發病無明顯差異;
各年齡段均有發病,多集中在25~70歲、尤其以青壯年為主,有社區散布的特點;
各職業人群均有發病,以醫護人員為高發群體,這與醫護人員同病人接觸密切有關係;
一般情況下,隨著傳染次數的增加,感染力逐漸減弱;
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如軍營、學校、工廠等感染率較髙。
【診斷標準】(試行)
流行病學史:發病前2周曾密切接觸過同類病人或者有明確的傳染給他人的證據。
症狀與體征:起病急,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多為髙熱,偶有畏寒,伴或不伴有頭痛、關節酸痛、全身酸痛乏力、胸痛、腹瀉;可有咳嗽,多為幹咳、少痰;偶有血絲痰。嚴重者出現呼吸加速,氣促,或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部體征不明顯,部分病人可聞少許幹、濕囉音,或有肺實變體征。
實驗室檢查:外周血胃計數一般不升高或降低。胸部X線檢查: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呈網狀樣改變,少數病人進展迅速,呈大片狀陰影,常為雙側改變,陰影吸收消散較慢。大部分病人肺部陰影與症狀體征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