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二:提升發現安全隱患的敏感度
一個人什麼時候察覺到潛在的隱患,什麼時候才會提起安全防範意識。當孩子感覺處於安全中時,無論如何也不會有意識去保護自己,更談不上用使用安全技巧了。因此,孩子對環境有敏銳的感知力,是提起安全意識的前提。而父母對周圍環境的感知程度,會影響孩子的敏銳度。
一個年輕的母親和5歲的女兒一共坐公車。上車之後,母女倆一起坐在了同一個座位上。母親抱著女兒,女兒離前麵的扶手近一些。此時,年輕的母親並未發現女兒在公車上有什麼危險。突然一個刹車,公車上所有的人都往前衝了一下,母女倆也不例外。因為衝力太大,孩子的臉離前麵的扶手又很近,這樣的一個刹車使孩子的嘴碰到了前排座位的扶手上,當時,孩子的兩顆門牙就掉了,還流了很多血。
孩子的母親就是因為沒有察覺到公共車上這個特殊環境潛在的危險,才沒有提起相應的安全防範意識,最後致使孩子的身體受到了損害。因此,父母如果能敏銳地察覺安全隱患,不僅能夠使孩子遠離危險,這樣久而久之,也是在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建議三:父母應加強自我安全防護意識
要想把安全意識培植在孩子的腦子裏,父母首先要重視自身的安全。一個對自身安全不重視的父母,也不會敏銳地察覺出孩子的危險處境。正如,有的父母為了趕時間,拉著孩子闖紅燈。在他闖紅燈的那一刻起,他就把自己和孩子的安危置之度外了。愛闖紅燈的父母看到孩子闖紅燈時,會認為這是很正常的舉動,當然不會告訴孩子一個重要的安全意識:紅燈停,綠燈行。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行為的楷模,父母對安全重視的程度會潛移默化地通過言行影響孩子。因此,當父母幫助孩子提升安全意識之前,請加強自我安全防護意識。
建議四:不要忽略孩子學習相應的安全技巧
我們說安全意識比技巧更重要,不是要忽略孩子安全技巧的培養。因為很多突如其來的災難是無法通過意識去判斷的,比如,當非人力可以左右的自然災害來臨時,如果孩子能夠應用一些安全防護技巧,可能就會最大程度上避免傷害。因此,父母在幫助孩子提升安全意識的同時,也不要忽略讓孩子學習相關的安全防護技巧。
金玉良言
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成長環境,而不同的環境都會有隱藏潛在的危險。孩子是否能遠離危險,或者是否能在危險中脫身,關鍵在於孩子是否能意識到危險隱患,隻有提起安全意識,才能應用安全技巧。沒有意識,就沒有執行力。因為安全意識比安全技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