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塞船緩緩深入港口時,“獵人號”最後一次造訪東麵防波堤。“快遞號”離開時,防波堤差不多被清空了,但是如今又開始出現人潮。四百多名法軍跌跌撞撞上船,包括敦刻爾克駐防區司令巴泰勒米將軍(Barth élémy)。三點二十分,“獵人號”終於起程,它是最後離開敦刻爾克的英國戰艦。
但它不是最後離開的英國船隻。當丹傑菲爾德上校的兩艘堵塞船抵達指定地點,還有幾艘汽艇鑽出港口。堵塞船打滿舵,企圖與海峽呈直角排列,但是潮水和洋流同樣太強烈了。和前一晚一樣,這次行動大致上失敗了。在附近逗留的“MA/SB10”接走了船組人員。
如今,天將破曉,喀麥隆上尉決定開著“MTB107”繞行港口,看看最後一眼。九天以來,港口遭到炸彈轟炸,槍炮聲震耳欲聾,巨石崩裂,整個亂成一團,現在突然間成了鬼蜮:沉船的殘骸、被丟棄的槍炮、空蕩蕩的廢墟,以及在碼頭和東岸防波堤上無望地靜靜等待的大批法國士兵。沒有什麼是一艘形單影隻的小汽艇可以幫忙的,喀麥隆哀傷地掉頭回家。“整個場麵, ”他後來追憶,“彌漫著一股終結與死亡的氣氛,一場大悲劇正在落幕。”
不過,還有一群英國人留在敦刻爾克,其中一些人還活得好好的。因傷員而被拋下的蘭利中尉,現在躺在城郊的十二號傷員處理站。這座處理站(其實是個野戰醫院)設置在羅桑達埃勒郊區的一棟維多利亞式大宅院裏。宅院最上方有一座長相奇怪的紅色尖頂炮塔,所以這個地方又被昵稱為“小紅帽”(Chapeau Rouge)。
傷員早就占滿屋裏所有的房間,泛濫到了走廊,甚至雄偉的樓梯上,現在連花園也搭起了帳篷收容傷員。一間法國野戰醫院也設置在庭院裏,擠進更多傷員。總人數每天都有變化,不過在六月三日當天,“小紅帽”裏總共有大約兩百六十五名英國傷兵。
有幾名醫官和醫務兵負責照顧他們。這群醫護人員之所以留在這裏,是一次古怪而決定性的抽簽造成的結果。即便在上級做出留下傷員的決定之前,有些人顯然就走不了了。他們傷得太重,無法移動。為了照顧他們,上級下令每一百名傷員,就得有一名醫官和十名醫務兵留下來。由於總共有兩百到三百名傷員,這意味著要留下三位醫官和三十名醫務兵。
怎麼選擇?處理站指揮官潘克上校認為最公平的方法就是抽簽。六月一日下午兩點,全體人員集合參加這場勢必緊張萬分的活動。分別舉行兩場抽簽——一場給十七位醫官,另一場給一百二十名醫務兵。
所有名字放進一頂帽子裏,湊巧的是,他們在地窖裏找到一頂英國圓頂高帽,正好用來抽簽。規則是“先抽到先走”,最後被抽出名字的人留下來。英國教會牧師替士兵抽簽,天主教神父奧榭替軍官抽簽。
首席外科醫官紐曼少校不發一語,痛苦地聆聽名字一個個被叫出。十個、十二個、十三個,他的名字還在帽子裏。事實證明他害怕得有理:他是十七人當中的第十七個。
當天下午稍晚,帳篷裏舉行了告別儀式。奧榭神父最後執起紐曼的手,把自己的十字架送給他。“這會保佑你回家。”神父說。
有一個留守人員沒參加抽簽,二等兵蓋茲純粹是自願留下來的。蓋茲平時是一名拍賣員兼估價師,在大撤退之前,在一支汽車保養分隊擔任機關槍手。跟小隊分散之後,他找到一輛被棄置的救護車,於是成了第十二傷員處理站的一分子。其他人或許更懂得行醫用藥,但在這樣的時刻,他自有一套能派上用場的技能。他是個天生的拾荒者,什麼都會修,甚至在“小紅帽”的水快用完時,在附近找到一口新的水井。紐曼少校把他視為單位的這個“榮譽隊員”,而蓋茲投桃報李 ——他當然不打算離開。
絕大多數人員在六月一日晚間撤出。二日整天則徒勞無益地在各個碼頭間東奔西跑,因為謠傳有一艘醫護船來了。那天晚上,一名摩托車通信員轟隆隆地捎來訊息:能走的傷員隻要被帶到東麵防波堤,就可以被撤離。許多正常定義下的重傷員抓住這個最後逃命機會,從病榻起身,一瘸一拐地走著,甚至爬也要爬到等候的卡車上,還有人拿煤鎬和耙子當拐杖。
六月三日是等待的一天。法軍正逐步撤退,紐曼的主要責任是防止他們占據這間房子,他將之當成最後一搏的據點。草地上鋪著用布條做成的大型紅十字,德國空軍截至目前表示尊重,紐曼希望繼續保持下去。法軍指揮官似乎理解。他沒有占用房子,但持續在周圍土地挖掘戰壕。幾顆零星的炮彈開始落進花園裏。
入夜之後,法軍開始拔營,繼續往敦刻爾克撤退。在“小紅帽”,所有人都知道下一批訪客將是德軍。至於確切時間,每個人看法各異,但是德軍的白色“勝利火箭”已經越來越近。
傷員靜靜躺在病榻和擔架之際,工作人員聚在地下室準備最後一頓晚餐。他們想辦法大飽口福,配上從“小紅帽”酒窖找到的美酒。有人彈奏著手風琴,但是沒人有心情唱歌。
紐曼少校上樓找一位名叫赫爾穆特的德國飛行員。他幾天前被擊落,因傷而被送到這裏。兩人都知道俘虜人與被俘虜人的角色即將對調,但彼此心照不宣。紐曼想要好好惡補一下德文,以便在敵軍到達時使用。赫爾穆特耐著性子教他說“Rotes Kreuz”和“Nichts Schiessen”之類的詞彙——意思是“紅十字會”、“別開槍”。
到了六月三日至四日間的午夜,最後一批法國守軍已經往碼頭撤退了。在“小紅帽”,所有人除了繼續等待之外無事可做。紐曼派兩名醫務兵到柵門門口站崗,權充接待。一名軍官守在大門外的門廊上,他們奉命一看見德軍就立刻通知紐曼。紐曼準備一套投降用的幹淨製服,然後窩在廚房的石頭地板上睡幾個小時。
蘭利中尉躺在門前台階的擔架上。天氣又熱又悶,而且蒼蠅鬧得厲害——所以他請人把他抬到屋外。他也在等待,同時開始思索接下來的命運。他是冷溪衛隊的軍官,而在上一場戰爭中,冷溪衛隊是出了名的不留敵人活口。這個名聲是否流傳了下來?若是如此,德軍很可能用同樣的手段對付他,以茲報複。他最後要求兩名醫務兵把他的擔架抬到柵門附近。如果他難逃一死,倒不如早點了結來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