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調節自己的情緒,並理解他人的情緒,可以讓生活順風順水;錯誤表達自己的情緒,忽視甚至誤解他人的情緒,就可能招致不可估量的損失。掌控了情緒,你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遠離憤怒,心平氣和

一位農夫由於一件小事和鄰居爭得麵紅耳赤,兩人互不相讓,隻好去找牧師評理一 牧師看見他們怒氣衝衝的樣子,便說:“不好意思,我碰巧今天有些重要的事要做,明天你們再來吧!”

第二天,這位農民又來了,不過顯然沒上次那麼生氣了,牧師看他依然心有怨恨,便說:“我昨天的事還沒有辦完,明天你再過來好麼?”

接下來的幾天,農夫並沒有來找牧師。當他們相遇的時候,牧師便問農夫:“你現在還想找我評理麼?農夫笑笑說:“沒有必要了!其實,事情放一放。心情自然就好轉了,其實那也隻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根本沒有必要去發火了。

其實,很多時候怒氣是會自然消退的,隻要換個環境、換個想法,耐心地待一段時間,事情自然會悄悄過去。憤怒像火山一樣,若不能使自己平心靜氣,就會傷及自己和周圍的人,學會控製自己的憤怒情緒,是快樂的前提,也是親朋鄰裏和睦相處的關鍵。

平心靜氣是一種優秀的心理品質,也是憤怒等多種消極情緒的克星,心平氣和地看待周圍的人或事,就能有效控製自我情緒,從而保全大局利益,讓自己成為命運的主宰。

相傳在西藏有一個善於調節自己情緒的人叫愛地巴,他生氣的時候從來不會向別人大發脾氣 每當別人惹他生氣時,他總有辦法讓自己平心靜氣 到底是什麼方法如此神奇呢?很簡單,就是繞自己的房子跑三圈

後來,愛地巴的房子越來越大,他仍冬在心情不好時繞房子跑三圈,盡管每次都會累得氣喘籲籲、汗流決背:當愛地巴60多歲的時候,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習慣。一次,愛地巴被家丁激怒,他努力壓製自己的怒火,開始拄著拐杖跑步,孫子怕他有閃失就在一旁陪伴。

孫子問:“爺爺?每當您生氣時就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這是為什麼呢? 愛地巴笑著說: “年輕時,每當我和別人吵架,就會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邊跑邊想一一自己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跟人生氣呢?想到這裏,我氣就消了,就會心平氣和地去麵對大家,這樣我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工作。”孫子丈問:“爺爺!現在您老了,房子大了,土地也多了,為什麼還妥繞看房子和土地跑呢?” 愛地巴笑著說:“現在我老了,我生氣時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邊跑我就邊想一一既然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又這麼多,又何必與別人斤斤計較呢?一想到這裏,我的氣就消了,也會平心靜氣地去享受生活。”

憤怒是各種消極情緒中最難控製的一種,人們常常會因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引起不必要的衝動。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平心靜氣地麵對自己的朋友和對手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時喊停,避免怒火中燒,使自己不至於失去理智。通常,在調節情緒時應包括及時叫停一一深入思考一一製訂下一步策略三個步驟。就像駕車一樣,當你發現前方路況有麻煩時,可以先減速或停車,待分析了具體情況以後,再做出繼續前進,或是繞路而行的決定。

在怒火中燒的時候,還可以心平氣和地去想一想事情的來龍去脈,很可能是因你的失誤而引起的誤會;即使真是對方的過錯,你也應該想一想,自己為此發怒真的值得嗎?生氣隻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如果自己因此氣出病來,換來的或許不是問題的圓滿解決,很可能會是別人的嘲笑。

憤怒時,也可簡單明了地反問自己:“發脾氣真的能使問題得以解決嗎?”“我到底想換來什麼樣的結果?難道和對方大動幹戈才能使問題解決嗎?難道就沒有別的途徑嗎?”在思考的過程中、在注意力轉移到事情的解決方法時,理性往往會被喚醒,平心靜氣地思考會使衝動盲目的情緒得以緩和。

當你憤怒的時候,你也可以幹脆遠離現場,尋找一個安逸舒心的環境,喝一杯清茶,想一想開心的事,憤怒也就會隨之漸漸淡化。

學會讓自己遠離憤怒,懂得心平氣和地考慮問題,你便向成功邁進了一步。

帶著情緒工作,會令人生厭

有些人一遇到不如意的情況時,往往會覺得這個世界都是故意和自己過意不去。於是,什麼都會完全亂了套,以前的計劃全部被打亂了。如果任憑這種惡劣的情緒一直跟隨著你,你就很可能在接下來的一天裏因為一點小事而大發雷霆,如果把這種壞情緒帶到工作中往往還可能將這種壞情緒傳染給別人並影響到其他人的工作。

在這種壞心情的影響下,人們的思維混亂、情緒低落,很容易為一件小事大發雷霆。而且很容易采取一些過激的舉動去應對一些事情。人們往往因為旁人的一句話,就勃然大怒,甚至拳腳相向,等到激動的情緒過後,才又悔不當初。

特別是在工作中,決不能讓那些壞情緒影響自己的工作情緒。這就需要我們做到:麵對敏感信息從容處理。同事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摩擦,有的時候還會遇到別人的直接的、比較敏感的反應。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便可對自己說:“他並不懂得真心地對別人好,可是我能做到,我肯定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歡。”這樣阿Q式的自我安慰可以讓心情得以舒緩。

麵對批評要保持冷靜的心態。當受到別人批評的時候,—定要懂得自我暗示,讓那些暗示的話語不斷在腦子中重複,這樣的話,就可以有選擇地接受一些資料和信息。

相信自己能夠不斷進步。在生活和工作中,時刻都在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在麵對這些壓力的時候,人們難免會心灰意冷,嚴重地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情緒和效率。更可怕的是,當我們麵對一個很好的機會,卻同時正處在逆境時。我們就得多想自己一定能有好的方法,鼓勵自己不要沮喪。

有時實在難以忍受的時候,就應該選擇合理地宣泄。我們可以用運動、讀小說、寫日記、聽音樂、看電影、看電視、找朋友談心來宣泄,也可以找一個空闊的地方用大聲喊叫或痛痛快快大哭一場的方式來釋放心中的煩悶。在發怒之前可先在心裏數10下,再發怒。當這種情況下次再出現的時候,我們不妨數20下,不斷延長動怒的間隔時間。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就采用“製動器法”來緩解不良情緒的發作。他說:“人的意誌善於期待獲得某種東西。沒有製動器就不可能有機器,沒有抑製力也就不可能有任何的意誌。”在生活中,多一些幽默,少一些煩惱。笑是一劑良藥,可以消除抑鬱的心理,對不良情緒起到調節作用,使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控製。而我們的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幽默感可以讓很多的人產生笑容。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多給別人一些幽默,就一定能給自己減少一些煩惱。

辯證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平。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因禍得福”。當我們在某一方麵或在某些事情上存在一些問題的時候,隻要我們冷靜對待,就可能會在其他的方麵取得不錯的成績。

當我們心情不佳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引吭高歌。在自己盡情地歌唱的同時,就可以很好地宣泄自己的不快。在我們唱歌的時候,那些歌的旋律,詞的激勵和唱歌時有節律的呼吸與運動,都可以緩解緊張情緒。

在工作崗位上,壞情緒既不利於你自己的工作,也不利於同事的工作。同時還有損於自己的形象,不利於提高自身修養。因此,不要隨意將自己的壞情緒發泄到工作環境。理智地處理自己的情緒是每一個職場中人都該明白的道理。

當遇到不愉快的事時,一定要學會傾訴,不要自己生悶氣,不要把不良心境壓抑在內心。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周圍總會有幾個知心朋友,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可以找朋友們聚一聚。一壺清茶,一杯咖啡,把自己積鬱在胸的消極情緒傾訴出來,別人的同情、開導和安慰會讓你感到舒服許多。

摒棄消極情緒,獲得積極的心態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在一項任務剛開始時的心態決定了最後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的因素都重要;人們在任何重要組織中的地位越高,就越能達到最佳的心態。

“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可見,心態太重要了。就一個人對事物的考慮而言,欲成其事,必先謀之,其積極的心態無疑是很關鍵的。如果唯唯諾諾、畏首畏尾,必然難以看到希望的火花,也必定難以謀成大事,而隻有擁有積極的心態,才能良好地控製人的思想和行動,由此,為成功的謀事奠定重要基石。

華人首富李嘉誠的故事。便是用積極心態謀事成功的典型範例之一。

1943年,不滿15歲的李嘉誠因父親病逝,家貧如洗,不得不輟學打工。由於抱著“我不要窮、我要賺錢”的積極心態,他在泡茶、掃地、當學徒、當店員、當跑街推銷員的早年生涯中,努力學習和思考,自覺或不自覺地開發著自己經商賺錢的潛能。

“我不做低級打工仔!我要謀劃自己的企業!”

經曆7年打工奮鬥。22歲的李嘉誠放棄了很好的打工職業,為自己樹立了更積極成功的心態——一個宏偉的“我要”的目標。

打工的經曆開發了青年時期的李嘉誠立身處世和經商的部分潛能,使他增強了信心。他要謀求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目標。1950年,他放棄一家塑膠企業總經理的位置。自己謀事開辦了“長江塑膠廠”,成為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總經理。

李嘉誠從此走向了追求成功卓越。開發自己潛能的光輝道路,並一步步成為聞名世界的華人實業家和商界大亨。

每個人都存在成功謀事的巨大潛能,隻是有些人藐視了自己,把自己推向了消極被動的地位。由此,也就缺乏了積極而良好的心態。須知,心態能決定人的視野、事業和成就。積極的心態不僅能增強人們縱橫捭闔、馳騁千裏的大誌與氣魄,也是成功謀事的首要要素和重要法寶。

青蛙王國中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麵的攀爬比賽,比賽的終點是本地最高的鐵塔塔頂。

比賽開始了,圍觀者們都認為這次比賽是無法完成的。因為小小的一隻青蛙根本無法爬上如此高的塔頂。

“這可真難!它們一定到不了塔頂!”

“它們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這塔也太高了,從來沒有一隻青蛙輕鬆地爬上去過!”

參賽的青蛙聽到圍觀者的議論後,一隻又一隻地開始泄氣,但卻有一隻青蛙仍然在情緒高漲地往上爬。群蛙繼續喊著:“沒有誰會爬上去的,這簡直太難了。”

越來越多的青蛙累壞了,退出了比賽。但這隻青蛙卻依然堅持,它越爬越高,並沒有要放棄的意思。

最後,其他青蛙都退出了比賽,隻有這隻青蛙在費了很大力氣之後,終於成為唯一到達塔頂的勝利者。

其餘的青蛙都希望知道為什麼它會堅持到底,於是,它們派出代表對這隻青蛙進行了采訪。采訪者驚奇地發現,這隻青蛙居然是個聾子!

麵對困難,我們就得像這隻青蛙一樣,不離不棄,寧願做一個“聾子”,將外界消極、悲觀的影響拒之門外,繼續為自己的目標不懈努力。永遠不要被旁人消極的言語所影響,更不要被自己消極的情緒所掌控,守住自己的夢想,堅持到底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麵對消極情緒,不應喪失原有的自信,更不可知難而退、半途而廢,戰勝困難的前提是不離不棄,隻有理性地堅持下去,與困難鬥爭到底方有取勝的希望。“不拋棄,不放棄”如今已經成為人們相互勉勵的經典話語之一,不僅要說在口頭,更要記在心裏、付諸行動。當困難襲來的時候,應蔑視一切難題,充滿自信地迎頭而上;當前途與命運受到幹擾的時候,應隔離悲觀失落的陰影,排除不利因素,堅持到底,隻有不離不棄,才能真正贏取屬於自己的勝利。

心態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擁有積極的心態是人們堅定信心,敢謀善斷。從而邁向理想之路不可或缺的要素。

生活有條理,人生不虛度

人身無非四件事:緊急而重要的事情,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不緊急而重要的事情,不緊急且不重要的事情。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學會給自己的人生的任務和責任按重要性排列。

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曾會見效率專家艾維-利時,艾維-利說自己的公司能幫助舒瓦普把他的鋼鐵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說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實上公司不盡如人意。可是他說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知識,而是更多的行動。他說:“應該做什麼,我們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我聽你的,在合理範圍內價錢由你定。”

艾維-利說可以在1O分鍾內給舒瓦普一樣東西,這東西能使他的公司的業績提高至少50%。然後他遞給舒瓦普一張空白紙,說:“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六件事。”過了一會兒又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於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這花了大約5分鍾。艾維-利接著說:“現在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這張紙條拿出來,做第一項。不要看其他的,隻看第一項。著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方法對待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你隻做完第一件事情,那不要緊。你總是做著最重要的事情。”艾維-利又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幹。這個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整個會見曆時不到半個鍾頭。幾個星期之後,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美元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從錢的觀點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後來有人說,五年之後,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這其中艾維-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沒,而這個方法為舒瓦普賺得一億美元。