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小時候家裏很窮,憑借著自己對夢想的不懈追求,通過頑強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經曆的那段貧窮的歲月,成為了日後激勵他前進的動力。

他在學校讀書時,因為家裏經濟條件太差,父母無法給他買好看的衣服,舒適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襤褸,拖著一雙與他的腳很不相稱的破舊皮鞋。但年幼的布拉格從不曾因為貧窮而感覺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沒有埋怨過家裏人不能給他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那一雙過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腳上看起來十分可笑,但他卻並不因此自卑。相反,他無比珍視這雙鞋,因為它可以帶給他無限的動力。

原來這雙鞋是他父親寄給他的。家裏窮,不能給他添置一雙舒服、結實的鞋子,即便這一雙舊皮鞋,還是父親的。盡管父親對此也充滿愧疚之情,但他仍給兒子以殷切的希望、無與倫比的鼓勵和強大的情感支持。父親在給他的信中這樣寫道:“……兒呀,真抱歉,但願再過一二年,我的那雙皮鞋,你穿在腳上不再大。……我抱著這樣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將引以為榮,因為我的兒子是穿著我的破皮鞋努力奮鬥成功的。……”這封寓意深刻、充滿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布拉格在科學的崎嶇山路上,踏著荊棘前進。

堅持是一種強大有力的品格,是一種矢誌不渝的信念。一個成功的人,無論是致力於獲取財富,還是在某一領域成為頂尖高手,和那些沒有成功的人比起來,最根本的差別就在於成功的人永不放棄,永不言敗,具有堅持到底的意誌和心力。無論有多大的障礙和挫折來阻擾,他們都不會輕言放棄。

1968年,時年30歲的約翰-斯蒂芬-阿赫瓦裏,作為剛剛獨立不久的坦桑尼亞代表團的5名運動員之一,來到了墨西哥城,參加馬拉鬆項目的比賽。雖然在那之前他曾經取得過國際馬拉鬆賽第二名的好成績,但是這一次由於高原反應和氣候不適,他一直沒有達到最好的運動狀態。在比賽進行到19公裏(即入城的一半處)時,他的腿部嚴重拉傷。醫務人員替他進行了簡單的包紮後勸他放棄比賽,他卻堅持向前跑去。其他的運動員一個接一個地超越了他……最終他比冠軍“遲到”了一個多小時。當他一個人蹣跚著腳步,在夜幕中進入體育場時,頒獎典禮都已經結束了,在場的工作人員和觀眾給予了他最衷心的掌聲。著名奧運官方導演格林斯潘把這一時刻選入了《奧運曆史上最激動人心的100個時刻》之一。

阿赫瓦裏的行為體現的是一種奧運的精神!但它更是一種對待機會、對待生活或者說對待生命的一種態度,一種值得讚賞和學習的精神--堅持,不要輕易放棄!

勝利貴在堅持,要取得勝利就要堅持不懈地努力,飽嚐了許多次的失敗之後才能成功,即所謂的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也就是勝利的標誌,也可以這樣說,堅持就是勝利。

正如龜兔賽跑,兔子腿長跑起來比烏龜快得多,照理說,也應該是兔子贏得這場比賽,然而結果恰恰相反,烏龜卻贏了這場比賽,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正是因為兔子不堅持到底,它自認為腿長,跑得快,跑了一會兒就在路邊睡大覺,似乎是穩操勝券,然而烏龜則不同了,他沒有因為自己的腿短,爬得慢而氣餒,反而,它卻更加鍥而不舍地堅持爬到底。堅持就是勝利,它勝利了,最終贏得了比賽。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誌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從那以後,媽媽隻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任何成功都需要堅持並付出努力才能獲得。在完成一件艱巨的工作時,麵對困難,一定不要放棄,因為堅持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霍華德-卡特,第一位發掘圖坦-卡蒙法老墓的人。正是因為他的堅持,才有了今天開羅博物館珍藏墓中的那些貴重文物。那是1922年的冬天,卡特幾乎放棄了可以找到法老墳墓的希望,他的讚助者也即將取消資助。卡特在自傳中寫道:“這將是我們呆在山穀中的最後一季,我們已經挖掘了整整六季了,春去秋來毫無所獲。我們一鼓作氣工作了好幾個月卻什麼也沒有發現,隻有挖掘者才能體會這種徹底的絕望;我們幾乎已經認定自己被打敗了,正準備離開山穀到別的地方碰碰運氣。然而,要不是我那最後的一錘,我們永遠也不會發現,這些超出我們夢想所及的寶藏。”

卡特最後一錘的努力成為了全世界的頭條新聞,這一錘使他發現了近代唯一一個完整出土的法老墳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做大事,不可輕言放棄,要懂得堅持,堅持就是勝利,堅持就會成功!

在成功的道路上,永遠沒有失敗,隻有暫時停止成功或者將要成功。所以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信心百倍地去全力爭取人生的幸福和成功,並永遠激勵自己:離成功我隻有一百米,隻要再多一分鍾的堅持,我就能取得勝利!

今日事,今日畢

李女士作為超市營業部的經理,時常都會感覺到壓力很大,她必須天天關注營業額的多少,因為這是關係到整個超市生存的重要問題。一次,老板要求她在下次的公司例會上提交一份非常重要的市場分析報告,李女士自己也非常清楚這份市場分析報告對自己來講是多麼重要。它將關係到自己年底的績效考核,甚至還會影響到自己職位的變動。

做報告是一份非常繁重的工作,必須有大量的事實數據來支撐,這就要求她要用大量的時間來搜集資料。總而言之,這項任務足以讓她在接下來的一周裏忙得焦頭爛額。越是繁忙,她的老毛病一一拖延就越容易生效。不過,她為這次的拖延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一一“這個報告非常重要,我需要好好考慮一下,然後再動手。”

直到公司例會的前一天,她知道自己再不能拖了,於是不得不連續動作十幾小時,才將報告草草完成。可是看著手中的報告,她一點都不滿意。結果可想而知,當她把報告交到老板手裏的時候,從老板皺著的眉頭中她已經知道了自己年底業績考核的結果,她甚至想到自己營業部經理的位置也很有可能會被拿掉。她又一次品味到了拖延的後果。

要想當一個成功者,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地努力,努力按時完成每一件事情。因為成功者是從不拖延的,他們也不會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動,而是今天的事情就選擇今天動手去做,決不會等到第二天。這樣,才會讓自己距離成功更近。

事實上,一個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還要重要。成功是靠行動而不是靠夢想才實現的。當我們備好行囊,準備向目標進發時,下一個關鍵就是——開始行動。

行動是敲開成功之門的有力手段,或者說,隻坐在那兒想打開人生局麵,無異於癡人說夢,隻有靠自己的雙手行動起來,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性。

生活中常有人做事計劃來計劃去,總覺得構想不完美,時機不成熟,結果一拖再拖,萬事皆蹉跎。其實,再好的新構想也會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計劃,如果確定執行並且努力做好,都比沒有開始好得多,局麵要靠行動來打開,坐等機會成熟,很可能永遠也等不到,或者機會一旦成熟如白駒過隙,很快就逝去你根本就抓不住。

赤壁之戰中周瑜用火攻的故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連環計”已經奏效,曹操把所有的船隻都用鐵鏈連在一起;“苦肉計”已使曹操深信不疑隻等黃蓋來降,火攻的機會隻欠東風了。但其時正值隆冬季節,江麵上每天刮的都是西北風。周瑜醒悟到妙計中最關鍵的一項外在條件欠缺時,立刻急火攻心,背過氣去。後來就有了諸葛亮借東風的傳說,終於使得火攻計得以成功,但如果周瑜隻坐等東風吹來時才準備“連環計”和“苦肉計”,隻怕機會已一去不返了。

很多人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沒有雄心而跌倒,而是因為不能把信念化在行動,並且不顧一切地堅持到底。

失敗的人往往剛開始時都擁有很遠大的理想,因缺乏立即行動的慣性,理想於是開始萎縮,種種消極與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於就此不敢再存任何理想,於是就過著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平庸生活。這也是為何成功者總是占少數的原因。

有一個幽默大師曾說:“每天最大的困難是離開溫暖的被窩走到冰冷的房間。”他說的不錯。當你躺在床上認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時,它就真的變成一件困難的事了。即使這麼簡單的起床動作,亦即把棉被掀開,同時把腳伸到地上的自動反應,都可以擊退你的雄心。

那些成功者都不會等到精神好的時候才去做事,而是推動自己的精神去做事的。

“現在”這個詞對成功的妙用無窮,而用“明天”、“下個禮拜”、“以後”、“將來某個時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遠做不到”的同義詞。有很多好計劃沒有實現,隻是因為應該說“我現在就去做,馬上開始”的時候,卻說“我將來有一天會開始去做。”

我們用儲蓄的例子來說明好了。人人都認為儲蓄是件好事。雖然它很好,卻不表示人人都會依據有係統的儲蓄計劃去做:許多人都想要儲蓄,隻有少數人才能真正做到。

這裏是一對年輕夫婦的儲蓄經過。畢爾先生每個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個月的開銷也要1000美元,收支剛好相抵。夫婦倆都很想儲蓄,但是往往會找些理由使他們無法開始。他們說了好幾年:“加薪以後馬上開始存錢”、“分期付款還清以後就要……”、“度過這次困難以後就要……”、“下個月就要”、“明年就要開始有錢。”

最後還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對畢爾說:“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錢”他說: “當然要啊!但是現在省不下來呀!”

珍妮這一次下決心了。她接著說:“我們想要存錢已經想了好幾年。由於一直認為省不下,才一直沒有儲蓄,從現在開始要認為我們可以儲蓄。我今天看到一個廣告說,如果每個月存100元,15年以後就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廣告又說:‘先存錢,再花錢’比‘先花餞,再存錢’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儲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來,不可移作他用。我們說不定要靠餅幹和牛奶過到月底,隻要我們真的那麼做,一定可以辦到。”

他們為了有錢,起先幾個月當然吃盡了苦頭,盡量節省,才留出這筆預算。現在他們覺得“存錢跟花錢一樣好玩”。

想不想寫信給一個朋友,如果想,現在就去寫。有沒有想到一個對於生意大有幫助的計劃?馬上就開始。時時刻刻記著班哲明‘富蘭克林的話:“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這也就是我們中國俗話所說的:“今日事,今日畢。”

如果你時時想到“現在”,就會完成許多事情;如果常想“將來有一天”或“將來什麼時候”,那就一事無成。行動猶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馳,惟有堅持到最後的,方能獲得成功的錦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